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齊物三境 心齋悟空
化生夫如何?生死情未了。
造化出成就,輪回誰知曉。
回首路已長,騰云覓飛蛟。
金康知道自己已經找到了空的感覺,也算初窺門徑了,回想高中的走火入魔,金康不禁感慨萬千。同時明白,自悟要靠天大的機緣和莫大的悟性,修行還是要有完整的引導體系,要有人引導。
金康把自己的修行狀態告訴了老者。老者思索片刻,給金康講解了下一步的修行關竅,他講了一個概念“心齋”和“五蘊空禪”。他說“心齋”是道家《南華經》里面的修行入門法門,可以打下修行的基礎。,而“五蘊空禪”是佛家的訣竅。
何為心齋,老者直接引用原話“顏回曰:‘吾無以進矣,敢問其方。’仲尼曰:‘齋,吾將語若,有心而為之,其易邪?易之者,皋天不宜。’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如此,則可以為齋乎?’曰:‘是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悟空之后,調心入靜,即心齋。老者說,你如果能打坐知常悟空,心齋即是成功。
金康立即坐下,感悟空的感覺,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這確實是心齋悟空。老者頷首,你印證了心齋悟空的境界。
五蘊空禪是實際是《心經》的修行手段,是次第入空的法門,是一種禪定。
依據《心經》內容,佛家把入空分為五個具體的階段,異色、斷受、滅想、止行、識空。
異色即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斷受滅想止行是“無受想行識”;識空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金康繼續打坐,發現“自己”沒有呼吸,沒有心跳,只有純粹的意識,發現周圍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到處是無邊的黑暗。等金康睜開眼時,已經是下午三點了,而老者早已不在金康身邊。
金康饑腸轆轆,就下山去吃東西。金康喜歡吃路邊一家小店的千層餅,特別喜歡吃甜的。這家小店真的小,門面只有二米多寬,一個貨架作為門臉,上面擺著兩種口味的千層餅和其他小吃。別看門面小,但是一天的營業數量驚人,大學生們都喜歡吃,甚至比隔壁大學的網絡餅哥的銷量還好,只是沒有人炒作而已。偶爾聽見老板說,做了今年就回老家了,干這行太辛苦云云。金康在想,如果有錢,他也要開一家小吃店。
吃飽喝足之后,金康還有一個愛好,買彩票。金康經常幻想,自己終有一天能夠高中大獎。然而每次買彩票,七個數字總是與中獎號碼差一,真的很神奇。后來,終于有一次中了六個號碼,這也是后話了。
老者見金康悟空之后,已經算是入門的修行人了。老者告訴金康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戒殺。不論金康將來多么強大,也盡量不要殺生,特別是不要直接殺生。不是不可以殺生,而是盡量避免直接殺生。這里的殺生說的是殺害有靈的生物。如果必須要直接傷害任何人包括生靈,同樣的效果,盡量用最小的力量。
金康覺得自己就是單純的修行,應該不會涉及殺生之類的吧。金康從小就在家里不殺生,而且根據母親的理論,金康在家戒五律,不吃天上鴿子,不吃地上狗,不吃水里烏龜,不吃兩棲青蛙,不吃山里梅花鹿。金康曾經問為什么,母親也沒有回答,就是說不能吃。所以金康覺得自己應該可以不殺生。
曾經金康喜歡和小朋友一起釣青蛙。一根釣竿,一個用鐵絲加工過的麻袋,然后冒著烈日就去田間釣青蛙。餌料是棉花球或者小動物尸體,然后根據青蛙的捕食原理,抖動餌料。農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歡釣青蛙、抓螃蟹、捕黃鱔泥鰍之類的活動。每次金康釣了青蛙回去,母親都會紅燒田雞,上桌的時候,金康就不能吃。有一次,金康伸著筷子去夾,然后被打了一頓。金康一氣之下,把釣竿從中拗斷,再也不釣青蛙了。
(https://www.dzxsw.cc/book/10275715/6393199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