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長安內亂(二)
零星雪花飛揚而來,半途化為凍雨落下,北風呼嘯而來,吹在臉上,如同刀砍一般生痛。長安駐軍的火把將無邊夜幕染紅,給連夜行軍的兵將們平添了一份無形的壓力。與城外緊張的行軍相比,丞相府院內客廳有火龍升溫,室內卻是溫暖如春。
室內地上,鋪著一張十分寬大而又細致的京城地圖,京城內外軍事地形全貌畫在帛圖上,城內十二街九坊、九部八門、街巷樓宅、店鋪酒肆皆列其上,皇宮、武庫、官署、諸文武府第等處分別被標識出來。
曹操仔細看完,笑道:“子遠,這幅圖這般詳細,定是花了大量氣力,等到抓住劉協,重賞參與制圖者。”
許攸微笑不語,這些圖畫并非他派人所制,而是曹操降書送出城以后,神鳥機構送來的詳圖。神鳥制出此圖必是花了不止一年時間,看來姜述早已布局準備恢復長安。
許攸待曹操抒發完驚嘆之意,指著地圖介紹道:“這家做了標注的館舍可以隱藏伏兵,可以用弓駑封鎖住整條大街。紅筆標注圈明之處,是諸將限時到達迅速掌控之處,此處標出序號,對應著主公部下諸將。這是我的計劃,主公若有其它意見,我立即修正。”
曹仁在標注的館舍處認真看了一會,所畫位置與記憶吻合,正好卡在南北大街七寸要害,進可攻退可守,確實是個理想據點!許攸肯定做了若干工作,竟然設計得如此周到。
曹操輕撫地圖,緩聲道:“子遠,看來此事你已仔細謀劃,如此一來,此次行動應當不會失手。你給諸將仔細講解一下,我也好好參詳一番。”
許攸心中暗呼慚愧,此般計劃皆是神鳥設計,自己下午只是推演數次而已。許攸用細棍指著地圖,道:“諸位,此時城中只余三千禁衛及李肅部五千精兵,我等城中駐軍兩萬余,曼成部五千精兵屯于城西八里坡,妙才部五千鐵騎連夜疾馳而來,午夜前兩軍皆可到達。此次起兵我與丞相已經反復推演,兵馬一動,必須迅速控制諸門、宮城,確保武庫,逼住李肅部下。諸將任務如下……”
諸將聽完許攸部署,對他十分欽佩,心道許子遠確有大才,不僅對長安內外險要了如指掌,又能合理運用手中資源。許攸又道:“除了以上所述,還有一處關鍵所在,就是牛輔、盧植、皇甫嵩等人的家兵,諸家府內家兵少則數十,多則數百,尤以牛輔、盧植、皇甫嵩三家兵力最多,各有上千,皆是彪悍精銳之徒,倘若作亂,不容低估。屆時,子孝可以分派兵馬,多備弓弩,嚴防諸家起事,若其家兵集合出門,則格殺勿論。”
午夜,一片寧靜的長安城被陣陣急促的馬蹄聲喚醒,通往皇宮的主道上,精銳騎兵排成四行向前疾馳而過。騎兵當中,因頭痛癥復發不能理事的丞相曹操,頭戴金盔,身披銀鎧,手執三尺青鋒,此時精神抖擻,意氣風發。韓浩、史渙兩員勇將全身披掛,手持長兵,緊緊護衛在曹操左右兩側。
隊伍突然一滯,卻是巡夜禁衛副首領李勝聞聽異狀,統領一隊人馬阻住去路。韓浩策馬上前,厲聲叱道:“丞相趕往皇宮與陛下共商國是,爾等怎敢阻攔?還不退下!”
李勝說道:“陛下有令,正處戰亂之際,宵夜之時嚴禁人馬入宮。”
韓浩怒道:“混賬!丞相掌管軍政要務,陛下加以殊禮,自可徑入宮門,何須你等同意?爾等速速讓開,膽敢擅加阻攔者殺無赦!”
李勝手下人馬極少,為韓浩怒斥,內心雖然發虛,但職責所在,不容退縮,指示左右入宮報信,對手下喝道:“諸位皆忠誠之士,如今有人欲驚擾陛下,焉可坐視不顧?”
但是數十兵馬豈是敵手?瞬間便變成一地尸首。曹操聲色不動,道:“全速前進。”
李勝派去報信的親信,此時被攔在宮門外,任其呼喝,守門禁衛只是不理。待到曹操統兵趕到,宮門突然打開,禁衛校尉孫謙當先走出,道:“奉陛下之命,接丞相入宮。”
曹操騎馬馳入皇宮,望著門側躬身恭立的孫謙,道:“謙兒不錯,此次立了大功。”
孫謙聞言不由熱血沸騰,他本名曹謙,是曹操族人,自從來到長安以后,暗奉曹操之命投奔楊家,又被楊修舉薦出任禁衛校尉,其中歷經了無數波折,今天得到家主贊揚,數年委屈頓時化為熱淚流淌。
李肅得知異動消息,并未先去皇宮,在他看來,宮中數千禁衛守護,短時間內必會無恙,因此迅速集合部下,前來爭奪武庫。
武庫大門排著密集的鹿角,呂虔指揮千余士兵正在拼死抵擋。知曉大事不妙的李肅,明白若是不能及時奪下武庫,武裝諸人家兵與曹軍對抗,長安局勢再無扳回可能。
面對李肅部下的瘋狂進攻,呂虔大呼道:“諸位兄弟,丞相已經控制大局,只要挺到援軍前來,萬事便可大定!李肅部下只有數千,根本攪不起什么風浪。他們拼命來搶武庫,證明他們實力不足,企圖攫取庫中兵器武裝家兵以作垂死之斗!大家打起氣來!”
正在此時,遠處響起急促的馬蹄聲,呂虔一看,火光下認出正是來援的夏侯淵部下精騎。只見夏侯淵一躍下馬,取出一卷黃絹,高高舉在手上,揚聲喝道:“陛下有旨,著李肅部下士兵放下武器,若敢違抗,格殺勿論!”
李肅部下進攻武庫受挫,士氣本就低落,一聽夏侯淵宣旨,士卒立時人心大亂,紛紛后退。李肅見軍心不可用,急得跺腳不已,所幸手下兵卒,皆是西涼老兵,雖無戰心,卻沒有投降之人。
李肅呼喝一聲,統領部下往側邊退走,令親兵分頭通知西涼各將家屬。西涼諸將皆居住在東城,此時各家老少早已被驚醒,聽聞李肅傳來之信,當即緊閉大門,皆從密道往牛輔家聚齊,然后從地道偷出城外,在李肅部下護衛下,星夜赴潼關去投牛輔去了。
此時劉協左右禁衛已被擊殺,曹操統兵將其團團圍住,劉協見到這番情形,知曉中了曹操詭計,不由破口怒罵。曹操笑道:“省些力氣吧,陛下且到宮室安歇,待時局平定,我們一起前去洛陽。”
劉協聞言,知曉曹操已是降了洛陽,有姜述為外援,即使親信與西涼舊將合力,也再無回天之力,當即停口不言,垂頭喪氣地坐了下來。
曹操占了皇宮,逼降禁衛,又搜出璽印,著許攸起草圣旨,派人護送親信宦官到各處傳旨。西涼諸將家小皆已偷偷出城,城中亂軍皆劉協親信家兵,接到圣旨后皆依言歸府,城中很快
平靜下來。
大局已定,曹操穩住心神,對許攸道:“命令各部往長安收攏,防備對手反撲。控制諸家家以其逼諸文武歸降。再派親信迅速整合降兵,以穩定局勢為要。”
奉命出征的盧植等將行到半途,陸續接到軍報,立即通知諸軍就地扎營,又召集諸將議事。此時天色大明,盧植在營內候了半個時辰,只有皇甫嵩、朱雋兩將趕來,三將正在猶疑之時,斥侯來報,道:“西涼系諸將各領部下兵馬,半夜轉而往東行去。”
皇甫嵩嘆道:“長安內亂,恐怕局勢已經大壞,西涼諸將已經接到消息,皆投牛輔去了。”
正在此時,內侍前來傳旨,道:“為了合力抵擋來敵,著丞相曹操處置一切軍政要務,諸將接到旨意,立即交接兵權,即日赴宮見駕。”
三將聞旨猶如五雷轟頂,神色頹然,被這個旨意擊得暈頭轉向。盧植閉目沉思片刻,問內侍道:“陛下還好吧。”
內侍答道:“身體安康。”
盧植又問道:“丞相身體也好?”
盧植資歷最老,聲望也高,內侍老實答道:“也好。”
盧植不由哈哈大笑,繼而老淚縱橫,皇甫嵩上前去勸,盧植道:“陛下已被軟禁,我等家小被拘,部下糧草無依,我等已是無根之萍。”
三將皆是忠誠之士,不由悲憤不已,內侍上前勸說之時,趁機避開護送士兵耳目,在盧植耳邊輕聲說道:“傳聞丞相已經降了洛陽。”
盧植雙眼一亮,悲容頓消,喜道:“如此也好,如此甚好,如此大好!”
十二月初五,長安詔告天下,承認洛陽為朝廷正朔,劉協退位,長安朝廷撤消。同日,駐守潼關的牛輔、李肅等將,被董白、李儒、華雄說服,宣布歸附朝廷,駐守在潼關關外的黃忠引兵入關,交接防務,收編降兵。
十二月十一日,徐庶、張遼統領兵馬進入長安,交接軍政事務,收編長安駐軍。繼而張遼部下護送文官,分兵四出,至各處交接軍政防務。大漢天下自靈帝遇害始,歷時六年,終于統一。
十二月二十九日,曹操統領一班長安文武來到洛陽,隨其同行的還有階下囚劉協。姜述帶領合朝文武出十里外迎接,以示朝廷敬重。曹操見姜述親自來迎,遠隔數十步就下馬步行,身后文武見狀,皆將馬匹交給從人,隨在曹操身后步行向前。
(https://www.dzxsw.cc/book/102286/534234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