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老謀深算
『章節(jié)錯誤,點此舉報』
此時只剩一個乞丐未發(fā)落,他可再不敢相信洛陽宮有好事等著自己,刺史躬身問道,“敢問李老爺,你說要怎么發(fā)落他為好呢?”
皇帝道,“這好辦,李某絕不食言,待我寫個字據(jù),刺史派人送他去洛陽宮,讓他做個宦官。”
乞丐嚇得魂飛魄散,也不知道比起另外三個斃命的同伙,他算不算揀到了便宜。他不住哀求道,“李老爺,求求你放過小人,小人不想去洛陽宮!”
皇帝道,“怎么不去呢?你這話可是錄了口錄的,怎么好反誨!”
乞丐痛哭流涕,“小人不去……李老爺讓我做了宦官,我便是天天見到美女又有什么用處!反倒不如不見,還能少受些煎熬。”
皇帝道,“去吧去吧,到了洛陽宮自會有人給你走個手續(xù),料想你往后也不會有什么煎熬了。”
乞丐嗚嗚痛哭著,真是后悔。本來,今日是個多好的日子!白吃了面饃,抹個嘴兒往哪里隨便一溜也就是了,明天又是大把的好時光。
偏偏又看到了牛酥,非要爭著搶到車前躺下、要訛他兩塊來嘗嘗。可悔的是牛酥未到手又看上了人家的驢,驢未到手又看上了人家的小妾……
他若看不到此女的出色之美,興許就不會隨口將頓生的妄念說出來。這下好了,今后他天天所見,滿眼都將是美色,但絕計不會與他有任何的關系了。
慶州刺史滿面羞慚,因為在延州亦有個高刺史與他相較。
皇帝卻不再計較他,招手喚過館外那對母女,對刺史道:“汝有過即改,勇于自審,朕的德妃親口為刺史指婚,賜汝美貌側室夫人一位……連帶女兒一個!你可要善待她們!”
慶州刺史因禍得福,再看即將成為側室夫人的這位女子,才三十來歲,風姿綽約,尤其那個女兒更是伶俐聰穎。
他連忙謝道,“下官多謝德妃娘娘!并祝陛下宏圖永享,普天同慶!”
乞丐喃喃道,“德妃……陛下。”
刺史道,“蹬你一腳的是賢妃娘娘,蹬兩腳的是德妃娘娘,你的運氣真不錯,有兩位娘娘關照你,一步踏入了洛陽宮!”
乞丐聽了,頹然癱倒,刺史喝道,“來人,將他拉下去!”
又道,“陛下肚量,乃是微臣平生僅見,乞丐之事亦非陛下之錯,都是微臣有私!陛下不但不責罰,還賜微臣……”
皇帝道,“刺史莫說了,朕豈有那樣好心將美人送人,都是德妃之意。”
賣饃母女本來無靠,忽然一下子成了刺史的側室夫人、女兒,這樣的變化真如做夢。她們從此生活有靠,再也不必起早貪黑地蒸饃上街去賣了。
看著金徽皇帝帶起德、賢二妃收拾著起身去延州,姑娘又覺得不知足,“娘,你總該讓我去太極宮女學,至少女兒可以見些世面,”當然大概還能時時見到陛下。
這是自情竇初開,姑娘所見的最為帥氣英武的一個人。
她母親嗔道,“傻孩子,與陛下這一面,便是你我母女今生最大的福氣,不要指望過多了!”
可是姑娘喃喃道,“理是這個理,我心好亂。”
……
延州。開荒之事少了黔州的轟轟烈烈,也沒有多么張揚,但刺史高審行一心撲在這一件事上,沒什么事可以阻止他上山。
刺史夫人劉青萍一心效仿崔夫人在黔州所行,前些日子,她挺著大肚子,帶領刺史府丫環(huán)仆婦,燒水送往工地上去,上山時不慎跌了一跤,不但燙傷了右足,還導致小產。
高審行心里痛到麻木,好容易有個自己的兒子,損失了。
但他回府安頓了人照顧劉青萍,自己當日便趕回山上。眼下是十月,離著年尾尚有兩月,他下定決心,將黔州未竟的事業(yè)移到延州來做,今年說什么也要給金徽皇帝一個交待。
皇帝攜德、賢二妃駕臨時,高刺史仍在山上,他接到消息,匆匆下山來見駕,皇帝看到的高審行,原來白晰的面孔已曬得黝黑,但人卻精神了不少。
刺史時常擼起袖子親自上手,手上長了老繭,但一舉一動利落干練,真不似年近五旬的人
聽了劉青萍的遭遇,皇帝感慨道,“還得說我們高府。”
這句隨口而出的話,再次令高審行感動不已,說明皇帝未拿高府當外人。刺史命人拿來延州地圖,親自指點著,為皇帝講述延州墾荒進展。
皇帝發(fā)現(xiàn),高審行在這里的墾荒,比黔州理性了許多,坡地上預留出植樹位置,引水砌渠也按既定規(guī)劃進行,石材、石灰、木材齊備,但刺史說缺人。
皇帝說,“這次朕只為高大人帶來三十幾名乞丐,但后續(xù)的,朕還有打算,等朕回去后必給你回復。”
思晴和崔嫣專門陪皇帝看望了劉青萍,她很虛弱。皇帝當即傳詔,派人騎快馬回長安,接御醫(yī)兩人至延州幫助劉夫人調養(yǎng)。
劉青萍失去的孩子本是那個胡僧羅爾娑婆的,她也不知該喜該憂,但圣駕親臨慰問,讓她安心不少。
想著長孫潤已該抵京,皇帝圣駕回返長安。他拉住高審行的手道,“大人延州開荒事成之日,便是朕許你公爵之時。”
但高審行說,“多謝陛下,審行此生只要這個‘代撫侯’,此爵令審行時時自審自勵,不忘初心,那么將來,審行便有顏面見慈父于地下!”
皇帝感動,超封劉青萍為國夫人。
……
長孫潤確已抵京,但皇帝此時正在從延州回來的半路上,他回到永寧坊自己府上見過了夫人高堯,隨后又至趙國公府來見父親。
對于老兒子干凈利落地砍了程重珞父子,趙國公十分滿意,但看了長孫潤帶回來的口供,長孫無忌倒抽了一口冷氣。
程重珞的兒子臨死前,供認了多年來到長安打點過的官員,長孫大人亦在其中,江夏王李道宗竟然也有些不清不楚。
本來,趙國公對程氏父子的巴結從未怎么上過心,以他的地位,多多少少收底下官員一些孝敬,根本無須親自露面,只當是禮節(jié)上的尋常來往,管家便代勞了。
估計江夏王也是這種情形。
但長孫潤事無巨細,一筆不落地全都錄來了。要是這么給金徽皇帝呈上去的話,臉上最難堪的一定是趙國公了。
他同兒子協(xié)商,“呃……我說你是不是撤下去一頁呢?”
長孫潤堅決不同意,“陛下信得過,派我大老遠的跑到崖州去,我豈能騙陛下!父親大人不是常教導孩兒行事要端正么!”
趙國公說,“要分輕重,為父事也不大,一些禮尚往來罷了,說白了也就是管家代為收下的,為父都不知道!你說你先將為父祭出去,別人怎么看?”
長孫潤說什么都不同意,“我相信陛下,陛下自會有最切合的處置。”
趙國公鼻子都氣歪了,但也無法可想,心說“老了!兒子翅膀硬了。此次皇帝不派老成官員前往,專門派了三位年輕人到崖州去,用意一是歷練他們,再有恐怕就是讓我們這些老家伙往后退一退了!”
好在他深知皇帝對自己的感情,看在妹妹長孫皇后的面子上,皇帝大致也不會過分為難,那只好將老臉往懷里扎一扎,聽憑他去吧。
這些日子,趙國公仍舊按日子招集清議,太妃徐惠病了一陣子之后,他聽說有皇后親自關照,已經慢慢的見好了。
清議的時候,徐惠將她擬定后、又經樊伯山過了目的議稿給趙國公看。
長孫無忌驚訝于徐惠的精細,文案中對各方、各面考慮得滴水不漏,尤其站位很高。如果真要恭維一句,說徐惠有宰相之才亦不為過。
她寫道,江南多熟,乃是九州之糧地,欲開百業(yè)農稼為先,若糧產不定則米價虛浮,各業(yè)失根,投機興起。
假令倉里無旬月之儲,三軍有絕餉之饑,溫飽都將不繼,又有誰能安心于茶、酒、絲、紡各業(yè)?
“因而,我朝欲興百業(yè),務必恐固農事。”
徐惠的主張簡單明白,因而更顯醒目——在任何情形之下都要保證、不使普通農戶因為追逐土地之外的浮利、而荒棄農耕。
豐年時,朝廷糧要多儲,以防米賤,不然會使農戶失去種田的興趣。災年時要低價放倉、抑制米價。這樣施行下來,數(shù)年之內,可使谷米多積而人心安定,糧食多了則酒業(yè)自會興盛,酒業(yè)興盛,則肆店業(yè)注定興隆。
趙國公暗道,“這可真是邪門,金徽皇帝一上來,看看他用的這些人,個個都有兩把刷子。”
他不得不贊嘆徐惠思路之清晰、主次之得法。她將糧、鹽、絲、鐵定為主業(yè),稱這幾行涉關著每一個人的飽暖,和軍匠之必需,這些行業(yè)穩(wěn)當不穩(wěn)當,直接影響著朝廷強國、安民的大政。
本來還有馬牧業(yè)也該歸進來,但徐惠說這次所議的只限江南,而帝國的主要馬場均在北方,因而未單列。
她又將瓷、木、藥、匠劃為次等主要的行業(yè),認為這幾類行業(yè)算是正經的手藝,不是誰都能做的了,可以使大唐器具工美。
又將獵、魚、酒、茶業(yè)再次之,她說,這類行業(yè)可使人們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上、生活進一步有個改善。
伎藝、優(yōu)伶和肆店只能再次之,徐惠說,這些行業(yè)只是娛人耳目、適人食宿,應當列在最后。
徐惠對趙國公解釋說,“蕭條時不會使人不安、鼎盛時反而使人心神浮動、無心本業(yè)者,皆輕技也。這類行業(yè)一不強國二不利眾,只能排在最后。”
各行各業(yè)主次一分,朝廷便可施行靈活的稅賦調節(jié)之法,使從事主業(yè)者、次主業(yè)者、再次業(yè)者各安其分,不致失衡他望,那么百業(yè)可興了。
趙國公聽了頻頻點頭,徐惠所提之法有個精道之處,即“穩(wěn)業(yè)先穩(wěn)心”。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這可不是一兩個人的事,只要有足夠的糧食,從皇帝到百姓誰都踏實。
連趙國公也提不出更清晰、更確切的另一套法子來。
趙國公看著這個酷似謝貴妃、一直以來對他都恭恭敬敬的女子,心中猛的升起一絲不安來,心說,
“此女心細如發(fā),極善推情入理,真是不可小視!”
又說了幾句閑話,趙國公不經意地問徐惠道,“前些日子給事中偶感了風寒,皇后娘娘與淑妃親至太極宮探視,老夫聽說皇后不但為給事中遷了寢殿,還親自嘗了藥……此事不虛吧?”
徐惠總不能否認,于是臉微微紅了一下,點頭說是。
趙國公若有所思,皇帝前腳去延州,皇后便跑去太極宮,但凡有一絲醋意的話,即便是皇帝授意,柳玉如也絕對不會有這個舉動。
那么由此可看出,皇帝倚重徐惠,純粹是出于政務上的考慮了。
不過,閱人無數(shù)的趙國公卻從徐惠剛剛一閃而逝的神態(tài)上,窺到了這個女子心中的隱約秘密。
長孫無忌暗想,“以徐惠之才,足可稱之為皇帝膀臂,那么到底是將她留在朝堂于我有利呢,還是將她推入后宮于我有利?”
朝堂上一群小輩勢頭漸盛,韋澤將女學興辦的有聲有色,徐惠嶄露頭角,而他和江夏王這些日子卻消停多了。
雖然這些人里頭有自己的老兒子,但一品公長孫無忌居然就有些淡淡的失落,這可真是唯小人與女子難養(yǎng)也。
看來趙國公是真走了心了,臉上一瞬間的失神居然讓徐惠給看出來,給事中不確定地問道,“國公,你可有什么事要吩咐徐惠么?”
長孫無忌恍然回神,絕不承認自己剛剛想過什么,于是以退為進,對徐惠道,“老夫方才在想,給事中怎么與謝貴妃如此的相像呢?不知道的,十個人里準有八個人以為給事中便是貴妃之妹!”
徐惠突然變得張口結舌,“國公,你可可不能……”
趙國公只用這一句話便掩飾了自己所想,同時更進一步看清了徐惠,不得不說老謀深算。
他呵呵一陣笑,乘勝追擊,壓低了聲音悄悄對她說,“老夫有機會碰到令尊,一定要討他個實底!”
徐惠臉頰泛紅,“國公要問我父親什么呢?”
趙國公說,“謝貴妃祖籍乃是西州牧場村,那老夫要問問果州刺史,他這個做著給事中的女兒,是不是早年從西州牧場村揀回來的!”
徐給事中聽到這里,胸口里一顆心突突亂跳。
對話的雙方都是不一般人,趙國公的意思徐惠焉能不知?他在玩笑中,已暗示給了徐惠另一種可能。
趙國公暗道,你再聰明,在老夫面前也是個娃娃!娃娃想什么,老夫豈會不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537160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