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子”之路
終古終是放下爵杯,忍不住喟道:
“哎,本來是這樣沒錯,但近來,大王的情緒不知為何又開始往復不定了,朝中諸事他也時常不理不睬,說不準……還不如當初了……”
伊恍做一怔,出言相勸:
“太史令大人不必太過心焦,許是大王最近遇到了什么煩心之事,影響了心情,待過了這段時日,便可恢復勤勉了呢。”
“但愿如此吧。”終古又是一聲長嘆,轉頭看向那些唱歌的孩子,滿腹悵然:
“聽聞商侯之前說過,‘人看到水的同時,便知它的形態如何;看到百姓的情況,便能知曉這一國的國君治理得怎樣。’眼下民樂安居,都是因為大王之前兩年勤于理政。真希望他亦能盡快調整回來,可勿要像過去天災**頻發的那些年啊……”
聞言,伊執杯的手稍稍頓住。
人看到水的同時,便知它的形態如何;看到百姓的情況,便能知曉這一國的國君治理得怎樣——水與百姓……
這本是源于他早年說與天乙的治國之道,顯然,天乙現今已將他的意思融會貫通了,并將此說予天下,為自己增長德行,收攬人心。
此話眼下又是從大夏名臣終古的口中轉述而出,看來成效甚好。
伊將爵杯遞至鼻間,垂眸嗅了嗅酒香。他面上聲色未動,心下卻對天乙極為滿意。
為君者,能聽得進諫言,便可長進飛速。
能撫育萬民的便是一個合格的國君,而其下官員若可再做到“能人輩出”,那其所向往的“天子”之路也便不遙遠了。
伊的余光幾不可查的瞄向終古,又自終古掃向那些齊唱歌謠的孩童——能人……言論……
斂面續飲時,他的笑意已然變得幽深。似乎,他這個偽裝成“夏臣”的“商臣”,也是時候該著手做些什么,為商侯推波助瀾了。
至于帝癸……呵,怕是又要讓終古失望了。
“太史令大人!出大事了!”忽有一個侍從風風火火的跑來,驚到了案前正各懷心思的二人。
終古霎時覺得自己管教下人無方,在伊面前失了臉面,訕言嗔道:“大呼小叫,成何體統?”
那人被訓得一愣,方才發現伊也在此,忙躬身致歉:“伊大人,小人失禮了。”
伊輕輕一笑。“無妨,怕是確有急事吧?”
終古見伊寬宏,也緩了口氣道:“說吧,是何事?”
侍從聞言,面上再度凜然。“方才來人傳訊,商國出兵攻葛,葛國已滅!”
一國覆滅的確是可令九州大震了,連伊都略生了片許驚愕,終古就更是面色大變。他根本沒想到會有此事,倏的站起。
“你說什么!商侯怎會突然進攻他國?”
侍從不敢怠慢,詳細道:
“說是葛國前些日子并未實行冬祭,此事被商侯知曉,便差了人去質問,可葛伯卻說牛羊不足,無力祭天。商侯仁慈,便贈了數百牛羊給葛,可葛伯竟然把那些牛羊宰了食于酒宴之上,祭天之事仍被擱置。商侯便再差人去問,葛伯又說暫無存糧,無力祭天。商侯耐著性子送了大批五谷過去,結果又被葛伯拿去消遣,毫無預備祭祀之意。商侯終于震怒,稱葛伯不能敬順天地,是無道之為,罪無可恕,他便寫了一篇《湯征》,親自出兵誅罰之。”
終古須眉一緊。
“《湯征》……除殘去虐是曰‘湯’,倒是名正言順。葛伯懶惰成性,又貪圖玩樂、大肆揮霍,在葛國民間早已惡名昭著,被人以昏君相稱。他此番拒不祭天有違天道,商侯身為一方之長,具有獨擅征伐之權,出兵討伐理所應當,先斬后奏亦是情理之中。只不過葛伯為君,又統治葛國多年,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竟拿國運玩笑?”
他一邊說,一邊頻頻搖頭,一方面不解,一方面也是替那平白耗盡葛國數百年氣數的葛伯惋惜。
伊卻靜坐在一旁暗自失笑——
再是懶惰成性,又貪圖玩樂、大肆揮霍,也不至于會如此不拿家國命運當回事。
看來,這商滅葛國的背后究竟隱藏了怎樣的真相,恐怕就只有商侯和葛伯才能知道了。
畢竟,商的強大和威望,已經到了足以神不知鬼不覺的吞滅周邊小國的程度……
……
傾宮瑤臺——
喜一手撫著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一手拿著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衣服歪頭質疑:
“紫葵,這小衣裳就只有巴掌大,我的孩兒真穿得下嗎?”
紫葵下巴一揚,一副“過來人”的姿態。
“放心吧,這可是我家小兒子出生時穿的尺寸,自然是準的。剛降生的嬰孩個頭本就小得離譜,定能穿下。不過……”
他聚焦在那件小衣服上,干脆從喜手里拿了過來仔細翻看,不由得贊道:
“想不到辛奴做的小衣衫這般精致,衣角處的繡工更是精道得無與倫比呢!”
辛奴禁不住斂唇。“世子可誤會了,這衣裳是辛奴縫的,但那繡圖卻是真真切切出自公主之手。”
紫葵聞此瞬間怔目。“小姑姑繡的?”
他看了看喜,又低頭再瞧了一次那精美絕倫的繡圖,還是覺得不可置信。“怎么會?小姑姑嬌生慣養的,何時會女工文繡了?還繡得這么好!”
喜立即一臉傲然。
“左右我自己一人也是無聊,便嘗試了不少過去沒做過的事,別的倒沒生出多大興趣,可唯獨這繡工我頗有心得。如何?是否可比你從前見過的那些高明繡藝?”
但見紫葵搖頭晃腦的嘖嘖道:
“那些俗工怎可與我小姑姑的繡圖相比?瞧瞧這針腳,瞧瞧這形態?哪一處不是靈性十足、細膩獨到的?”
喜覺得這小子自小就愛裝正經,此刻言行夸張定有貓膩,挑眉問他:“你今日怎得如吞了蜜罐一般,嘴這么甜?”
紫葵可是大大的“委屈”,滿面誠意。
“我這哪是嘴甜?不過就是說說實話罷了!小姑姑繡工舉世無雙,眼下又已制好了幾件小衫,不知是否得空,繡個香囊贈予侄兒啊?”
—————————————
●商曾在夏王朝早期被立為一方之長(一眾方國之長),被授與“專擅征伐”的大權(《史記·殷本紀》、《集解》),他要征伐誰都可以不經夏王的批準而有權出兵。
●關于“湯”字:
有文獻提到過周朝做謚法中說“除殘去虐曰‘湯’”,故而“商湯”的“湯”字不是他的名字,而應是他數次以“除暴安良”為由出兵行各種“義舉”,致使人們最后也以此號夸耀他的“功績”。
●對葛國之戰是商湯第一次征伐別國,開啟他的“圖謀天子”之路。
商湯其實在正式滅夏之前已經多次吞并其他方國,就連孟子也在《孟子·滕文公下》里說“(商湯)十一征而天下無敵。”
至于這與葛國一戰,在《竹書紀年》中雖沒有記載,但是在《史記·殷本紀》中卻出現過詳細的記錄:
“湯征諸侯1。葛伯不祀2。湯始伐之3。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4。’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5,為善者皆在王官6。勉哉7,勉哉!’湯曰:‘汝不能敬命8,予大罰殛之9,無有攸赦10。’作《湯征》。”
1湯征諸侯:《集解》引孔安國說,湯“為夏方伯(一方諸侯之長),得專(獨擅)征伐”。
2葛伯:葛國的國君。《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放肆)而不祀。”
3湯始伐之:
《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征,自葛載(開始)。”《孟子》所引可能是《尚書》佚文。
《梁惠王下》亦有“湯一征,自葛始”的記載。
4治:治理得好。不:同“否”。
5君國:為國之君,意思是做國君,治理國家。子民:以民為子,意思是撫育萬民。
6王官:天子之官,朝廷的官職。
7勉:努力。
8敬命:指敬順天命。
9罰殛(ji,極):誅罰,懲罰。
10攸:同“所”。
●《湯征》:《尚書》有錄,現已亡佚。
(https://www.dzxsw.cc/book/102939/559541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