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朱由學議取寶應府(七)
“好的,讓我繼續為元帥、軍師和眾將介紹各位將領。”小子房趙樹楓輕咳一聲,介紹說,“除趙某和陶將軍之外,另有六名主將,他們是:第一名叫林鳳,使一把象牙彎刀,刀法精湛,舞動起來,不見人體,只見那口刀形成了一團花影,寒光閃閃,耀人眼目。所以,人們送他一個綽號,叫花刀太歲。第二名叫張友明,生得三大五粗,虎背熊腰,勇力過人,他使一桿鑌鐵禪杖,六十二斤重,人稱賽魯達……”
“哦——有意思!”簡懷王朱由學截住趙樹楓的話,欣然道,“水泊梁山好漢魯達——魯智深所用的禪杖,也是六十二斤,看來這位張友明功夫非凡,賽魯達的綽號,并不為過。”說著,向趙樹楓揮一下手,“好,繼續說下去,第三位將領是誰?”
“至于第三位將領,他姓陳、單名一個‘金’字。他使一把勾鐮刀,沖鋒陷陣,削對方的馬腿,是他的拿手好戲。只因為他常年頭上生有禿瘡,還流著壞水;人們便給他送個綽號,叫癩痢頭。”小子房趙樹楓稍頓片刻,目光從眾將臉上掃視一遍說,“第四名主將叫蒯月,使一桿方天畫戟,有萬夫不擋之勇,人稱小旋風。第五位叫劉文平,使一根生鐵棍,因他善于水上功夫,人稱浪里蛟。第六位叫杜啟漢,使一桿亮銀長槍,綽號賽仁貴。我們兩位已介紹過,不必再表。元帥、軍師、各位將領,有關寶應府兵將情況,就是這些。請諸位熟記于心。”
“好呀!看來那些將領都是好樣的,名不虛傳啊!”簡懷王朱由學愛將如癖,贊不絕口。
真是惺惺惜惺惺,其他將領聽了趙樹楓的敘述,對寶應府衛所的指揮使與眾將,存有羨慕之心。片刻,軍師李明趁機問:“寶應衛所的指揮使、眾將領都已介紹。有關寶應府的知府、師爺、班頭和衙役,請介紹一下,他們的為人如何?忠奸一目了然的。”
“軍師問得極是,在下有必要將他們介紹一下。”小子房趙樹楓不假思索,向在場的作了介紹,“寶應府知府姓司馬,單名一個‘標’字,為人正值、清廉,不貪不色,在黎民百姓的眼里,沒有怨言,是個好官。師爺叫竇余,是個出了名的黑墨嘴,人品也不錯,上和下睦,一團和氣。衙役共計一百多名,領班的姓羅,通稱羅班頭,沒聽說他有何劣跡。李軍師,有關寶應府的大概情況,就是這些。”
“好——很好!看來寶應府的為官為將的都是好樣的。這次襲取寶應府,以最大的力量爭取他們。要是像沈寶龍、黃云這樣的狗官,對他們決不能心慈手軟。”軍師李明轉過臉,對朱由學說,“元帥,趁眾將領都在這里,我們商討一下,如何襲取寶應府?”
“好呀!本王早就等著這句話呢。”簡懷王朱由學淡然一笑,目光從眾將臉上掃過,提高嗓門道,“各位將領!為了避免三陽縣城遭受寶應府人馬來襲,我們應搶在他們的前頭,在他們還不知道三陽縣城已經失陷的情況下,來個先下手為強,出動奇兵襲擊寶應府。諸位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談談以何手段?既能迅速占領寶應府,又能將傷亡降到最低點?”
朱由學話音剛落,眾將領立即七嘴八舌,議論紛紛。各談各的進攻方法,有的居然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而爭論起來,甚至爭論得面紅耳赤。
一時間,指揮所大堂內,就像趕鴨子上架一樣,嘰嘰咕咕,吵吵嚷嚷,不絕于耳。過去半袋煙時間,沒一個能想出好的進攻辦法來。
朱由學見眾將爭論不休,便揮了揮手,提高嗓門說:“各位將領,你們停止議淪,要發言,一個一個來。本帥聽其言、辯其聲,也能理出頭緒來。”
須臾,議論聲平靜下來。指揮所內,竟然靜得連針落地都能聽見。
簡懷王朱由學、軍師李明見此情景,甚感好笑。朱由學做個手勢:“現在一個一個發言,這樣,從中能聽出頭緒。對于好的建議,可以采納。不好的言辭,我們也不予追究。好啦!誰先講?出奇招者嘉獎。”
朱由學話音剛落,賽哪吒吳魁跨前兩步,拱一下手:“啟稟元帥,在下有個建議。依我看,方法與進攻三陽縣城一樣,分兵包圍,將寶應府圍得水泄不通。然后,重點進攻某一個城門,仍由張勁、孫大彪二位長老隱身進城,打開城門,讓城外的大批隊伍魚貫而入,等敵人醒悟過來時,想攔也攔不住的。待我們大軍進城后,立即分兵而進,首先控制四座城門,再包圍府衙大堂和衛所大院,迫使知府司馬標和指揮使汪秉輝率眾投降。”
“要是他們拒不投降呢?”小爐匠汪燦提出疑問。
“不投降好辦,唯一的方法就是開殺戒,將他們殺得一個不剩。”過江龍阮培方插嘴道,隨即擺動一下手掌,做個殺的姿勢。
“不能大開殺戒。”雙刀將楊輝接過話茬,“要想壯大我們的隊伍,只有勸他們投降,才是最根本的辦法。”
一時間,指揮所內,又爭論起來,議論紛紛,各執一詞。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簡懷王朱由學傾聽眾將領的爭論,一時難下斷言。便偏過頭問李明:“李軍師,你看吳長老所提的建議,不無道理,是否采納?”
李明擺了擺手:“元帥先別急于定論,讓他們多議論一會,我們注意傾聽。如果哪個主張,能將傷亡降到零介點,我們便采取哪種方法。”
“軍師說得也是,如果我們極早定論,一旦現實中比我們想象的難度大,會造成兵戎相見,后果難以預料。”朱由學遲疑一會,又說,“況且,根據趙將軍的介紹,從指揮使到眾將領,武功都像鐵蛋掉進銅盆里——響當當的。按我們的將領,都是驍悍之將。正所謂二虎相爭,必有一亡。要是殺紅了眼,憑張勁、孫大彪二將,就能置他們于死地。不過,那樣太慘忍、太可惜了。”
正值簡懷王朱由學、軍師黃云為奪取寶應府議論之時,小子房趙樹楓、打虎將陶凱,在廳堂上也低聲嘀咕著。
打虎將陶凱貼近小子房趙樹楓的耳畔,將聲音壓到最低點:“我說趙兄,元帥和軍師提出擴充兵力之策,他們是不愿傷害寶應府人馬,爭取他們歸降。要是這樣,正是你我立功之時。”
“怎么個立法?”小子房趙樹楓的目光盯著陶凱的臉,輕微的搖了搖頭,“剛才吳將軍已指名道姓,要求張將軍、孫將軍實施進攻三陽縣城的方法,迫使寶應府兵將投降。如果我們橫插一杠,張、孫二位將軍心中一定不悅。其他將領呢,會說我們好大喜功,爭強好勝。要是眾口一詞指責我們,我們將會顏面盡失,威風掃地。”
“趙將軍此話岔矣!現在,元帥沒定方案之前,誰都可以爭取。”打虎將陶凱固執己見,繼續說,“常言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何況,我們爭功并非為個人得失,而是為整個隊伍減少不必要傷亡著想的。”
;
(https://www.dzxsw.cc/book/102582/545148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