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京城故事
這一日林家兄妹三人棄舟登岸,正如黛玉前生之所見,已有車轎在岸上等候。墨玉見著車轎,知道轎子才是抬人的,就皺了皺眉,朝黛玉笑道,“大妹妹怎么看?”
黛玉此時已無前生初到京城時之忐忑。
且經歷許多后,也再不如真正的幼時那般,不能肯定對錯。不至于輕易被所聞所見影響。
她知道墨玉問的是什么,點頭道,“胡亂遺禍。”
青玉卻是莫名其妙,“這又是怎么啦?”
墨玉并不急著上轎,也不在乎周圍賈府的下人,只嗤笑道,“往上數,單說有宋一朝,就是位至高官宰輔,若不是年紀委實大、身子也委實不好了,也是都不肯坐轎的。這等以人為畜之事,豈合圣人教誨?終究是胡亂中原,許多應有的道理都被人忘了。”
這么說著,他還斜睨了青玉一眼。
顯然,青玉一點也不知道這種事。
——看她就知道,這種小女生,受了辮子戲的荼毒,還當古時各朝各代都是一個德行。也不知清朝對儒門的扭曲,實在是兩千年之最。開國后要除四舊,不是因為儒家真有那么不好,而是因為連理學都已經被扭曲得實在是不像樣子了。
還好,這楚朝雖然已經開始流行轎子,跪禮也開始濫觴,但將天下人皆視為奴隸,幾乎不曾把封建社會倒推回奴隸社會的事,也只有滿清能做得出來。
真要穿到了清朝,去頂個金錢鼠尾之類的東西,他還讀個鬼的書。讀了書好和那些無骨文人一樣自稱奴才么?等著百年后奴根還沒除盡的后人來美化自己?得了吧!直接落草為寇的前途都還廣闊些。
在心底教訓或者說諷刺完自己的老鄉,墨玉繼續不管賈府的人,只對旁邊的寒秋道,“這京城的碼頭,想來租車的不少。你去租兩輛小車來。這轎子我是不坐的,林家的姑娘也不坐。”
黛玉不知,墨玉早已存了和賈家劃清界限的念頭。這番話里,不是完全沒有借題發揮的意思。
但隔著昭君帽的薄紗,看到賈家那幾個嬤嬤與小廝驚詫、不可置信、不知該如何反應的復雜表情,心中卻覺得高興。
她清楚的知道,前生她會有那樣的名聲,賈府那些得勢嬤嬤的“功勞”是很大的。
她父親不曾去世,賈元春也不曾得勢時,她那二舅母還不敢做得明目張膽,很多時候僅僅是放縱而已。這些得勢的嬤嬤婆子之所以那么傳她的名聲,除了“揣摩上意”之外,和她們在她面前透露的那種態度有很大關系。
那是一種“你一個被榮國府‘收養’的丫頭,怎么還敢怠慢我們?”的態度。
她不可能去宣揚林家給賈家的錢,不可能宣揚她們家的富有。還有一些事情,是她這個女孩兒不方便去做的。
墨玉這樣,多半不能讓這些榮國府的下人對他們高看一眼,但一個少爺的威懾力總比姑娘家強得多。當他把主見和強勢擺在明面上的時候,這些勢利眼的婆子們就難免要忌憚一些了。
雖然青玉看著有點發暈的樣子……有什么關系呢?
她也該知道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
&
確實,若是黛玉說要坐車,一來她是個姑娘,二來她年紀還太幼小,賈家這些來接人的婆子,就算是不立刻當面嘲笑、勸阻,也不會就此聽命。而黛玉難道還能派人生地不熟的小丫鬟去做租車的事嗎?
現在這情形,賈府的婆子小廝們或驚訝,或腹誹,卻不敢把不悅表現在臉上。
只是墨玉所說的道理和他們的認識大相徑庭,就算是要拍馬迎合,一時也是不知道該怎么做的。
&
寒秋果然很快就雇了兩輛小車來。
在上車之前,黛玉還向做哥哥的福了一福一—縱使是兄妹,此時也該表示謝意。雖說她也知道,若是不坐轎,這小車是趕不進賈府的。也就代表她們得走相當長的一段路。
至于青玉,她到底不是一個真正的五歲女娃。
她不可能輕易的聽從兄長的教誨,以至于弄得自己有些心神恍惚。但跟著黛玉上車之后,也就醒過神來了。而且還想到了一個真正的五歲女娃不大可能想到的問題。
“姐姐,你是不是和哥哥商量什么了?”青玉忍不住的就這么問。
黛玉正透過紗窗往外看,聞言有些驚奇,“商量什么?”
“剛才那個。”青玉想想還是忍不住,“是要給那些婆子一個下馬威么?”
“下馬威?你從哪里聽來的這話。”黛玉轉過頭來,蹙眉道,“我們既是來聽外祖母教養的,哪有給外祖母的家人下馬威的道理?哥哥只是堅持我林家的家訓罷了。你不曾正式上學,若你上了學,也就該知道了。”
“家訓……就是那個不坐轎子?”
“是不以人為畜。”黛玉重復道,“這原是應當的。早聽母親說過,京城的風氣變了。其實倒也不只是胡亂遺禍的緣故……”
青玉好奇的看著她,“那是什么緣故?”
——她還以為古人坐轎子才是天經地義的呢!
“胡亂中原當然是其一,其二么……青玉你可知道,父親之前,我們林家也是四代列侯?”
青玉忙點頭。
在后世,不少捧釵派為了捧高寶釵而貶低黛玉,什么都要貶低。連林如海也要說是個芝麻小官……只因寶釵是商人之女,哪怕沾著個“皇”字,在古代的身份也是不高的。她當初可是為此和人吵了好幾架,哪能這個都不知道?
“我們家的爵位,是太祖封的,而外祖家的爵位,卻是先帝所封。太祖封的公侯里,武將幾乎都被殺光了。當時領軍的幾乎只剩下了皇子們,連文臣也被牽連大半。后來靖難之役,先帝但以軍功封爵,文臣里剩有爵位的已是寥寥無幾。”
黛玉自己極為早慧,以往接觸的小女孩又各個聰穎伶俐,青玉平時的表現也是一樣。故此她倒沒想過青玉聽不聽得懂。
不過,她也要給自己的外祖家留點面子,就省略了許多,“后來先帝將京城北遷,跟著的都是從龍的勛貴。京城里文官來來往往,唯有勛貴常駐于此……這武將出身的勛貴,家風又自然與儒臣有些差別。”
——何況先帝也是重武將而輕文臣,等當今即位,風氣已成。
青玉就點了點頭。
她之前也奇怪過,林家的爵位四代已終,但賈家的爵位,榮國府才傳到第三代,寧國府里,若不是賈敬出家,也還是第三代。這是什么緣故?
林家人又不是各個短命……
黛玉見青玉似乎懂了,就又道,“爹爹若是能做完這一任,就是無過平調,也該有個爵位了。只是若非軍功,那樣的爵位卻是不能世襲的,沒什么意思……這也不是壞事就是。”
青玉連連點頭。
這年代的問題,本來就是最困擾她的事情之一。
后世考據《紅樓》,往往說這《紅樓》有些自傳的意味,死摳字句的說是在清朝。她也曾經頗以為然。但這一點,自然是一看到父兄的裝束,就知道不是了。
現在想想,也不是什么奇事。
當初她看小說的時候,有幾本小說的作者寫書的時候,會不帶入自己的所見所聞的?習俗、習慣、流行語,明明是現代才有的東西卻出現在古代、異世小說里的事,真是不知凡幾。
就如“加油”一詞,在現代什么時候都能隨口來一句,若放在現在,放在這楚朝,或者放到某個仙俠背景的世界,說這么一句,有誰能懂其中的意思?但事實上,青玉偏在不少本古代、仙俠類的小說里見過這個詞。
曹雪芹的《紅樓》寫于清朝,在無關大局的地方有些逗漏實在是再尋常不過的事。大抵也是為了時人能夠輕易看懂。他還要避開**,為此也要設置諸多惑人耳目之處……何況那本就是沒有最終定稿的小說。
只是,青玉之前可沒想到,黛玉居然對本朝的歷史也有這樣的了解。
而且這么一聽,這楚朝真是有明朝的感覺……
青玉考慮著朝代背景的問題,倒忘了如黛玉一般,隔著紗窗看看京城風物。等她想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馬車周圍的喧囂聲早已經弱了,顯然是到了達官貴人的聚居之地。朦朧看去,都是高墻綿延,屋角隱現,路邊不過偶爾才見一兩個小攤。
當下又向黛玉道,“京城氣象當真與揚州不同。”
黛玉笑道,“這都是當初重修京城時,當今天子督造的。勛貴府邸都連成一片。官員府邸又連成一片,近乎是白紙上描畫,其他地方哪能比得?總要想著前人遺跡與百姓居所。”
青玉就有些沉吟,“難道這京城原本很荒蕪么?”
黛玉是家學淵源,前生有父親的教導,又有賈母暗地里的教導,故此知道很多當朝故事。便是那些進士官員,若不是世代仕宦出身,只怕這方面也比不上她。
本來她也不會說這么多,只是想著這個地方,心中到底難以平靜。分了許多心神在之后的事情上,難免就有些疏忽失察,這個問題竟也答了。
“當初太祖領兵打到這兒時,打得很是辛苦。而先帝未登基時,這兒還叫燕京。也是連年征戰,極不安穩的。軍費尚且不夠,哪有錢來修那些?后來先帝詔諭說‘天子守國門’,要遷都到這兒,這才號召天下官員富戶捐獻,由當今天子,那時候的太子重修了京城……”
—————————————————————————————————
嗯,昨天有很多有內容的評論,雖然不少是抗議,但我還是一時腦抽,加更一章……
今晚應該還有一章,不過會晚點。平時還是日更……加更什么的只能看情況了……
;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5/53730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