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驛卒傳信(二更)
雖黛玉稍微打了下岔,但等兄妹幾個加上保護與探消息兼而有之的標師們趕到驛廳那塊,驛廳里卻還正說得熱鬧。(千千小說網)[就愛讀書]
被驛卒拋出來的“太孫遇刺”的消息給震到的,顯然不止他們。
該說是驛站里南來北往的商旅,還有那么兩個上任或赴京的小官,都被這樣的大事給驚到了。
幾乎所有在驛站落腳的人都已經趕到了驛廳,將那驛卒團團圍起。
——這也正常,能用驛劵在驛站落腳的,哪個與官家能沒有關系?太孫遇刺,皇帝病重,這是足以使天下官場為之動蕩的大消息!
就是那兩個官員,不管他們是怎么想的,此時也不敢把旁人撇開,單獨找那驛卒問話。
黛玉等人到來之時,正聽見那驛卒高聲道,“……太孫身邊如今有多少豪杰?自然不能讓賊人輕易得逞!雖外面鬧得沸沸揚揚,有說是韃靼的,有說是前邊余孽的,但不多時,就見太孫殿下領著隊人,從東宮出來,繞著宮城策馬跑了半圈,然后才回了宮。但凡在那兒看見太孫的兵卒,都說太孫殿下身邊的人都是一身鎧甲,鎧甲上還染了刺客血,一身煞氣驚人。據說,路過那京城的憶樓時,還當場嚇倒了幾個紈绔呢!”
墨玉和寶玉聞言,不由得對望了一眼。
他們此時進了驛廳,因聽見這話,倒沒想著立刻去找位置。等聽完了這段。不由都稍稍放下心來。
一瞅這驛廳的偏疏處頗有些位置空著,便兩人一起,引了黛玉青玉兩個去一邊坐下。
墨玉的目光還在這驛廳里多轉了一圈。
這驛站到底不是酒樓,并沒有多層,也沒有雅間一類。除了商旅,還能看到兩個穿著官員常服。紋繡虎、彪的人也分別坐在驛廳的僻靜處。
他們這一路走來。還不曾遇見什么中高層的官員,帶著妻子的更是沒有,故此不管是他們還是黛玉她們,都沒有特意去結交。
當然,若是中高層的官員,此時只怕已經知道了那大事的詳情,也不用等驛卒的消息了。
墨玉這般思緒一轉。再一聽,那驛卒依然滔滔不絕,只說太孫將刺客梟首后的威風模樣,倒像是親眼見著了一般。
一開始旁人聽著也自贊嘆,但聽得多了,也就不滿。
當下就有人道,“這位兄臺。你先前說圣上驚怒病倒。怎么如今光說起太孫來?”
驛卒聽見,就忙道,“哪里是這樣說!太孫殿下殺了那些刺客,自然是先去見了圣上。還是圣上告訴太孫,要使天下臣民安心。也真是圣上圣明,哪怕是病倒了。那也是人比不上的。太孫殿下本是在回宮的路上遇刺的,想來本就有不少人看見。當時就有些謠言出來了,有說太孫殿下和前太子殿下一般的,有說太孫殿下重傷的,還有說太孫殿下昏迷的呢。不瞞各位,我那時候就聽見了些流言,險些沒給嚇死。幸而須臾的又破了謠言。”
墨玉聽見這驛卒說話條理分明,又處處為太孫、皇帝說話,心里就有了譜。
當下更是松了口氣。
這會兒,年老的驛臣卻也在一邊,就忙道,“前兩日,往金陵的邸報才過去。你這是往南邊報信的,還是?”
老驛臣和這報信的驛卒說話,顯然頗為生疏。
只要稍稍有些眼力的人就能看出,這驛臣和驛卒之間,之前并不認識。
驛卒不以為意,道,“自然是加印了邸報。太孫殿下遇刺是大事,圣上說這事情當立時讓天下人知道。”
黛玉忙伸手拉了拉墨玉的衣袖。
墨玉經過這么些時候,倒也不需要黛玉提醒,到底需要做什么了,當下就也揚聲問,“那驛卒,圣上下旨,要讓天下人知道,想來太孫遇刺的事情竟已水落石出了不成?”
驛卒往這邊一張望,見有女眷,且又大半穿著淺色錦袍,一時忙站了起來行個禮,這才道,“自然如此。遇到刺客后,太孫很快就查定了,乃是北方的韃靼派來的,只說那些刺客形貌都與我中原人不同,是極為好認的。”
墨玉沒吭聲,卻在心底冷笑一聲,又嘆息一聲。
當年太孫遇刺身亡,最終的結果也是“韃靼刺客”,可那是折騰了多久之后才下的結論?都是擺明了的事,就算真是韃靼人,要是沒有熟悉京城,熟悉太子太孫的人來做內應、給方便,形貌不同的韃靼人,便是連靠近太子太孫,也絕無可能!
如今轉眼間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不過,對天下人來說,官方有了這樣的說明,那就足夠了。那驛卒的話說出來之后,一時間整個驛站里大部分人都頗有些義憤填膺,直斥韃靼大膽。
但也有些年長的人,聞言就有些憂慮,“這是不是說,又要和韃靼開戰啦?”
顯然,他們是想到了洪熙九年,也就是十三年前的那場先敗后勝的戰爭。那場戰爭,一位國公,兩位侯爺戰死,兵火一度燒近京城。整個天下,都可謂是一日三驚!
雖最后還是把韃靼打了回去,但當時最后掛帥的忠順王,如今還能再度上戰場嗎?
墨玉對那些激憤、憂慮卻是若有所思,忽地再次開聲問道,“之前說是圣上病倒,雖還能指點太孫,可卻不說大安,不知現在圣上的身體到底如何了?”
那驛卒正只顧著看周圍人的反應。
不過,聽見墨玉那么問,他還是忙答道,“不瞞這位公子,我是第二日就帶著邸報離開順天啦,后來的事情如何能知道?不過要說那一天,早朝是沒有升的。內閣的幾位大人,據說也是由太孫代為接見。”
這話說得不夠清楚,不過,墨玉倒至少能聽見黛玉在邊上的一聲輕嘆。
“……如今的陛下,如何還能是洪熙八、九年時可比?”
墨玉也算是了解過那段歷史,聞言在心中點頭。
不錯,現在的皇帝已經老邁,可在同時,也已經坐在帝位上二十余年!
但有些事情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墨玉就道,“若陛下圣躬不安,雖太孫殿下受此驚辱,只怕也不能立時報仇了。但若任由那韃靼人刺殺而不做回應,卻也滅了太祖、先帝的威風……那驛卒,既然圣上說要讓事情傳遍天下,想來那邸報也不用保密。你多半不是要日夜兼程趕去金陵,既如此,請將邸報拿與我等一閱,不知可否?”
那驛卒道,“這位公子倒是聰慧,只是我這邸報也只有一份,還請公子不要耽擱太久。”
當下就解開了身邊的小包裹,取出一個匣子來。
其他人,尤其是那兩個小官,還有那些識文斷字的商人,之前都被消息驚嚇,也沒想到去拿這“專線”的邸報,一時倒讓墨玉搶了先。
又見他的衣著,知道必然是官員之后,并不好出言強搶,只得一邊懊悔,一邊希望他盡快看完。
墨玉卻是不管那萬眾的矚目,只自行自事。
他也是看慣了邸報的,一眼就看出,這邸報比平日里的要薄不少,再接過來一看,又立刻看出,這是如今尚且少用的活字印刷之術。
這活字印刷術目前雖然已經傳開,但要說技術,尚未完善。主要是在油墨方面,哪怕是最好的活字,印出來的字體也難免有輕、浮、易散的感覺,如今的墨玉自然能一眼認出。
不過他現在也不可能去計較這個了。畢竟是臨時排出來的,就是出現邸報中一般會杜絕的錯字,墨玉都不會覺得奇怪。
倒是寶玉見他拿了邸報,也忙湊過來看。可惜墨玉瀏覽得太快,他也跟不上。
云陌也注意到了墨玉的速度,忍不住奇怪的問,“林大公子,這邸報里說了什么?”
墨玉道,“張灤、陸云松、金盛、文昂、季子揚五人因護太孫有功,或升官,或賜官身。其中季子揚未及加冠,不予實職,賜字振聲。此外,令陜西行都司、遼東都司等地停止互市——若說與太孫遇刺有關的事,應該就是這些了。”
寶玉很是很奇怪,“遼東都司?”
墨玉笑道,“遼東都司。雖說是韃靼的刺客,但說到底也不能肯定一定來自韃靼。”
寶玉想想。
對于軍略他確實是擅長些的,因此他很快就點了點頭。墨玉說的只是一小部分道理。至少寶玉就知道,還有一個理由。
目前掌管遼東都司的徐靖,當初是忠順手下的將領!
在想到這一點后,之前他有些沒聽明白的地方,此時都多了幾分了悟。
“停止互市……”那邊云陌卻是苦笑搖頭。
——這近乎于宣戰啊!不是說要顧忌皇帝的病體,不能報仇么?
可這些問題,云陌到底沒有問出來。他只是看著,墨玉在又掃了一遍邸報后,就將之遞還給了驛卒。
幾乎是下一瞬間,驛卒就被其他人給包圍了。
墨玉說得到底太過簡單,而且邸報上或者還有些別的消息呢?
當然,也有些人注意的是另一方面……
就有人笑問,“還有因為這事兒升官的!快說說,這些人立了什么功勞,升了什么官?”
而那兩個坐在僻靜處的官員也忍耐不住了,都遣了人去問那驛卒要邸報。
墨玉卻無意再聽下去,只是對其他人道,“我們可以先回去了。”</>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5/537311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