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老將出馬
姜述道:“河間距離京城不遠,又是內郡,我讓許褚統領親衛與你同去。何時起行?”
東海公主道:“既生此心,自是宜速不宜遲,明日一早出發。”
姜述喚進許褚,道:“有一批重寶在河間,明日你護送東海公主一同過去,寶物貴重,途中小心。持我手令,讓河間太守邴原準備民夫馬車,起出寶物迅速押運回京。”
許褚喏了一聲,出去準備去了,室內只余兩人。東海公主笑道:“那處硬得很。”
姜述尷尬之余不知如何應付,只見東海公主嬌軀一扭,徑直出門,道:“送上門不要,莫要后悔。”
姜述目送東海公主出房,見她嬌軀火爆,身材曼妙,熟女誘惑確實無敵,癡癡想了一會,典韋進房道:“主公,何時去驃騎將軍府?”
姜述回過神來,道:“現在就去。”
前番軍事改制,姜述與賈詡等合謀,將何苗推到驃騎將軍之位,使黃忠統領其軍,將何氏嫡系將領分別調至各軍,雖然職級有升無降,但是軍權盡落于姜述心腹手中。何苗去尋何后理論,被何后強行壓住。姜述后來重組驃騎將軍部兵,編制五萬,何苗這才消了心中怨氣,卻不知除了嫡系三千親兵,其余將領皆是姜述親信,不是姜家族人便是黃巾將領,名義雖歸驃騎將軍府,關鍵時刻斷然不會為何苗所用。
何苗并非蠢物,組建部兵以后巡視完畢,知曉大權已是旁落,但是事已至此,也是無可奈何,姜述又不是不用何家,只是多出任清貴之職,思來想去,心道還是安享富貴為好,回京后便托病不出。
姜述來到何府求見,何苗心頭即使不悅,卻不敢無禮,連忙出門迎入。姜述至客廳坐下,道:“此次過來,有些機密話與將軍說。”
何苗揮手讓左右出去。姜述道:“從輩份來講,您屬長輩,太皇太后是我岳母,我該稱您一聲舅舅。我等合力除去董卓,奪回洛陽,正是志同道和。前番軍隊改制,非針對將軍一人,而是革除部將擁兵自重之禍。目前,我將軍隊分為小軍制,騎兵五千為一軍,步軍八千為一軍,馬步合兵六千為一軍,水軍三千為一軍。平時各將無相互統轄之權,各自駐于防區,戰時委任將帥統領眾軍,休戰時恢復常規。如此體制,實是防備部將擁兵自重,以免久后擾亂朝綱。”
何苗聞言心中倍覺舒服,道:“軍權被奪,確實有些惱意,聽齊侯這么一說,確實有理。”
姜述道:“將軍目前最大的仇人是誰?”
何進聽到此話,怒火涌上,恨道:“袁家未滅,劉協未死,大仇未報。”
姜述道:“此次前來,一是向將軍說明軍制整改的目的意義,二是商議征討袁術之事。”
何苗大喜,道:“若征袁術,我求為先鋒。”
姜述問道:“府上可有地圖?”
何苗請姜述來到書房,打開地圖,打發下人出去。姜述指著地圖,道:“我讓太史慈為帥,馬超、公孫瓚為副將,紀靈為向導,五萬騎兵從瑯琊啟行,先行突襲魯郡,再取沛國北部諸縣,打開通道;而后兵分三路,分取譙郡、陳國、梁國。繼而集兵攻打汝陰,隔斷沛國主力與汝南軍聯系,逼降其軍。關羽部五萬精兵屯于陳留,同時西下攻打穎川。不出意外,數月以后袁術只余汝南、南陽兩郡,為了打開通道,必會猛烈反撲穎川。關羽五萬兵馬分駐各城,應對十余萬兵馬反撲,非常吃力。想讓將軍統領河南四路步卒駐守父城,以三萬余步卒應對南陽重兵猛攻,十分兇險。未知將軍意下如何?”
何苗道:“南陽兵力如何?”
姜述道:“袁術嫡系部隊七萬余。”
何苗道:“擋住南陽軍不難,若汝南軍同來夾擊,甚難抵擋。”
姜述道:“屆時云長三萬兵馬駐守定陵、舞陽一線,阻擊汝南軍,一萬兵馬駐守襄城策應。”
何苗皺眉道:“此次征戰兵馬是否有些單薄?我與云長防守雖然吃力,但是只守不攻,應能抵擋得住。南路五萬兵馬分兵防守諸郡,又要應對沛國、汝南兩路大軍,萬一有失,局面將會十分被動。”
姜述笑道:“青州軍三萬步卒,到時也到豫州協防。刀鋒營全軍從弘農小路進入南陽,策應各軍。”
何苗聞聽刀鋒營出動,頓時放下心來,道:“刀鋒營可抵十萬大軍,此軍出動,袁術必敗。如今劉岱、陶謙地盤狹小,兵馬不多,何不借此機會一并拿下?”
姜述苦笑一聲,道:“朝廷目前錢糧不足,此次出兵滅掉袁術,糧草還是從青州百姓手中所借。若與劉岱、陶謙交戰,滅之如翻掌之易,此舉如斬長安一臂,其必然不會袖手旁觀,若是全面開戰,于恢復民生影響太大。春糧下來,再議平定劉岱、陶謙之事。”
何苗原本兵權旁落,垂頭喪氣,心神俱沮,如今聞聽征袁,頓時有了精神,在旁提出不少建議。所謂老將知兵,何苗在史上屬于悲劇人物,但其領兵與黃巾數十場惡戰,又領兵與董卓部下征戰,經驗豐富,眼光比年輕將領狠辣許多。
姜述回府,甄姜來報:“汝南傳來消息,袁遺之女袁芙近日失蹤,楊芙十有八九便是袁芙。”
姜述心道袁遺雖是袁家人,名望不低,向來也未招惹自己,若能舉地而降,未必不能利用。正好郭嘉前來匯報兵馬調動事宜,姜述與郭嘉言及袁芙一事。郭嘉笑道:“袁家諸子,唯袁遺有君子之風,不類官員卻似文人墨客。袁遺無子,唯有一女,主公若將此女收入房中,豫州不戰而下也。”
兩人正在討論此事,典韋來報:“夏侯夫人、子揚大人迎接長安使者入府,現在客廳等候。”
郭嘉參與機密,大約知曉前后過程,嘆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如今時局,妙才能夠派人前來送親,可謂用心良苦。曹家、夏侯家不少子弟隨同,主公雖說派了精兵,還是被人埋伏,險些中招。入城以后更要加強護衛,確保他們的人身安全。袁家窮途末路,倘若窮兇極惡,派人前來行刺,萬一有個閃失,定然會引發紛爭。與長安相爭倒是不怕,但會影響我朝戰略規劃。”
再說夏侯淵兵敗,曹純引百余殘兵敗將間小路逃脫,回到長安,向曹操哭訴。曹操細問戰況,嘆道:“齊侯從不打無把握之仗,張文遠得到重用,又豈是易與之輩?又有關羽、程遠志兩軍相助……”說到此處,曹操問道:“可在戰場上見過姜述?”
曹純回憶一會,道:“此戰從夜襲開始,至天亮時我軍大敗,兩軍攻伐之時,敵軍并未打出齊侯將旗。不過我從一線崖退走以前,曾被驚馬拖到遠處,曾經登高遠望,見營內敵軍簇擁三位未著兵將軍服者,中間是一位青年,另外兩人年紀甚大,身著道袍。撤退途中,曾聽部下將校說見過典韋、許褚,齊侯很可能親至戰場。”
曹操沉思一會,道:“身著道袍之人,想必是于吉、左慈,兩道名聲響亮,在道家身份十分尊崇,既然現身戰場,另外一人應是姜述無疑。以當時形勢分析,你等是被一步步誘入計中,莫說妙才,即便是我現場指揮作戰,也必大敗無疑。”
曹操溫言安撫曹純等將校,又派人打探夏侯淵消息,數日之后有敗卒逃回,說夏侯淵被敵軍俘虜。曹操不悲反喜,道:“妙才與姜述有舊,必不會有性命之憂。”
后來夏侯娟求見曹操,言欲去洛陽求見姜述之事,曹操知道夏侯家以此女容貌最為秀麗,心中動了一個念頭,指點夏侯娟數語。夏侯娟與姜述婚約成功,夏侯淵得以安全回歸,與曹操當初指點不無關系。
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并非朋友而是敵人。自曹操輔佐劉協在長安立朝,便派人詳細打探姜述消息,作息習慣、喜好厭惡、大小諸事了解得十分詳盡。夏侯娟得到曹操指點,與姜述見面之時,言行舉止皆合姜述喜好,因此入了姜述法眼,從而順利達成婚約。
夏侯淵回到長安,曹操不僅未加怪罪,反而溫言撫慰,又召集眾將分析此戰得失,讓夏侯淵部下逃歸將校詳述前后過程,為夏侯淵辯白此戰非戰之罪,乃實力差距使然。又讓夏侯淵以所部將校為班底,另行招募羌兵一萬,重新組建部屬。
夏侯淵重新建軍,準備物資,訓練兵將,諸事繁瑣,憂悶的心情反而好轉。此日突聞姜述大婚日期,心想諸女皆有家族出面迎送,夏侯娟在洛陽孤獨一人,大婚之日若是冷冷清清,同嫁諸女比較之下,定會大失臉面,日后在姜家怕是難以抬起頭來。
;
(https://www.dzxsw.cc/book/102286/534226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