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大能之遺
聽到整個別墅的人都要動員撤離,王燾隆不得不結束了緊急會議,將秘書整理的會議紀要發下去,便遣散了所有人。
一行人收拾好東西從小區出發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八點多了,這時候,虛空子已經跟門派聯系好了,那里正在騰挪、收拾著房間準備迎接這批人。
到了那里,宣燁老道和苦行子三老寒暄客氣自不必提,由于青元觀并不算大,上下也不過二十余個門人,勉強騰出來了五間房給一眾人,這樣十四個人就要擠一擠,好在宣燁老道和四德道人推脫不需要房間,在三清殿打坐一夜即可。
這樣,剩下的房間經過一番分配,王瑤晨和蔣玉蘭住在了一起,王燾隆單獨住了一間,其余六人則兩兩一間,夏函和一個黑西服的魁梧中年人住在了一起,相互禮貌地致了致意,之后竟誰也沒再說話。
感受到道觀里十分清凈,夏函自然而然就動了修煉的心思,仰臥在床榻上,他閉目沉定了起來,先是修行“戒言神咒”,花費了大約兩個小時功夫,接著又拾起“妙玄寶箓”,不過,就在他重起法門的時候,來自“戒言神咒”的敏銳感知力,讓他隱隱約約捕捉到了一點奇怪的東西。
那是一種奇特的感召,仿佛是某種磁場吸引著自己體內的“礦石”,準確來講,吸引的是藏匿在他丹田附近的“六壬金甲符”!
“西面!”,他立即就判定了方向,當下毫不遲疑地起身向門外走去!
就在他離開的當口,旁邊,一直打著“呼嚕”沉睡的中年人一骨碌坐了起來,緊跟在了他的身后。
一直向西而去,西服中年男發現,夏函似乎在尋找著什么東西,不時停下靜靜站立一會,情狀十分古怪、可疑,只猶豫了一瞬,遵循“特工”人員的行動準則,他就聯系起同伴來。
只見,他先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巧的黑色電子設備,接著就迅速按下了屏幕下方的紅色聯絡鍵,屏幕迅速啟動,一個導航模式的窗口建立了起來,并且中心一個亮點向外散發著一圈圈光波,指示著他目前的方位。
實際上,夏函出門沒多久就發現了他的跟蹤,只是,自己要尋找那種感應的源頭,沒工夫去搭理這個“便衣”,在他想來,此人的目的也不外乎兩個:跟蹤調查自己或是保護,也許兩者兼有!
“到后山了,還沒到?”,夏函站在一處頗為陡峭的崖壁前疑惑道,面前就是一堵隔墻,分隔著后面的山體與道觀。
“那就繼續往西看看,大不了爬山!”,他思索了片刻立即下定決心道,當下腳蹬手攀,干脆利落地翻出了道觀。
沿著陡峭的山坡攀援過去,幾乎一路弓身他才爬到了山頂,此時,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干枯的草叢中趟了多久,因為一路手腳并用,胳膊和腿上都早已沾滿了草葉、根須。
站在山巔之下,他下意識回頭看去,不想,竟意外看到半山腰的道觀里一連翻出了五個身影,而再往上的山坡上,還有一個在吃力地爬著,就是最先跟蹤著他的那個西服男,這六人毫無例外都在向著山頂張望,可惜在濃濃的夜色掩映下,他們卻沒有看到僅僅相隔百余米的自己。
無謂地笑笑,夏函再次閉目感應,對面的坡下,嘩嘩的流水聲此時清晰地傳了過來,一個、兩個、……,足足出現了七道聲音,每道聲音背后都似乎對應著一個水流的發端(源頭),他下意識猜測:“難道是七眼山泉水不成?”,下一刻,他就倏然陷入了沉寂。
“嗯?感應到了!就在斜前方不遠處!難道是那里……?”,他眼神看著一片濃密的樹林露出了疑惑,只見,在那片樹林的前方,一塊足足數丈方圓的巨石橫亙在山頂,離自己所在的位置也不過十幾米遠,再往下,就是潺潺的流水聲,十分清脆悅耳。
當下他不再遲疑,深一腳淺一腳往另一側爬去,漆黑的夜色并不妨礙他視物,窸窸窣窣趟著山頂的草叢,他敏銳的聽覺甚至能辨別出周圍每一只蟲鼠鳴叫的方位,或者,在草叢中同樣在穿行的,也有可能是蛇、野兔、刺猬之類。
“到了!究竟是什么在召喚?”,他站在巨石下,眼神灼灼地看著周圍揣測道。
“嗡——!”,丹田一震,“六壬金甲符”竟自動飛了出來,如一道利箭般“砰”地射入了巨巖頂上,夏函一驚,趕緊追過去觀看。
只見,石頂一道道橫豎交錯的紋絡交匯處,被“六壬金甲符”轟出了一個小坑,它就穩穩嵌在里面。
“怎么回事?”,夏函蹲下身來仔細察看,卻見金符上一道道游離的絲線沿著這些巖石紋絡蔓延,很快就將周圍數丈范圍內完全包裹,這片區域里被密密麻麻的金線籠罩,肉眼可見地,一縷縷微風浮動了起來,這是——靈能之風!
大量清新、涼爽的空氣越來越快地涌來,夏函雖察覺不到天地靈氣的匯聚,卻本能地感覺到了舒爽,而且這種愉悅的感受在迅速增強!
“六壬金甲符”作為“靖云子”的貼身寶物,神玄宗的三大至寶之一,具有的最大的兩個功效就是收納鎮壓、輔助修煉,雖然是輔助道寶,威能依然不是普通法寶能比的,至于更低級的靈器、法器更是無法相提并論。
所謂道寶者,是位居法器、靈器、法寶之上的頂級兵器,往往都用了一種或數種極珍貴的天材地寶煉制,被大法力之人經年日久祭煉、溫養,生出了一絲內稟屬性,用人性化點的說法就是,有了這絲“根性”之后,道寶就具備了自我恢復能力。
這處巨巖,實際上只是以巖石為殼,里面是五金之精匯聚,各占一方結成了“五行聚靈陣”,這種高級陣法是專為輔助靈力和神識修煉所用。
千年之前,這里還沒有青元觀,而是一個元胎境頂峰大能的修行之地,這個大能說起來和“靖云子”的時代相差不遠,只不過相較后者,他沒有那么出名而已,基本屬于隱士之流,這處陣法,頗耗了他的心血,用了不少好材料祭煉,最終固結于山頂連通了地底龍脈分支,使靈氣源源不斷。
那個時期,天地靈氣已經出現了衰竭的征兆,對于一個修為絕頂的強者來說,僅靠天地間的靈氣已經不敷吞吐。
后來歷經千年,地質變動,地底龍脈分支早已遷移崩壞,然而,有著陣法支撐,這處山頂卻始終不曾毀損,一直屹立到如今,并遺澤青元觀數代,讓其漸漸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末流散修門派歷經三百余年,成為了魯郡聞名的道教大派(僅指修行界)。
;
(https://www.dzxsw.cc/book/102541/54346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