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萬馬奔騰 > 第1028章 挪一挪來

第1028章 挪一挪來


  但李士勣一味放緩戰事的進展也不行——皇帝也安排了牛進達為青丘道行軍大總管,從濟州率水師出發了。

  水陸兩邊總會有個比較,如果人家牛總管在海路上已經大有斬獲,而自己這里還在路上晃悠,說不定皇帝陛下又該多心了。

  李士勣讓探子及時察知青丘道水軍的動向,自己好應機而動。局面上做到不前突、不落后也就可以了。另外,大軍在外還是允許他稍稍打些小算盤。

  蜂有刺無人敢惹,馬無角人人可騎。在皇帝那里,得讓他知道,初唐諸將殘敗凋零,老的老、死的死,在有些大事上目前還離不開他李士勣。

  而在新任兵部尚書高峻那里,自己也不能讓他閑著,那眼里也太沒有這位尚書大人了。

  他吩咐,“將我們這里的軍情回報兵部:大軍已過鴨淥水,正穩步向前推進,大軍至篷山、藥山一帶。只須沿江南下,便可威懾敵安州城。兵貴神速,大軍急需軍馬四千匹,望為籌措……”

  四千匹軍馬一抽,恐怕營州、幽州的兩座牧場便要降格兒,到時候不用自己做什么,兩牧牧監們都要給高峻出難題了。

  再說,他高峻只是上一次在遼河邊露過一面,算是到過東邊……但他可知道篷山、藥山在什么地方?哼哼!

  大唐升平日久,兵威遠播,從來都是大唐打別人,別人不敢打大唐。

  但什么人都敢往兵部來坐坐,一時間氣派、威風,好處多多,好像于大局沒什么影響。但外行行令,恐怕是自毀長城啊!!

  英國公李士勣不再想這些,安心等高峻的反應。

  帥帳設立于藥山山頂,時至深夜,偶有小股高麗人馬抵近騷擾,等唐軍出擊時,又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個地方是李士勣精心挑選的駐扎之地,視野開闊。不論敵軍有任何動作,這邊都留有必要的反應時間,又可以居高臨下、監視高麗軍的動向,給敵以巨大壓力。

  不過幾天來的情況表明,高麗此時的重要兵力都用于對付南面的新羅,而對于大唐此次出擊,高麗好像準備并不充分。

  不遠處的敵安州城如臨大敵,但只是加緊固壘,只派小股人馬前來試探。一夜間,唐軍輕騎接連幾次出動,應對敵擾,刀鐙碰擊,戰馬嘶鳴,一派軍旅景象。

  ……

  李士勣果然料事如神。

  幽州和營州兩座牧場在執行兵部尚書、總牧監的命令時都有些不大情愿。總牧監讓傾兩牧良馬用于送糧,這不等于和罷他們的官一樣!

  營州中牧牧監程處立大為不滿,“傾兩牧良馬”,他說得倒輕巧,馬都拉干凈了我干什么!什么時候輪到這小子來發號施令!

  三年前,高峻在西州還是個下牧副牧監,正七品下階,比自己矮了四階,沒想到只過三年,高峻便爬上了正三品,一轉身來下命令了。

  程處立來個按兵不動,暗道營州牧場至少要比幽州牧場近了六七百里路,他有的是時間觀望。他就想看看,幽州牧牧監唐季卿怎么應付高峻,到時自己盡可見機行事。

  唐季卿是大唐禮部尚書唐儉最小的兄弟,今年已五十六歲,這人一向步子穩得很是穩當。程大人立意要看一看,唐季卿怎么辦。

  高峻下了命令之后,一回來,李道宗就將程處立和唐季卿二人的來路對高峻講了講,當時高峻便大吃一驚。

  因為他們的來頭都不小。程處立是鎮國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的兒子,只是不是嫡出,是盧國公第四個妾室所生,今年三十四歲,三十歲便出任營州牧場大牧監。

  唐季卿的身后站著唐儉,他是莒國公唐儉的么弟。

  唐儉是禮部尚書,與高峻一樣也是正三品。但按著“先禮后兵”排位,唐儉這位禮部尚書至少要排在高峻的前面。

  而程知節和唐儉均是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人物,位高權重,資歷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高峻意識到,自己在草料場當著李繼的面,這個命令下得有些唐突了。

  萬一這兩人都頂著不辦,一匹馬也不給他拉來,那么他這位新上任的兵部尚書、大唐的總牧監,臉還怎么擱?擱在哪兒?有沒有什么反制的法子?

  要知這二人的后臺,是與自己祖父閣老平起平坐的國公一流的人物,而閣老已故、這二位尚還健在。

  而且他們都是那種想見皇帝、馬上就能進宮、抬腿就走的人物,皇帝都不大可能對他們閉門不見。

  貞觀十八年,在執行太仆寺命令、將蒲昌牧場三千匹戰馬征集去遼東前線時,一個沒什么后臺的蒲昌牧郝牧監,就敢對著當時的西州大都督郭孝恪拖延著,可見拉空一座牧場也是不大地道的。

  李道宗說,這個唐儉性粗且有些放浪。早年唐儉出任戶部尚書,一次與皇帝下圍棋,唐儉在布局時搶先占據了有利位置。皇帝想誨一步,唐儉連陛下的手、棋子一起死死按住,就是不讓動。

  唐儉還當著底下的不少宮女、近侍說,“陛下,下棋就是下棋,陛下廣有天下,如何這般小氣,若誨棋,干脆微臣認輸。”

  皇帝大為生氣,氣得將手中的玉板摔碎在地上,隨即將唐儉貶為潭州的都督。

  李道宗說,“潭州,知道嗎?一個中都督府。因為下了盤棋,唐儉就從正三品降到了正五品上階!”

  “然后呢?”高峻問。

  “皇帝還不算完,私下里對尉遲敬德說,‘說說外間到底對這個唐儉有沒有什么指控?’尉遲敬德只要編造出一兩項,唐儉在皇帝盛怒之下連命都難保全了。”

  李道宗說,“只是尉遲大人當面對皇帝唯唯喏喏,但當面對質時,至始至終堅持說,沒有聽到外間對唐儉的指控。皇帝這才作罷。可見唐儉粗則粗些,但人緣還是不錯的,這不,又成了禮部尚書。”

  看到高峻沉默不語,李道宗笑說,“怎樣?大不了本王與你一同去,幽州、營州這兩個家伙還須給本王些面子。”

  高峻對李道宗有些感激,且不說幽營牧場是什么動向,用不用得著李道宗出面,但人家有這句話,便是情意。

  李道宗說,“高大人,上次在鄂州,你解了本王造船難題,又只身前往雅州,替本王對付難纏的李道玨,這份情意本王都記著呢!”

  正說著,高麗前線的軍報就到了。

  兵部尚書有權先閱,然后酌情決定上不上呈皇帝。看過后,高峻的臉色又是一陣比一陣陰沉。

  李道宗連忙問詳情。高峻道,“英國公在前頭也沒有閑著,生怕我沒事干啊!他又要四千匹戰馬。”

  李道宗不解地道,“大唐有個不成文的慣例,凡大將出征,率兵兩萬,而騎兵占十分之三。此次遼東道總兵力四萬,已有騎兵一萬兩千,怎么還要四千?一萬六千名騎兵要多少人提供糧草!?”

  很顯然,英國公李士勣這就是出難題了。一名騎兵要有四名役夫保障補給,一萬騎便須四萬名役夫。

  以目前的局面,高峻尚且想把幽、營牧場的馬匹盡數抽來運送糧草,如果再增四千騎兵上去,后勤供應不要說高峻,江夏王李道宗也不成——連馬也沒一匹了。

  再說,一時之間讓高峻到哪里去找這么多戰馬?

  李道宗接過來看了看,氣憤地說,程處立和唐季卿耍些心眼還情有可原,但李士勣一個國公,如此刁難你就大不應該!

  “依本王看,正好上奏陛下,讓他看看他罷去的兵部尚書是什么人!”

  高峻詳思后說不可,這么點小事也麻煩皇帝陛下,也太顯得新任的兵部尚書處置不了什么。

  李道宗說,“這還不是大事,軍情是大事,你面對的至少是三位國公爺,你居然還不當大事!”

  高峻哼道,“這算什么大事!小菜一碟!”

  他將前線的軍報往桌上一拍,繼續喝酒。

  李道宗不可置信,“老弟!這是三個國公!不是三只螃蟹!三只螃蟹還算一碟大菜哩!”

  高峻“滋啦”一口酒,不以為然地道,“但我有壓席的一盤大菜還未端上來,三只螃蟹真是不什么大事。”

  李道宗問,什么大菜?

  高峻道,“一盤王爺。”說罷微醺著起身,去睡了。

  李道宗瞪著眼睛看高峻離開,坐在那兒半晌沒動,替他干著急。

  有道是軍情如火,半分耽誤不得,萬一前線戰事有什么閃失,甚至有什么失利,李士勣反咬一口說后勤不利,別說高峻,就是自己也不大擔得住。

  而問題的焦點都在一個“馬”字,按著高峻的命令,一天時間內,幽、營兩牧場的馬匹是要到達的。現在天都快黑透了,兩牧連一點動靜都沒有。

  李道宗有感于自己這盤菜,也快壓不住席面了。

  他拾起高峻拍在桌上的、簽有英國公李士勣大名的前線軍報,發現已經讓桌上的湯汁浸污得一塌糊涂。

  ……

  幽州牧監唐季卿接到高峻命令也不大滿意。

  以前牧事歸太仆寺的時候,太仆寺那些官員們到幽州物場來,誰敢不給幽州牧一些面子!

  即使貞觀十八年陛下親討高麗,也沒有誰說“傾全牧良馬”如何如何。

  怎么牧政一歸兵部,事就這么多了!動不動拉空!?不消三年,連牧監都該找不著了。

  唐季卿知道下達命令的是新任兵部尚書高峻,人家還是大唐的總牧監,正該管著自己。但他還要看一看營州牧場程處立的動向。

  程處立若動,自己再動,反正自己離得遠,晚到也有借口。

  就這么著,幽州、營州兩大牧場牧監你看我,我看你,一直拖到了半個月,居然誰也沒動。

  最初,兩人還有些提心吊膽,不知高峻在營州要怎么暴跳如雷。

  但到最后,他們聽說高峻在營州,每天與江夏王李道宗喝酒取樂,一點反應都沒有,兩邊就慢慢地把心放在肚子里。

  營州牧牧監程處立暗道,“不過如此!你也就高府一個紈绔罷了,在西州發號施令,總沒有人敢駁回,以為哪里都是西州?”

  幽州牧牧監唐季卿認為,是高峻有些太不知天高地厚了。至少高峻除了是兵部尚書,還是新上任的大唐總牧監,下達拉空兩座牧場的命令太不慎重了。

  唐季卿甚至還想,若自己處在他那個位置,至少要事先與兩座中牧的牧監提前過個話。這樣既顯著眼里有人,又顯得老成。

  若是再由兩牧場各抽個千匹之內,難道他們會這樣?誰沒有個覺悟!

  可他倒好,大嘴一張眼里沒人——拉空,結果是別人眼里也沒你。有盧國公和莒國公在那里站著,你能把我們怎么的?

  真鬧到金殿上去,未見你高峻就有多好看,反倒顯得你主持不了大事!

  到后來,有人透露給程處立一個小道消息,說英國公李士勣在前頭催要軍馬四千匹,而高峻直到半月后也置之不理。

  這么說,高峻要面對的,就不再是兩位國公爺,而是三位了。

  誰不知道軍情緊急?可半個月過去高峻能這樣不見行動,至少也該來拜訪一下幽、營兩牧牧監。只要兩牧牧監點個頭,其實什么大事都能解決。

  唐季卿認為,高峻就是瘦驢拉硬糞——腿軟也強支撐著。

  如果前方再催一催,估計高峻也就該放下兵部尚書的架子來求他們了。

  一天,兩天,三天。高峻沒有動靜。

  五天,六天,又半個月過去了,高峻還沒有動靜。

  但他們先后接到消息,上次被高峻在營州草料場教訓過的、英國公李士勣的干外甥李繼,居然連一車糧草也未拉走。但他帶著本隊、拉了兩大車不知什么東西——反正絕不是糧草——早就出發返回前線了。

  這就讓人深感不解了,高峻搞的這是哪一出?!就等著英國公李士勣從前邊寫奏章,在陛下那里參他一本吧!

  牧場,高峻支使不動,前方,他再供應不上。高峻想要告個狀也難。

  真要一本參上去,估計著皇帝都難辦——還能把兩位國公的家里人都法辦?

  就算皇帝一點不考慮重臣的感受,把盧國公的兒子、莒國公的兄弟都法辦了——但法辦了之后呢?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53713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