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三國小駙馬 > 第611章 世家小動作不斷!

第611章 世家小動作不斷!


  要說鄭金、盧揚、李泊這三位老人,都是博學(xué)之人,治學(xué)為官態(tài)度很端正,但是三人有個共同的特點,思想保守頑固,與國學(xué)弟子相互看不順眼。姜述對這三個老頑固也不爽,但是考慮到面上的平衡,也沒有做很大改變,只是在太史這個部門,又加了一個治歷丞,委任一名國學(xué)弟子出身的官員擔任,分管歷法、星歷、望氣等事情。后來又規(guī)定治歷丞的人財物獨立,實際上變相地將這些部門從太史剝離出來。這樣太史就顯得很尷尬,太史令和太史丞實際掌管的部門只剩下掌故。

  所以掌故,顧名思義就是掌管已經(jīng)過去的事情,實際上就是現(xiàn)在的檔案館。尋常人認為檔案館實際意義不大,其實不然,無論那朝那代都十分重視檔案工作。譬如要想實施一項新政,判斷實施效果好壞就要有個對比,這個對比自然要參照以前的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從何處來?當然要從掌故這里查閱。

  姜述當朝時,實施新法如春雨潤地,節(jié)奏快幅度小,從上到下感覺變化不大,但是新政在眾人不知不覺中悄然實施下去。再說姜述是立國天子,威望很重,又善于協(xié)調(diào)各方面的關(guān)系,所以鄭金這些老頑固都聽話得很。

  自從換上姜靖監(jiān)國,大刀闊斧,與姜述行事完全是兩個路子,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盧家、鄭家這些超級世家對姜靖是又恨又怕。鄭金這些老頑固,對姜靖也不爽,原因不是姜靖不夠勤政,或有什么惡習(xí),而是姜靖的出身有問題。鄭金他們看來,姜靖的外祖父張角,是舊朝頭號叛逆,是天下世家的公敵,現(xiàn)在姜靖當太子,無論從那個方面都講不過去。

  但是鄭金這些人很聰明,心里雖有意見,但是知道時機不對,只是讓掌故屬下書吏盡可能多地記錄姜靖及其心腹日常事務(wù),為姜靖積攢罪證,以期姜述還朝后將他掀下臺去。

  黃猛出逃,盧毓身為黃猛的岳父和同盟者,自然不會坐視。姜靖是個狠絕的人,數(shù)日內(nèi)連番動作,修改法令,公布通緝名單,又在《大齊日報》上連續(xù)做宣傳攻勢,盧毓知曉在這個時候,誰若出頭,必定會被姜靖毫不客氣地打翻在地。盧毓是個有心智的人,沒有在這個時候出頭,在災(zāi)情平復(fù),姜靖剛閑下來的時候,適時地造訪盧揚,只是點撥數(shù)句,盧揚就心領(lǐng)神會。<>

  次日朝會上,盧揚上了奏折,聲稱要為姜述修史。姜述做為前無古人后無追者的人物,修史原本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斗爭經(jīng)驗豐富的姜靖,卻知道這里面不會這樣簡單,沒有理睬,道:“父皇年輕力壯,此時修得什么史?這事等父皇回來親政以后再說。”

  盧揚并不氣餒,回去以后,會合鄭金、李泊商議,共同用太史衙門的名義,以正式的公文行文,上報給了太常諸葛玄。諸葛玄是個明白人,知曉姜靖當?shù)罘穸ㄟ^,背后定有深層次的原因,壓在手中并不上報。鄭金、盧揚等人卻不肯罷休,每日都詢問此來事進展情況,諸葛玄被他們纏得沒有辦法,就將此事報到亞相荀彧手中。

  給姜述立傳是件大事,若由姜靖信得過的人主持,不是太大的事情,但因這件事情是太史衙門提出,若是欽點別人主持此事,就顯得說不過去。如果讓太史衙門這幾個老頑固負責(zé),說不定會出什么妖蛾子,深知文化輿論重視性的姜靖,肯定不會如這些老頑固的愿。

  荀彧是姜靖的岳父,也是姜靖深為信賴的重臣,看完這份奏折,就在上面批了幾句,呈報到姜靖手中。姜靖拿著這份公文,再看荀彧的旁注,不由長吁一口氣,將此事批給荀攸領(lǐng)銜辦理。

  荀攸同樣是姜靖的心腹,也是一位心思深沉的智者,接到這個任務(wù),靜坐想了半日,來到宮中,求見蔡琰,想讓蔡琰執(zhí)筆寫姜述傳的初稿。這件事情傳到宮外,盧揚等人頓時傻了,若是姜靖安排他人寫這份傳記,太史衙門的這幾人都會挑出刺來,偏偏蔡琰寫這份傳記,盧揚等人卻挑不出任何刺。

  太常雖是九卿之首,但只掌宗廟事,不直接管理行政事務(wù),太史是太常最主要的部門,人員編制很多,其中以掌故這個部門人員最多。掌故類似現(xiàn)今的國家檔案館,其中還有一項職責(zé)就是錄事,除了軍政兩衙的重要事務(wù),還要為皇帝、太子及主要后妃編寫起居注,就是皇帝等人每日日程安排,說的話辦的事,甚至連臨幸之事也要記錄明白。<>

  姜靖初立朝時,身邊總會有一名輪值錄事跟隨左右,姜述的一言一行皆記錄得十分詳細。這種沒有任何私密的日子,姜述很不習(xí)慣,就以保密為由,由女衛(wèi)接掌這份工作。女衛(wèi)的主要任務(wù)是安全保衛(wèi),文筆好的不是太多,接管這項任務(wù)以后,經(jīng)常出現(xiàn)疏失,文筆也不行,這讓太史衙門的老頑固們十分不滿。后來反映到姜述這里,姜述想了一招,在太史衙門設(shè)了一個內(nèi)宮錄事部門,由蔡琰負責(zé),記錄皇帝、太后、皇后、嬪妃、皇子公主的起居注。蔡琰是才女,不僅自身文筆好,身邊的女官丫環(huán)也有幾位才人,從女衛(wèi)手中接過這項執(zhí)事,干得井井有條,記錄之詳細,文字之精辟,讓太史的老夫子們都無話可說。與以前錄事記事不同的是,以前錄事記錄諸事,當天帶回掌故存檔,蔡琰領(lǐng)銜記錄的起居注,每月歸檔一次,而且歸案前需交姜述審閱,若有涉及保密事宜的,就歸在宮內(nèi)密檔中。如此既讓太史的老頑固們無話可說,又能保證宮中秘事傳不出去。

  蔡琰編起居注是姜述時定下的規(guī)矩,姜靖監(jiān)國自然不便更改,按照慣例,每月親自審閱一下,定一下需要歸于密檔的資料。姜述傳記雖是太史衙門提議,但由蔡琰執(zhí)筆,實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蔡琰與姜述算是青梅竹馬,未婚前就是師兄妹,對姜述生平熟悉異常,近十余年負責(zé)宮內(nèi)起居注,她領(lǐng)銜擔當此任,合朝文武無人提出異議。

  依照荀攸最初思路,蔡琰執(zhí)筆姜述傳記的初稿,肯定對皇家有利,即使姜靖包括張寧也是這樣認為,但偏偏這件事情又生出波折。

  盧毓不是尋常人,荀攸尋出破解之策以后,迅速想到應(yīng)對方案,當天就去拜訪已經(jīng)賦閑在家的蔡邕。蔡邕是與鄭玄、胡昭等人齊名的大師級人物,身份十分特殊,他不僅是姜述的岳父,蔡琰的父親,還是姜述正兒八經(jīng)拜的老師。但是蔡邕出身中小世家,想法比較頑固保守,在某些事情的看法上,與行事溫和的姜述就不一致,跟做事相對偏激的姜靖更不對付,與盧毓這些世家大族代表卻有不少共同語言。

  盧毓與蔡邕見面,當下開門見山,將個人對姜述的功過評述一一道來,盧毓此行有備而來,所言正中蔡邕胃口,蔡邕當下拍手稱絕。<>盧毓最后說道:“陛下豐功偉績,無謂是誰治史,都不敢輕貶一言。但是人無完人,陛下此生也有瑕疵之處,如今娘娘治傳,若皆是贊美之言,就失了史官治史真誠之要。伯喈公若有暇,可以進宮多溝通,畢竟這是流涌千古之大作,勿讓后人非議。”

  若說蔡邕這人,人品才學(xué)世人稱道,因是舊學(xué)名士,思想偏于保守,對新政尤其對打壓世家之事看不慣,這次受了盧毓挑唆,隔三岔五就去宮中,與蔡琰討論這篇傳記。

  蔡琰此人也是才女,學(xué)識方面平生最服兩人,一是夫君姜述,二是父親蔡邕。她自嫁進宮中,主要負責(zé)蒙園教育,對外界政治斗爭很少過問,起居注名義上由她負責(zé),實際上是由姜述欽點的數(shù)位女官具體起草。蔡琰受父親影響,編寫姜述傳記費了不少心思,本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將姜述平生功績一一述來,但在點評上卻有些傾向蔡邕的觀點。

  姜靖讀完這份初稿,不由傻了眼皮,事實論述清楚,文筆十分流暢,可是評論卻似為世家人喊冤。若是別人所寫,姜靖大不了尋些不是,讓他重新撰寫,可是蔡琰是父皇的后妃,在后宮名分排在前列,很有影響力,而是脾氣很倔強,若是處理不好,將會憑空生出風(fēng)波。

  就在姜靖心思對策之時,這篇文章已經(jīng)傳出宮外,以盧毓、李勝為首的世家子弟紛紛稱好,影響越來越大,就是大齊報出文辟謠,效果也不是很好。

  姜靖這時才琢磨出味道,原來自盧揚上表奏請為姜靖立傳,背后就隱藏著陰謀,不一小心陷入其中,現(xiàn)在左右為難,無論如何處理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所謂旁觀者清,太后聽說這件事,在姜靖請安時,提點道:“你蔡姨娘寫的是傳記初稿,只須將記事與評論分開就是。記事可以在日報上刊載,評論則有百家之言,你姨娘寫的是一評,可以有無數(shù)評,你母后可以評,你也可以評,文和公、文若公都可以評。只要大齊日報在手,還需要顧忌這篇文章嗎?”


  (https://www.dzxsw.cc/book/102286/534309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