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萬馬奔騰 > 第381章 高麗其國

第381章 高麗其國


  這可以算得上一件大事情,按理說這里是不該有什么人馬出現的。由此往東,北邊就是奚部,南面是營州。

  這奚、營這兩部都是抽調兵馬隨駕出征的。在這里、這個時候出現的任何動靜,都因為是在征遼唐軍的身后,而不能有一絲的輕視。

  如果對方來意不明,那么,就算幽州守軍再沒力量,也要遲滯對方一下,給征伐高麗的唐軍爭取一些主動應對的時間。

  守將連忙爬上隘口,手搭涼棚極目眺望,他只看到這支出沒于山中的馬隊打著一面白底的大旗,旗上邊的字因為離得遠,有多半看不清楚。但是前邊“大唐”兩字卻是能夠辯認的。

  他馬上吩咐,“他們是往東去的……速去一人、騎快馬、往營州送信,就說有一支不足千人的馬隊往他們那里去了!表面看是大唐的,但要讓他們注意辨別,不要被敵所誤!哎!兄弟,怎么還不快點兒!人都跑過去了,你想趕個馬后屁嗎?!”

  營州這次也抽調了馬步兵各三萬人,因為此地是唐軍軍需、糧草的必經之地。營州東部狹窄但平坦的大路可以通行大批的車輛,因而需要有大批精干兵馬駐守在此,以確保糧道暢通。

  要知道,唐軍幽、營兩州兵馬近十萬,再加上奚、契丹兩部的兵馬,總兵力在十五萬以上。如果大軍的糧道有個閃失,那么也不要伐高麗了,自己就亂了。

  因而,當營州守將發現,在自己眼前地面上出現了這支行動迅速的馬隊之后,他沒有一點的猶豫,立即親自率領人數相當的一支騎兵出動攔截。

  這支馬隊開始時便在奔馳中擺出了防御的姿態,不停地對著營州出來攔截的騎兵、揮舞著天山牧的大旗表明身份。

  但是事情并非這樣簡單,不然在戰場上也就沒有誑敵之計了!營州騎兵常年在本地駐扎,哪條山谷通向哪里比誰不清楚?

  他們開始時被天山牧的馬隊甩在后邊,但是不久就在他們正前方的谷口里閃出來,擺開了隊列、弓上弦刀出鞘,讓這些人停下待查。哪知這些人一抹身又鉆到另一條山谷中去了!

  營州守將高聲喊道,“防務所限,我們不能追得太遠,去兩人快馬往安地前線給大軍送信,讓他們早做防備!

  等他們退回到駐地的時候,從幽州長途奔馳而來的送信騎兵剛剛趕到。營州將官見了他,不禁問道,“你是怎么跑的?難道在半路上也有人攔截于你?”

  那人道,“我馬蹄子都跑掉了,你還說!”

  高麗,其地往東跨?芍列铝_,往西跨?芍涟贊,西北渡遼水與營州相接,北臨靺鞨。高麗王世居平壤城,平壤城即漢代樂浪郡,去京師五千里。

  有大河一道出自靺鞨部的白山,因色若鴨頭,號鴨淥江,而平壤城在鴨淥江東南。若有人要過此江,需以巨艫接濟,被歷代高麗王恃為天塹。

  高麗分為五部:漢桂婁部、絕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消奴部。

  高麗王以白綾羅制冠,革帶飾金扣。大臣則著青羅冠、紫羅冠,耳飾兩支鳥羽。著筒袖衫、大口褲、白腰帶、黃革履。庶人衣褐,戴弁。

  高麗民俗喜歡搏弈、投壺、蹴鞠。大街邊均構建四面密封的屋子,叫作局堂,凡是未婚的青年男子都要聚集在這里誦經習射。

  高麗人依山谷而居,以草覆屋頂,只有王宮、官府、佛寺才蓋瓦。平民在嚴冬里壘起長坑,炕內生火以取暖。

  其國內統治嚴密,反叛者以叢叢火炬灼體后才斬首。降兵、敗兵、殺人及剽劫者斬首,偷盜者要賠償十倍,婚娶不用幣,有受幣者會被人恥笑。

  高麗官員分十二級,各地官員三年一換,善于職守的則可免于輪換。道理雖然是這樣,但是在官員的輪換日,如果有不服的則動用武力、相互攻擊。而此時高麗王便躲在王宮里,緊閉大門不管不問,誰勝了誰就當官。

  高麗人在中國強盛時是很老實的,以下臣之禮自視。一但中國多事的時候,高麗便蠢蠢欲動,偷空侵占搶奪,不恭之態盡露。

  因而自漢以來,內地每有一統天下之朝,多有討伐高麗之舉。收其地、挫其鋒,對他們在內亂時的不恭敬以示懲戒。

  武德初年,高麗王——高建武遣使入朝下書修好,高祖曾與其約定:隋末戰亂中,那些流亡在中國的高麗人,大唐會護送回去;在高麗流落的中國人高麗也要遣還,讓他們與家人團聚。

  那時高建武真當個事情辦,悉搜亡命之人達到上萬,并且一一護送回來。武德三年時大唐封高建武為上柱國、遼東郡王、高麗王。高祖皇帝還命道士赴高麗講《老子》,高建武率國人一起去聽課,最多時每日達到過數千人。

  不過高麗在此時以為與大唐修好,便犯了為所欲為的毛病。自武德四年開始,便封閉了它南邊的新羅、百濟兩國通往大唐朝見的道路,并且多次不經大唐同意入侵這兩個小國。不但如此,還經常越過鴨淥江,屢侵遼東之地。

  那時高祖在世,曾經對左右說過,“所謂名實相副,以前高麗曾經以臣下之禮事大隋,而最終與煬帝反目,哪里有臣子的做派?朕只要安定,何必受他這些虛禮!”

  當時大臣裴矩、溫彥博進諫道:遼東本來就是中國的箕子之國,魏晉時就在封地內,不可不以臣視之。中國與夷狄,猶如太陽于列星,不可以不降服。

  當時正值秦王李世民大敗突厥頡利部,高建武遣使稱賀,并且獻上疆域圖示好。

  大唐高祖皇帝命廣州司馬長孫師,到大隋與高麗的舊戰場上搜尋隋將尸骨,發現那些尸骨已被高麗埋至一處,并建造了高塔,塔上書,“高麗大勝隋兵處”。

  長孫師見了大怒,命人推倒此塔,并耀兵半月才回。自那時起,高建武便生懼意,沿著邊界筑城千里,西南方向都建到了海邊。

  同時對待華夏愈發的恭敬。貞觀十四年時,唐使大德出使高麗,高麗王遠接近迎,給大德安排了最華麗舒適的驛館,其國內人見到唐人游客,幾乎都執手寒暄,說些親戚存亡之語,激動處人人流涕。

  大德所至之處,高麗士子及年輕女子夾道歡迎。高建武以最高禮節接見了大德,他聽說大唐滅了高昌,立刻命高麗大對廬(丞相)前后三次到大德下榻的驛館,禮遇甚是恭敬。

  貞觀十四年時,皇帝就說過,“高麗地止四郡,我只須發兵卒數萬出遼東,高麗諸城必去相救。那時趁其后防空虛,再以舟師自東萊跨海、直趨平壤,征服高麗太容易了。只是天下剛剛太平,不想勞師動眾。”(未完待續。)


  (https://www.dzxsw.cc/book/102342/537071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