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萬馬奔騰 > 第1171章 渭水之辱

第1171章 渭水之辱


  北方殺氣騰騰,太和宮卻沒有收到一點消息。

  皇后終于坐不住了,她要到渭河邊去看一看,她要與皇帝在一起、在軍前露露面,這會給唐軍和敵軍都傳達一個明確的信息。

  她叫過幾名最貼身的宮婦和宮女,交待給她們接下來要留意的事情,特別是看護好這六位皇子。

  皇后說,如果前方局勢不妙、甚至一觸即潰,她們要按著皇后事先的分派、分頭帶著皇子們入山。

  最小的一對雙胞胎皇子也都有人負責,皇后說,等局勢穩定后,她們再帶著皇子們回長安,那時每個人都將有豐厚的賞賜。

  皇后出發了。

  渭河邊敵我力量懸殊,每一名唐軍的神經都繃到了最緊,也許有個人伸指稍稍一彈,都會紛紛繃斷。

  剛剛從前線調回長安的左武衛大將軍侯君集,連他的家眷都沒來得及從終南山搬回長安,就領兵到渭水邊來了。

  他主張隔河布陣,堅拒敵軍再前進一步,然后再派一支奇兵,由岐州繞道去敵軍背后襲擾,理由是敵軍遠道而來,后勤必不能堅持太久。

  但他的這個建議被主將李靖反對。

  李靖說,突厥行師一向沒有糧道,走到哪兒搶到哪兒,這些人來去迅疾,戰力彪悍,我們僅有的六萬人再抽走一部,剩下的這些人。要怎么分散在漫長的渭河邊布置防守?

  河邊有多少人馬,那不是一目了然?

  再說,突厥既然能長驅直入,涇州方向、守將羅義到底有沒有出力抵擋都值得懷疑。

  那么侯將軍主張派出去的這支奇兵,在羅義與突厥之間能起多大的作用?

  李靖主張與突厥談和,多許給他們一些財物也是可以的。

  突厥人突然來犯,無非是沒吃沒喝了,為故太子李建成出氣只是他們冠冕堂皇的借口罷了。

  他提示說,以往太上皇在位時沒少給過他們,兵事不等于義氣,硬要一戰當然在臉面上會好受點,但實力懸殊,不好受的都在后邊。

  黃門侍郎褚遂良立刻熱切地支持李靖的提議。

  侯君集不好與主將頂牛,但對小小的黃門侍郎沒必要客氣,侯將軍厲聲指責褚遂良,“你這是貪生怕死,陛下身邊有你這樣的人也沒個好!”

  褚遂良面紅耳赤地同侯將軍分辨,侯君集當著皇帝的面,對褚遂良說,“你的家眷都在長安,你在為他們考慮,而忘了臣子的責任和陛下的顏面!”

  這就連主將李靖也暗暗諷刺了。

  在皇帝猶豫不決的時候,皇后到了。

  她私下里與皇帝說,李靖的主張才是審時度勢的,在李靖的理由之下,皇后還私下里同丈夫說了她的另外一個擔心。

  她還考量到了長安城中的形勢。

  皇帝在城外已經有些日子,而長安城中的局面皇后才最清楚。

  她說,如果城外這六萬人有什么閃失,皇帝的身邊就連一支人馬也不會有了,一向在皇子之間左右搖擺的太上皇,接下來的走向也極可能很不明朗。

  如果太上皇關了城門、發布一條詔令,比如指責現任皇帝沒有本事平息大事,他要親政。比如為玄武門事件平反……那么城外連生命安危都有些懸乎的皇帝,在那些征戰在外的眾將心幕中還有多大的份量?

  當然皇帝也有為數眾多的支持者,連死了的李建成也有,羅義就很值得懷疑。真走到那一步,國中可能又要來一次血腥的傾軋。

  皇后偷偷對丈夫說,“太上皇拿財物交好突厥人可不是第一次了,這次當然也可以,而且彼此都是熟客。與其等他送,何不我們送?”

  在皇帝以秦王身份征戰在外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其實在長安、在武德皇帝的身邊替秦王周旋的,只有他的王妃長孫氏,她對太上皇的了解甚至強過了丈夫。

  皇后暗示,太上皇的皇子還多的是,此時在龍首原上的大明宮里,仍然接連不斷有小叔子降生。

  話已無須多說,皇帝同意了李靖的建議,因為渭河邊的六萬唐軍已如烈火焚燒了很久的石頭,禁不得一點冷水了。

  人們分頭行動起來,有人去河對面轉達大唐皇帝談和的意思,有人回長安傾府庫籌集資財。

  而僅有的六萬唐軍,除了留極少的一部在渭河邊警戒,其余全部移入河岸后的崇山峻嶺中,半隱半顯、大張旗幟,讓敵方搞不清有多少人馬。

  而皇后邀請陛下,陪她到渭河邊游歷。

  這又是一項大膽至極的舉動,但皇帝知道勢在必行,他曾拉住皇后的手,感動的半晌說不出話來。

  隨后,一只“悠閑”且帶著稍許慵懶味道的皇家出游小隊出現在渭河邊。

  突厥人不會不察覺,他們只有過稍許的疑惑,更多的是感覺到,已方此次的出兵,更像是窮親戚到富親戚家討些好處。為了討得更多一點,還亮一亮粗胳膊,讓對方知道自己還有些用處。

  這種事又不是第一次了,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是第一次、面對新上來的另一位大唐皇帝。

  如果新任的大唐皇帝,仍然樂意執行父輩的外交手法,誰會冒著兩敗俱傷的風險大打出手?

  再說,渭河對面的山巒里征煙滾滾。

  接下來,史書上記載的就沒有差錯了,貞觀皇帝只帶著六騎,飛馳過了渭河上的便橋。

  他氣定神閑,給人的感覺就是來打發窮親戚,甚至還毫不客氣地、指責對方打擾了他同皇后出游的好心情。

  幾天后,突厥退兵了。

  事后,皇帝同妻子說,由于她在渭河邊的出現,為大唐省下了一筆十分巨量的賠付。

  當突厥人提出再加一點時,被他以皇后掃了出游的興致、不高興、而一口回絕了。

  但皇后丟下皇子們從太和宮跑到前線來,又受到了皇帝輕描淡寫的批評。

  皇帝親自陪著妻子返回太和宮,如喪考妣的宮婦們跪著向他們稟報,兩個雙胞胎的皇子失蹤了,皇后當時便暈了過去。

  宮女們還在兩位小皇子的搖床上發現一封信,這是盜子賊留下來的。

  寫信的人說,他會在某時某刻,在某地坐等這里的人、拿錢去贖回兩個孩子,過時不候。如果膽敢大事搜尋,他會殺人滅口,遠走高飛。

  署名“草上飛”。

  皇帝氣得暴跳如雷,他與皇后在前面舍著姓命抵擋突厥人,而身后有人偷走了他們的兩個最為喜愛的孩子。

  許多涉事的宮婦被杖責,依著皇帝的脾氣都要打死,但被皇后制止了。

  太和宮草木皆兵,宮婦們不但要看守孩子,還要站城巡視,她們已很不容易。

  收到這信已經有幾天了,一手交錢、一手交孩子的日子就在當下,還是尋找皇子要緊,皇后不想再積累怨氣,這于大事無補。

  人們按著信中所說的地點,帶了豐厚的財物前去,但卻一個人影子也沒有,興許這個“草上飛”感到了后怕,根本就沒敢露面。

  皇后大病一場,躺在太和宮里每日以淚洗面,御駕返回長安時她也不走。

  此時,在大理寺獄中,趙國公在訴說這段往事的時候,沉痛地說,也許妹妹長孫皇后的病因,便是那時坐下的。

  “不過這下子全都好了!本官一直在心里說,皇帝夫婦誰都是人精,怎么皇子中卻沒有一個有些氣候的,承乾放蕩,李泰醉心文牘,”

  忍了忍,長孫無忌終于沒說李治。

  但言外之意很清楚,鷂國公戰無不勝的過往,原來都有個無可辯駁的注解原來他擁有著雄才大略的皇帝、和文德皇后的正宗血統。

  趙國公情不自禁地就要起身,去溫泉宮與皇帝報告這一重大的消息。

  樊鶯雀躍著,對師兄說,“陛下還說要把我轉嫁太子呢,我當時恨得要死,原來你就是太子!”

  她的師兄立刻不讓她再往下說,樊鶯去看趙國公的臉色,她說的有些不妥,鷂國公可以是皇子,但卻不是太子。

  但趙國公對樊鶯的話絲毫也沒有表示出吃驚。

  這下子真的全好了,以趙國公府與永寧坊鷂國公府的良好交情,以及鷂國公出類拔萃的能力,什么太子不太子的,還有一點點的疑問嗎?

  以鷂國公同么子長孫潤的感情,如果鷂國公成了太子,趙國公根本不懷疑老兒子長孫潤,會占不住兵部尚書、甚至更高的位子!

  鷂國公讓長孫大人稍安勿躁,再給他將酒滿上,說道,“草上飛已經死了,但他的妻兒此時在哪里,我也知道。”

  “在哪里?”長孫大人急切地問道。

  “此時要去沙丫城的臍王千歲,便是草上飛的次子。”

  樊鶯此時已都明白過來,與趙國公提到了她與師兄的余杭之行,“草上飛”也是她的殺父仇人,早年已死在紫溪嶺的那次山崩中了。

  “草上飛”因為失了雙胞胎的兒子,專門偷別人的雙胞胎。

  趙國公咬牙說,“這個渾蛋!還想去沙丫城,老子追回他來碎尸萬段!”

  鷂國公說,“何必呢,就讓他回去,將所有的證人都請到長安來不是更好?大人你不但不該此時揭露曹大,而且還該給他吃吃定心丸,確切告訴他,另一位皇子真的就是左腳四趾,這樣他才會盡心盡力辦事。”

  趙國公言聽計從,而且也同意鷂國公的主意、僅與皇帝說明鷂國公的真實身份,但在沙丫城證人抵達前,不對外公布。

  趙國公匆匆忙趕往溫泉宮。

  隨后,鷂國公和他的三夫人樊鶯連夜被“押”往溫泉宮,皇帝親“審”。

  被臍王視若命根的那塊青玉,原來在鷂國公的身上戴了很長的日子。而他左胸前的胎記,嚴格說只對外露過兩次。

  一次是高審行在西州任長史時,有一次菊兒和做飯的婆子掐嘴,高審行拿著廚房的菜刀,滿院子追著要砍婆子。

  高峻赤膊從二樓上下來制止,一把奪了菜刀后、就回二樓上去了。但那時高審行氣羞交加,根本就沒有留意。

  婆子當時好像看到了,但她沒有吱聲,也許她那時便知道高大人是誰了,但怎么敢說出來?

  另一次,是頡利部三千人帶著思摩骨灰返回長安,高峻在城外曾脫赤了上身,外袍裹了思摩的骨灰,內袍給了思晴,也許只有奴必亞看的最真切。

  而長孫大人、褚遂良等人都在后邊遠處,又忙著回宮復命,已經轉馬走了,反正長孫無忌是沒有留意。

  溫泉宮,皇帝這一次就沒有那么倉促,此時再看鷂國公的相貌,皇帝才回想起高峻第一次面君時,他心中閃過的疑惑。

  皇帝當時曾經自問,眼前這個年輕人,除了有一點點高儉族人的味道,到底更像誰呢?

  現在,皇帝的這一絲的疑慮得到了證實:原來他像長孫皇后。

  但當時,皇帝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將他與一位故去久遠的女人聯系起來。

  眼前這個年輕人,按著武德七年的生辰正該是二十六歲,比曹大貼切的多了。而曹大就像他娘的三十六了。

  皇帝微笑著,對鷂國公說,“鷂國公,鷂國公,原來你是想要國啊!但朕封你為鷂王就不好聽了,馬王爺三只眼,你是總牧監,現在更是馬王!!”

  他心情很好,如釋重負,又從懷里托出樊鶯送來的黃蓮珠,說道,“嗯,這顆至寶,朕就不必還你了!”

  這里的暗示極其明顯,當時為了這顆珠子,皇帝開玩笑說要將樊鶯轉嫁太子。現在他說不必還了,說明了什么?

  也許他已經在考慮李治的去處。

  趙國公長孫無忌心里也放下了一個大包袱。因為李治的確立,一直以來他總覺著自己欠皇帝一個人情。

  矬子里拔將軍,長孫無忌也是別無選擇啊。

  皇帝最終依他、立了李治,其實也是看在了皇后的情份上了。

  在斗爭最艱辛的時候,長孫無忌曾在只有他和皇帝私下里在一起的時候,拿著渭水之辱來羞辱皇帝。

  “你兒子一丟便是兩個,不然也不會有今日的局促!我妹妹也不會病死。”

  這句話后來讓皇帝示意史官改了,但不得不說,這句話讓皇帝想起了他對皇后的歉疚,以及長孫兄妹在最艱苦時對自己的支持。

  他最終選擇了李治。

  ……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53715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