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9章 把筆放下
皇帝道,想我大唐立國以來,疆域自漢末三分之后又至廣闊。東至鴨淥以東、西至安西以西、南至交趾日南、北至大漠單于。南北如漢代之盛,東不及漢而西過之。難道你們沒有想過其中的緣故嗎?
眾人道,“自古為天下者,務廣德而不務廣地,今日之疆域,足稱陛下之德也!”
皇帝道,“文過飾非當然必不可少,但朕之德,向來是小處不堪、廣大處著眼……褚大人你把筆給我放下,再把‘不堪’之辭劃去!”
褚遂良趕緊將剛記的涂黑一詞,于是他所記的就變成了“朕之德,向來是小處、廣大處著眼”。
皇帝再道,“但良將敢于舍命而無后顧之憂,良臣能夠直諫不顧私利,卻是今日鼎盛的直接原因?墒请奕魺o德,他們做一次尚可,怎么有做第二次的機會!”
“陛下英明!!”
“但高峻的行事方法,朕是不允誰都敢這樣做的,”皇帝說,“他因為柳夫人一句話,連個都督都不想做、連個女人都不敢收,又能有什么野心……褚遂良,你把筆放下,不是朕的什么話都要記的……”
看到褚大人終于把筆放下,皇帝換了個語氣,哈哈一樂,有些不正經地道,“這小子當初搶了我的琵琶給他夫人,朕就看中他是個性情中人。西州有他八位夫人在,朕豈會擔心他跑到吐蕃去?”
“陛下英明!!”
“朕將他放在絲路之上,還嫌他跳得不夠高哩!”
劉洎鄭重道,“陛下,西州都督之職總不能空懸,宜早做安置!
看到皇帝看自己,劉洎道,“臣的次子敦行雖然在西州司馬任上,但臣的建議并非為他考慮……西州以至安西的繁榮涉關絲路安定,正該是萬馬奔騰才是。別駕不升,底下有多少人跳不起來……為著避嫌,就算將臣的次子他任,臣也不改此議!”
從上次柳玉如這些人謝恩的文函中;实垡芽闯鰜砩洗畏夥蛉酥e起到了效果,四品別駕和三品夫人、怎么說都讓柳玉如別扭了,她們就差沒有明著求長安給她們的丈夫一個恰當的職事。
“難為你了劉大人……準奏,趙國公,擬詔吧!
劉洎暗喜,最次說,他的次子劉敦行也該是個西州長史了。
哪知皇帝說,“只升高峻為從三品西州大都督,其余人選等他由吐蕃回西州后,同郭孝恪擬好報上來,再定!”
高峻一升,就與自己同級了,劉洎不由得擔心起西州的次子來,也不知他眼下在西州頭三腳踢開沒有,以著敦行的脾氣,有沒有惹到高峻或高峻一派的哪個人。
陛下的意思很明白,西州都督之下的職位,誰上誰下并不是論資排輩,高峻的態度至關重要。
幸好次子一去,高峻便去了吐蕃,大概他想惹到高峻也沒什么機會。那么他要從速給西州去一封信,讓他謹慎、再謹慎些,而且他的信要趕在詔書之前到達西州為好。
回到府上時,恰好有位家人遞進來一封信,正是想什么什么到,是次子敦行送來的。他什么都顧不得做,當時把信拆開……
……
天山牧場。
十一月正是收購牧草的時候。今年與往年不同,僅高峪在牧場舊村、田地城的苜蓿產量便占比往年翻了兩倍,而沙丫城外鄉村里遍地都是的、略帶甜味的麥秸,今年也納入到牧草的收購范圍。
這件事高峻曾經與劉武、陸尚樓等各分牧的大牧監們提起過,一則可以豐富馬匹冬料的種類,二則沙丫城新劃入,這也算一件讓利于民的舉措。
如果沒有人收購這些麥秸,那里的人們也就是生火一宗用途,這樣一來,沙丫城普通的農戶們幾乎家家都有進項了。
此時高別駕仍在吐蕃未回,但事情不能擔誤,長史高岷、司馬劉敦行、劉武等人碰在一起一商量就把這事定了下來。
但是在派誰去沙丫城主抓麥秸收購一事時,這些人又有了分歧。劉武主張,這項收購正是第一次,最好讓檢草房的管事帶人去,也有些經驗。
但劉敦行道,“劉大人差矣!麥秸總是新納入的品種,大頭不還在紫花苜蓿!舍大而就小、把主力人手派到那么遠的地方去不大合適……讓麻大發去吧,總歸是新品種,也不須不看什么經驗!
高岷說,“那么再給麻大人派兩名錄事,有事時也好商量著辦!
劉敦行對這個結果很滿意,雖然去的都是錄事,但連長史都說了,另兩個錄事是“給麻大人派的”,誰是主、誰是次也就很明白了。
劉武有些不大樂意,但看高岷同意了,也就不再說什么。但劉敦行隨后又道,“我聽說護牧隊的魯隊長去了吐火羅,家里護牧的人手不大夠吧,不如就把馬步平充實進去。”
劉武道,“此事本官定不了,看長史的意思吧。”柳中牧上牧監與上州司馬,二人同屬從五品上階,劉敦行的手伸得太長了!
高岷也說,“牧事上的事情我更定不了,這該怎么辦呢?”
劉敦行問,“長史大人不是從柳中牧大牧監任上走的嗎?”意思是,你從這兒走的,又是西州除別駕之外最高的職位,有什么定不了的?
高岷道,“郭都督在時,一向也不插手牧場之事,”劉敦行打斷道,“那么,我就再去一趟焉耆,就此事問一下郭大人。另外我還想再去一趟沙丫城,實地察看一下麥秸品色。”
高岷道,“那是再好不過,只是有勞劉司馬了!”
他也想過了,劉敦行的行事比兄弟高峻還有過之無不及。但高峻卻絕不會為了這樣的小事就去麻煩郭大人,想來他也是有些急于安插自己人了。
那就讓他去。只是他這樣有峙無恐,不知等高峻回來后,兩人之間會不會有什么沖突。但他只拿定一個主意,高峻不在,自己不給他惹事。
十一月建子,柳中牧織綾場細絹下機三百匹。
五百架織綾機,第一梭下機三百,成品率著實不高。
但這些年輕的女織工們都是第一次上機,除了織的慢的,還有些殘次品實在看不過眼去。謝大是大股,看著這些拿不出手的次絹十分不滿,聲言要從織工們的工錢里扣除損失。
這件事引起了一部分織工們的慌亂,恰好麗容來織綾場看到了,回去就與柳玉如告訴。高峻不在家,柳玉如竟然也是本著求穩當的想法。
她與家中這些人說,“這些姑娘們離家撇業過來干活,二哥不能一上來就扮奸商,要扮也得等些時候,等她們手熟了,不然誰還趕過來?”
眾人問,“那怎么辦好?”
柳玉如說,“總之第一次不能讓那些織工們掏錢,但也不能叫蠶事房的人受損失,蠶絲可是一寸一寸抽出來的,再說全村人都占著股呢!”
她說,我們人人封了縣君,不該拿出些來?開梭就是三百匹成品絹,我看也不錯了。除去未下織機的,次絹也沒多少,就由我們姐妹湊錢買下來。
謝金蓮悄悄對柳姐姐說,“我二哥我是知道的,這種事眼里不揉沙子,但看姐姐的面子他可能不吱聲。要不我去與他說,姐姐不要出面好,犯不上讓他拿姐姐做惡人!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537112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