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出京赴任 上
雖不車廂中相對而坐的兩人,大將軍卻再不見往日里動不動就朝兒子怒目相向;那旁的皇甫靖也一改平日里的紈绔之風,倒更似普通人家的父子倆坐談議事(諸玉在傍151章節)。
一路緩行,走得很是平穩。直到京城外暫歇換馬再次上路時,父子倆才如以往那般,分坐在前后兩車之中。能在如此走過了大半路途,卻安然在同一車中度過,已是讓隨行眾人大感意外,此后分車而坐反倒并為引得驚呼連連。
“怎么樣了,老爺所坐的車馬可是已進了城門?”那旁正扒在墻角向外張望的小丫鬟,正鬼祟非常地壓低了嗓子,問向斜對面一路急奔而來的小廝。
那小廝才剛收了腳步,便是一個勁的直點頭,忙不迭又接過小丫鬟手中的茶碗,便已是大口灌下:“才剛過了外城門,沒一會兒功夫便可到入府了(諸玉在傍151章節)。四公子爺的大車就跟著后頭,想來是一起回的京,你快去回了主子曉得,這碗一會兒我自己還……。”
這頭那小廝尚未說完,卻見墻內的小丫鬟已是一溜煙的轉身拔腿,就直奔通向內院的角門而去。對她而言,這可是自家主子正等著的大消息,哪里容得耽擱半分的,若是事后叫姨娘知道,自己晚了時辰定是落不下好來。
“哦,你說瞧見老爺與四公子車馬是一同入的城?”
見姨娘抬眼瞥了自己一眼,那小丫鬟忙不迭連連點頭,應道:“就是這般的。外門上的小廝的確是親眼瞧見的,咱們府里的車馬那是斷斷不會認錯的。”
讓大丫鬟打發了報信的小丫鬟一把銅錢,三姨娘才不禁低嘆一聲道:“怎么說來,還真是叫四姨娘猜準了。按理說四公子出京辦差又怎么會這般巧,偏生趕在老爺要回府之前幾日,還又是往良州方向而行。指不定二姨娘就得被生生搭里頭去咯!”
“姨娘又何必替那位哀嘆。這也是她偏趕巧就在新少奶奶進門前兩月病了,尋了個好大夫來瞧,卻又是得見天兩副湯藥的往屋里端。若是真論起來,還怕她沖了前頭那位四少奶奶才是哦!”一旁伺候著正擺茶點的大丫鬟,已是忍不住勸了一句道。
只這兩句入耳,這旁的三姨娘已是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猛然抬頭望向自己的大丫鬟來:“你是說二姨娘這病怕是有蹊蹺?”
“要不怎么說姨娘你是貴人多忘事。”指了指二姨娘所居的方向,接著提醒道:“你可還記得。就在二姨年瞧病前幾日。咱們府里曾有人送來了好些當季的吃食。可那幾日,二姨娘本就正因夜里睡得安穩,而頭痛不已。”
“不錯,這樁我還記得清楚。那會兒瞧著她面色憔悴的很,倒不象是作假的……。”剛接了一句,立馬便記起當時的情形來(諸玉在傍151章節)。忙不迭已是驚呼一聲:“你是說那次大姨娘勸她多進些核桃,可助安睡,這點便是那蹊蹺之處?”
這大丫鬟連點了數下頭。應道:“那時后院的奴婢們,還都道大姨娘終究是有學識的官家出身,竟然連這些都曉得。可誰知過了幾日后。二姨娘更是連吐出來的痰里都混著血哪!將她屋里的幾個丫鬟嚇得不輕。”
“竟然還有這事,我怎么不曾聽得你們提及?”
那丫鬟忙擺手,解釋起來:“莫說是姨娘了,只怕就連大姨娘都不知這樁的。”說著壓低了身子耳語道:“奴婢也是事后,跟著伺候二姨娘湯藥的廚娘混熟了。才偶然間得了這消息的。”
聽得如此一提,這旁的三姨娘方才了然道:“難怪,后來那位又病倒了。你可曾聽得那時二姨娘究竟是個什么病癥,為何吃不得那核桃,咱們往后也小心著些才好!”
“哎,我倒是有心為姨娘打探去,偏有怕反倒會落人口舌,便就此打住了。要不,尋個機會奴婢我索性往藥鋪里,問了明白才是。”順手接過姨娘給的碎銀子,那大丫鬟才很是知趣的退出屋外。
三姨娘這才轉身步入內室,又取了一錠十兩的銀子出來,裝入桌上的小木匣中。暗自得意一聲,虧得自己房里的大丫鬟偶爾知道了那消息,要不自己險些叫大姨娘當槍使了!
看來大姨娘家那個送各色吃食入府的親戚,也是一早便安排停當的,只等著二姨娘聽勸進了核桃后,便是病上加病。這般一來,饒是二姨娘再硬撐也得湯藥不斷,原來這源頭還是在大姨娘勸進的那些吃食身上。
想到此處,三姨娘不禁也是一陣后怕,萬幸那時節自己不曾有瘍在身,若是不然那被下套之人,便是自己無疑了!再次喚了那丫鬟進屋,將剛才裝了那錠銀子的木匣交到她手中,低語道:“你且不要慌忙出二門去。等一會兒老爺進院子時,大家伙定是得忙活上好一陣子,便趁著那時,往外城的丁婆子家一趟換幾張辟邪、解毒的符咒來家(諸玉在傍第一百五十一章出京赴任(上)內容)。這里是十兩紋銀你揣好了,若是辦好了這差事,回來自然另有打賞。”
小心接過物件,便用帕子蓋上抱入懷中,應了一聲‘奴婢省得’,便轉身四下張望兩眼,又替三姨娘將門虛掩上后,才往前院方向而去。暗道自己剛才那一消息,看來確實叫三姨娘上心了,這才沒一會兒功夫,便已思量到這上頭去了。
平日里這幾位姨娘中,就屬三姨娘最是節省。本來這四人中也惟有她不曾生養過一兒半女的,想到后半生無靠,自然不敢大手大腳胡亂糟蹋銀子。
但卻是篤信巫覡,原本二字便是女、男巫的合稱,而外城那個丁婆子便是這巫覡中的巫。也不知這婆子又打哪里學得了一門道家制符的本事,倒是在京城地界上有些小名氣。
雖說三姨娘往日里節省慣了,但也總會暗中遣了大丫鬟,一年去上兩三次,換幾張符咒來求個平安的。不過象這般一氣直接出手便是大錠銀子的,卻是不多見。
待到那丫鬟小心翼翼的躲過了門房上的,急沖沖趕回后院交差時,正院中的玥娘已從二門上的媽媽口中得了這消息。
其實,那丫鬟不知早在皇甫靖出府前,就已在家中幾道能出府的外門上設了暗哨,只要有形跡可疑之人,便再難逃過他們的眼去。
“三姨娘房里的大丫鬟,不但去了外城專懂施巫的丁婆子家,換來辟邪符咒,另還轉道去了藥堂問了些病狀。”
聽著一旁的丁香細訴,玥娘卻是還理不出絲毫頭緒來。不免疑惑道:“這幾日,也就后面的二姨娘還一直病著,倒是不曾耳聞這三姨娘也有瘍在身?”
丁香笑著搖頭應道:“哪里是三姨娘病,小姐您猜那丫鬟往藥堂里問的是什么病狀?”說著比出了兩根指頭,接著便道:“聽著卻是與那久病不愈的二姨娘之癥,有些相似。竟然是問痰中帶血,為何緣故,而且還問是不是因進食核桃所致?”
“痰中帶血,是咯血之癥,又如何能吃得核桃仁(諸玉在傍151章節)。原本這二姨娘的那張方子我雖不曾見過,但從她日常的表象來看,也是陰虛火旺之癥。這核桃仁雖是能補腎、固精強腰、溫肺定喘、潤腸通便,可對她的病癥而言,卻是理因需忌口的。”才說到此處,已是明白了大概來,怕是二姨娘的病如此連綿反復,便是因未曾忌口而起的。
聽得那旁正跟著木香習字的茴香,不由低嘆一聲:“那看癥的大夫也真是不盡職,為何不給病家列張需忌口的單子才是道理,這般一反反復復的可叫人怎么受得住哦?”
木香到底比她們幾個小的入府時日久,這些姨娘們之間的各種陰私之事,不說門清卻也是大致曉得一些的。搖頭已是接了一句直言起來:“這事明面上看著是,三姨娘正暗中打聽二姨娘的病癥,確實卻不知究竟是為得哪樁,只怕也惟有當事之人才知其中原委。”
這旁的玥娘不由含笑點頭道:“就如木香所言,你們也無需多事,只管瞧著她們的動向便罷。若真是姨娘們相互間的陰私事,我們院里還是不插手為好,畢竟那也是公公后院的姨娘,咱們是能避則避,且不可陷入其中。”
“是,小姐,奴婢們都記下了。”那旁四個大丫鬟才忙不迭應了一聲后,就聽得門外小丫鬟來報。說是老爺同四公子爺的車馬,已是過了前街,眼看著就要入府了,讓四少奶奶快準備準備,也好往二門上迎迎。
聽得這一句,大丫鬟們便紛紛收拾了桌上的物件出了書房。玥娘也起身回內室趕緊換了一身衣裳,領著丫鬟們在二門內候著了。
沒多時,皇甫靖已然舒舒服服的坐定在自己屋里,接過玥娘親自端來的湯品吃了起來。也不知是一路顛簸餓得厲害了,還是這湯確實對味,三兩下便已是見了底。
還未待玥娘去接瓷碗,就聽得他開口便道:“看來等不到來年中了,指不定來年才開了春,等路上好走些時咱們就該出京去咯。”(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102897/557942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