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急流勇退(大結局)
華夏十五年,武昌。
一名儒雅的中年男子牽著一名十來歲的孩童,在一眾護衛(wèi)的尾隨下登上了黃鶴樓,進了頂樓的一個雅間。
“爺爺,這里的景色真美,聽奶奶說當年您差點兒就栽在了這里,是怎么回事兒呀?”
趁著伙計們上酒菜的時候,那名孩童來到窗前,俯視著不遠處江中忙碌的船只,笑著向坐在那里的中年男子笑道,一副饒有興致的樣子。
“當年爺爺和你奶奶來武昌參加鄉(xiāng)試,結果招惹了權貴子弟,差一點就死在了武昌衛(wèi)的大牢里,幸好你婉婷奶奶相救,否則爺爺這條性命可就沒了。”
在喝著涼茶的中年男子聞言笑了笑,向那孩童說道。
“爺爺,奶奶當年可是絕色美人,為何除了您之外那些人都看不出來?竟然竟得以官居右春坊大學士。”孩童聞言頓時來了興趣,來到中年男子身旁興致勃勃地問道。
顯而易見,這名孩童口中的奶奶是當今華夏帝國的皇后趙欣,趙欣女扮男裝考取功名并晉升為右春坊大學士的事情早已經(jīng)傳遍天下,成為了一代傳奇。
如此一來的話,那名中年人就是華夏帝國的皇帝李宏宇了,雖說已經(jīng)年近花甲,但李宏宇的面相不顯老,看上去也就三四十歲的模樣。
因此,沒人會把眼前的這位儒雅的中年人與皇帝聯(lián)系在一起,無疑也方便了李宏宇的微服私訪。
當年多爾袞率領滿清順治皇帝投降后,李宏宇經(jīng)過斟酌再三后定都襄陽。
襄陽有著便利的水陸運輸,自古以來就有著“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美名,而依靠漢江可以保證充足的水源,便于建設。
其次,襄陽位于江漢平原,資源豐富,土地肥沃,有著“中州糧倉”之稱,自然環(huán)境優(yōu)越。
尤為重要的是襄陽位于中原和江南之間的地區(qū),距離全國各地的距離都比較近,因此坐鎮(zhèn)襄陽便可以遙掌全國,而且還有利于西部的開發(fā)。
如果擱在后世,定都襄陽便可以使得帝都免受海上的危險,擁有廣闊的戰(zhàn)略縱深,而北京和南京距離海面太近,一旦敵軍從海上而來很容易失陷。
為了處理紛繁的公務,李宏宇在定都襄陽后開始改組朝廷的衙門,裁撤包括六部在內的中央部院衙門,仿效后世組建新的政府機構,然后交由內閣治理。
這里的內閣與自然不同于明朝的內閣,而是后世西方的內閣,由重要的政府機構主管大臣組成,對皇帝負責,對日常的國家事務有決策權,這樣一來就使得李宏宇變得輕松,也提高了政府機構的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李宏宇在定都襄陽后宣布實行新學,以取代舊的學校教育,主要是引進了西方的學科,與儒學并重。
不僅如此,李宏宇還設立了專業(yè)學校來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這樣更加有利于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考慮到國內有不少士子自幼熟讀圣賢之書,而且年齡已經(jīng)偏大不適合再學習新式學科,故而李宏宇特意放松了對舊學的限制,準備對那些學習舊學的士子開設兩屆科舉恩科,而后廢除科舉制度。
并且,李宏宇還特意下令,凡是年滿二十五歲的學子,如果不能考入更加級別的新式學校就讀的話就必須放棄考試投入到社會事務中,避免那種七老八十還在考試的現(xiàn)象發(fā)生。
雖說李宏宇這樣做有些不近情理,但無疑解放了大明的生產力,使得那些受教的學子們能在年輕力壯的時候從事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而不是一直在那里死讀書。
另外,李宏宇還改革了爵位制度,取消了爵位前表示地域或者頭銜的部分,并且裁撤了郡王這一級別。
以襄王和楚王為例,自此以后統(tǒng)稱為“親王”,而且李宏宇對親王爵位嚴加控制,唯有皇后所生的兒子能被封為親王。
其余妃子的長子封為公爵,次子封為侯爵,三子封為伯爵,四子封為男爵,五子封為子爵,逐世減等繼承。
例如,秦月的長子李云松、娜仁托雅的長子李云楓、朱婉婷的兒子李云浩、楊憐兒的李云海和陳婷的兒子李云濤等封為“公爵”,爵位前不再加修飾的詞匯。
按照李宏宇所定的定制,爵位只是一種頭銜,代表著身份和社會地位,并沒有實權。
李宏宇這次來襄陽是參加原大明楚王、現(xiàn)華夏帝國的親王朱盛昌的七十大壽,當年朱婉婷正是在朱盛昌的幫助下才救了李宏宇,兩人從那時起就有了交情。
朱盛昌當年和襄王一起擁立李宏宇登基,是李宏宇得以建立華夏帝國最大的兩個功臣,所以李宏宇對兩人是關照有加,也算是對得起大明皇室。
李宏宇身邊的這個孩童是太子李云軒的次子李玄峰,李云軒雖然貴為太子但并沒有待在襄陽的皇宮,而是早早地就被李宏宇打發(fā)到各地磨礪,為其將來登基積累經(jīng)驗。
其實,李宏宇這次南下不僅僅給朱盛昌過七十大壽,而且還要巡視南方諸省,然后抵達廣州,率領華夏水師訪問歐洲諸國,既是宣揚國威同時也是促進雙方之間的交流。
雖說李宏宇看上起不過三四十歲,但他畢竟已經(jīng)到了花甲之年,況且又貴為華夏帝國的皇帝,包括趙欣在內都反對他此次率軍出訪歐洲諸國。
不過,李宏宇有他自己的打算,覺得趁著年輕把能去的地方都去一遍,建立與華夏帝國的聯(lián)系,如果再過十來年他就算想去也是有心無力。
“陛下,您竟然親自前來,實在是折殺臣了。”李宏宇向李玄峰講著陳年往事時,一名老者快步進了雅間,笑著向李宏宇躬身說道,他就是朱盛昌,得知李宏宇來了武昌后前來拜見。
“盛昌兄勿需多禮,今天是咱們老友相聚,不分君臣。”
李宏宇笑著伸手示意朱盛昌落座,然后談笑著回憶起了昔年的往事,轉眼間已經(jīng)過去了四十多年,當年有誰能想到差一點死在武昌衛(wèi)大牢里的李宏宇竟然能成為皇帝。
華夏十五年八月,李宏宇率領著出訪歐洲的船隊浩浩蕩蕩地駛離了廣州港,踏上了西行的旅途,山下櫻子以貴妃的身份隨行。
李宏宇之所以選擇山下櫻子,自然是因為山下櫻子是他最年輕的貴妃,他不想讓趙欣和秦月等人再承受這種顛簸之苦。
這次西行李宏宇不僅僅是簡單的出訪,同時也是為了促進與西洋諸國的商貿,故而有不少商賈和貨物隨行。
隨著海外貿易實業(yè)的蓬勃發(fā)展,歐洲對東方國家的了解越來越多,聽聞東方的華夏帝國皇帝親自來訪,各國的國王皆不敢怠慢。
此時的華夏帝國不僅并入了朝鮮、倭國和蒙古,而且還把南洋吸納進了版圖,中亞一半的地方也歸屬華夏帝國,使得華夏帝國成為了一個疆域遼闊的龐大帝國。
這次出訪,李宏宇不僅訪問了歐洲諸國,而且還去了美洲、澳洲和非洲,歷時兩年,不僅開拓了華夏帝國在歐洲、美洲和非洲的海外疆土,而且還把澳洲收入囊中成為華夏帝國最大的海外領地。
實際上,這才是李宏宇此次出行的真正目的,他要趁著歐洲諸國無暇顧及的時候大力開拓海外領地。
華夏二十年,清明節(jié),遼西,石門山戰(zhàn)死將士陵園。
由于今天是祭奠亡者的日子,因此不少當?shù)氐陌傩斩记皝砹陥@祭拜當年戰(zhàn)死在這里的將士,石門山之戰(zhàn)可謂是李宏宇一生中最為兇險的一戰(zhàn),因此名揚天下。
人群中,一身便裝的李宏宇把手里的鮮花放在英烈碑前后默默地立在那里陷入了沉思,回憶起了當年石門山血戰(zhàn)的往事,如果不是將士們奮力廝殺的話后果將不堪設想。
“你……你是李大學士!”
就在李宏宇神游天外的時候,耳旁忽然響起了一個聲音,定神一看只見面前立著一名頭發(fā)花白的老者,神色驚訝地望著他。
如今華夏帝國已經(jīng)建國二十年,能稱呼李宏宇“李大學士”的人自然不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肯定敬稱李宏宇為“陛下。”
“你是二虎吧?”
李宏宇仔細打量了一眼那名老者,微笑著說道,他隱約記得,這名老者是石門山之戰(zhàn)后受傷致殘的禁軍一名士兵,名叫二虎,后來成為了守陵人。
實際上,李宏宇對每一名守陵人都有著深刻的印象,至今記著他們的名字。
“李大學……小人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那名老者萬萬沒想到李宏宇竟然記得自己,頓時免得激動起來,連忙推開一旁攙扶著他的年輕人,跪在地上高聲喝道。
“皇上?”老者身旁跟著的家人模樣的男女頓時怔住了,面面相覷,難道眼前這個儒雅不凡的中年男人就是當今的皇帝?皇帝會來這里?
“起來吧,現(xiàn)在咱們不興跪拜禮了,以后不要下跪。”就在那些家人愣神的時候,李宏宇笑著上前扶起了那名老者。
這次前來石門山英烈陵園,李宏宇自然要見見守陵人,尤其是當年的守陵人相繼離世已經(jīng)所剩不多了。
“皇上,皇上來了!”見此情形,周圍的人群中頓時騷動了起來,紛紛興奮地擁了過來想要近距離地看看這位充滿了傳奇色彩的華夏皇帝。
尾隨在后面暗中保護的護衛(wèi)們見狀立刻沖上前,快速護著李宏宇離開,李宏宇一邊走一邊微笑著向周圍神色激動的百姓們揮著手,這使得現(xiàn)場的百姓們更加興奮,萬歲聲不絕于耳。
晚上,李宏宇設宴宴請了陵園的守陵人,以及守陵人的家人,與之同樂。
那些健在的老守陵人被李宏宇邀請同桌而坐,別看李宏宇現(xiàn)在貴為皇帝,但當年他們可是在戰(zhàn)場上同生共死的生死兄弟,這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君臣之分了。
見李宏宇竟然與那些老守陵人們談笑風生,觥籌交錯,而且還親自給年長者倒酒,現(xiàn)場那些守陵人的家人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誰能想到堂堂的皇帝陛下竟然跟那些老守陵人稱兄道弟,簡直不敢想象。
實際上,李宏宇從未忘記過當年跟隨他南征北戰(zhàn)最后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一直給予他們的家人和后人諸多的關照,以這些老守陵人為例,每個月能收到一筆可觀的養(yǎng)老費用,供他們安度晚年。
正是因為李宏宇的優(yōu)厚撫恤政策,所以無論是當年的新軍還是現(xiàn)在的華夏軍隊沒有了后顧之憂,都愿意在戰(zhàn)場上為他出生入死。
從石門山陵園回來后,李宏宇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禪讓于太子李云軒,太子已經(jīng)快到不惑之年,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也該為華夏帝國貢獻力量,這樣更有利帝國的傳承,總不能讓李云軒五六十歲才登基吧!
李宏宇則過上了太上皇的悠閑日子,領著趙欣等人游山玩水,他們這些人可謂奮斗了一輩子,臨老也該過上自己想要的安逸生活。
至于帝國的未來和前途,李宏宇并不擔心,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他已經(jīng)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的就是看兒孫們的造化。
雖然李宏宇已經(jīng)退位但他在朝野的威望依舊不減,是百姓心目中一個偉大的傳奇,所做過的每一件事情都被人津津樂道,永載史冊。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47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