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亂世紛爭—(六)張耳的痛苦
就在楚國內部各懷心思,相互使絆子的時候,此時的趙國因一個人叛變而發生了混亂,就是我們上節提到的李良,實際這個人糟蹋了自己的名字,一點也不良。
就在章邯和項梁糾纏不清時,武臣派李良攻打太原。李良在太原城外吆喝了幾天,里邊的伙計就是不讓他進去,并且王離還指使下屬冒充胡亥董事長的口氣給李良寫了一封信,大致內容是對他比較欣賞,希望加入之類的。李良收到書信也知道那是胡扯。決定回去給武臣匯報一下,多派點小弟來,一起鬧騰。
在半路,李良碰見聲勢氣派的一群人過來,以為武臣視察經過,慌忙滾按下馬在路邊磕頭?傻饶侨喝俗叩礁,哪是什么武臣啊,只是武臣的一個姐姐而已。向女人磕頭,丟人了,這一下可把李良的肺都氣炸了。這一生氣就干了件很不地道的事情,追過去就把那群人砍死個干凈,然后覺得不過癮帶著小弟跑到武臣家,滅了老大的全家,并且還捎帶了那個叫邵騷的。
張耳、陳余比較機靈,一見李良來者不善,扭頭就跑。逃了性命的兩位仁兄真也不是蓋的,立馬找個叫趙歇的趙國后裔重新稱王。李良一聽很生氣,帶著一群人就來理論,卻被那倆仁兄趕的到處亂跑,最終投到王離的懷抱。趙國經此一亂,國力大減,也引來了章邯。
自從滅了項梁,章邯在他制訂的戰略規劃指引下,開始向北進發,打的打、殺的殺,把趙國上下攪的雞犬不寧。到趙國的都城邯鄲時,很有創意地成立了個拆遷辦,并親自兼任拆遷辦主任,把幾十萬秦兵臨時組建成拆遷隊,開始在邯鄲進行舊城改造工作。不過章邯很不地道,很有耐心地把邯鄲城拆成一片廢墟,但一座新房也沒蓋,就拍拍屁股走路了。他這種不要臉行為,使得他不停的挨罵,直到他死后多年也沒能停下來。
張耳不愿意讓章邯搞拆遷,但自己說的話他又不聽,因此很生氣,也很無奈,就在舊城改造的前一天,張耳陪著名字叫趙歇的趙王,很不情愿地離開了都城,一口氣跑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不成想剛進巨鹿城,屁股還沒挨著板凳,拆遷隊又來了,帶隊的是另一個老對手——王離。王離領著二十萬人把巨鹿里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這一下,張耳沒招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欲哭無淚呀,跑到哪你們跟到哪,這樣拆下去,我以后可住哪呀?因此,張耳決定當一次釘子戶,管你在外邊怎么宣貫拆房政策,我就是不挪窩。
就這樣,拆遷辦副主任王離和釘子戶張耳,各自帶著小弟,在巨鹿城對壘起來。
雙方力量對比:秦兵,二十萬;趙軍,不到兩萬。不過這也符合常理,通常情況下,負責搞拆遷的一般都是百八十號人,而釘子戶就那五六個人而已。這種對壘方式,合情合理,
說了半天張耳,大家會問那個陳余去哪了,他倆不一直關系很好,想一樣的問題,說一樣的話,快穿一條褲子了,張耳在當釘子戶,你陳余怎么不來陪著呀?
事實上,陳余也很忙。就在章邯帶領拆遷隊到達邯鄲之前,他已經在半路攔截了好幾次,不過這位兄弟被章邯趕的到處亂跑,四處游逛。章邯到達邯鄲時,陳余兄弟根本沒進城,跑的遠遠的看熱鬧。
等張耳跑來巨鹿,陳余兄弟也很夠意思,硬是湊了三四萬人趕了過來。不過這位兄弟沒進城,而是遠遠的駐扎在王離的外圍,看著拆遷大隊長站城門外吆喝。
陳余實際也很無奈,王離帶了二十萬人在前邊宣貫拆遷宗旨,章邯隨后又帶了二十萬人跑過來助威,就駐扎在不是太遠的棘原(巨鹿南)。陳余手上那點苦力,別說上前阻止了,就是站遠遠的說個“不”字就可能被敲翻。因此,陳余就這樣遠遠的看著,只是在心里表示對張耳的同情。
可就在此時,張耳頂不住了,因為斷糧了。張耳很著急,可人家王離卻不急,因為章邯雖然在邯鄲進行拆遷后沒搞過一項工程建設,但到棘原還是做了一個項目開發的,因為修了一條甬道(兩旁筑有墻垣的通道),從棘原修到巨鹿,將糧草源源不斷地送了過來,張耳一邊喝風一邊看著別人吃飯,心里很是傷感,因此派人偷偷出去叫陳余過來助陣。
陳余不是傻子,就這么三四萬人,跑進去如同往鍋里撒了點胡椒面,找都找不到個影,現在讓我往里沖,那不是要我的命?因此,陳余拒絕了。
這一下張耳的火大了,因此打發兒子張黶和一個叫陳澤的軍官又跑出來找陳余,張黶還替他爹給陳叔叔帶了一句話,“始吾與公為刎頸之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茍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這句話看起來麻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沖進秦軍咱們一起死。
陳余一聽這話也生氣了,你都還活著呢,就要讓我沖過去先死,咋能這么缺德。生氣歸生氣,還是說了一句實在話,“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余所以不懼秦,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
你們倆個要死,抹脖子就行,哪有要這么麻煩,還捎帶著讓小弟們陪葬?張耳你在里邊餓幾天肚子,就要我沖過去,你還沒死我都得成仁,這不是坑人嘛。
可這一次站在他面前的是張耳的兒子,陳余在幾經思忖后,最終給了他五千人。張黶是個老實人,為了救爹,二話不說帶著兵就沖進了人群……
張黶算是盡了自己的本份,說起來還是被他爹和陳叔叔合起伙坑了一把,因為那倆仁兄最終都沒死,可他死了。張黶,你還是太嫩了。你爹給你陳叔叔刨了個大坑,不成想陳叔叔都還沒跳呢,你卻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這一下可好,你爹和你的陳叔叔成了世仇。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張耳和陳余明顯是對冤家,至此,這對冤家開始無休止的爭斗,直至一方徹底繳械,方才結束。
事實上,陳余還是幫張耳做了不少工作的,派了幾撥人馬到處通風報信,磕頭叫奶奶地請人來幫忙,并成效顯著,各路諸侯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前來湊熱鬧的也不少。
張耳另外一個兒子張敖領了一萬人來了;燕國派臧荼帶了兩萬人來了;齊國的田榮雖然不愿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背著田榮帶了萬余人。
這些亂七八糟的人數湊一起,還不夠人家王離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鑒于章邯曾經一戰殺了兩個大王,還捎帶一群嘍啰的輝煌戰史,諸侯們也沒什么人敢上前較真,只是遠遠看著,吶個喊、助個威而已,要說起點作用的話,只是能在精神上提供些支持罷了。
陳余做工作是他自己的事,張耳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根本不賣他的賬。張耳只知道陳余還沒有死,他沒死我也不能死,縱然他死我也不能死。因此,張耳操著文言文把陳余全家罵個遍后,還得接著餓肚子,肚子餓狠了,還是接著罵陳余。最終他的文言文罵人水平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陳余聽說張耳罵他,也很生氣,陳余一生氣就罵那些不辦實事的諸侯們;諸侯們一聽也很生氣,你罵我,我就更不辦事。這群人開始操著文言文互相對罵,在這一片哄哄鬧鬧的罵聲中,張耳是最痛苦的,因為他還在餓肚子。
在謾罵聲中,諸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二十萬大軍包圍不到兩萬人的城池,這是一次實力極為不均衡的較量,然而秦軍卻停了下來,任由讓張耳派人出去游說,不管不問。
張耳現在顧不上想這些問題,而章邯正瞇著雙眼盯視著這邊的一舉一動。釣餌做好了,魚也近前了,但還沒咬鉤。
咬沒咬鉤是章邯的事,可魚餌有點受不了了,張耳無疑是最痛苦的。
(https://www.dzxsw.cc/book/102695/54982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