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心照不宣
十月初,小琉球。『小說Ww『
李宏宇小心翼翼地抱著手里的襁褓,笑瞇瞇地望著襁褓里安睡的一個白白胖胖的嬰兒,這個嬰兒就是趙欣給他生下的兒子。
按照李家的族譜,李宏宇下一代的輩分是“云”字輩,故而李宏宇給其取名李云軒,軒有優(yōu)雅和高尚之意,希望他長大后能成為溫文爾雅、品德高尚之人。
趙欣和幽蘭、李伊兒在一旁談笑著,由于已經生產了快兩個月,故而趙欣的身體早已經行動如常,不過身子不可避免地處于福狀態(tài),只能逐漸地進行瘦身。
“稟大人,京城來了急件。”就在李宏宇對襁褓里的嬰兒愛不釋手的時候,一名護衛(wèi)前來,躬身把一封上面畫著紅色小旗子的信封雙手呈上。
李宏宇見狀眉頭頓時微微一皺,這是他定下的規(guī)矩,如果遇到緊急事態(tài)的話,在信封上化一面紅色的小旗子,將第一時間送到他這里。
“相公,看來皇上動反擊了。”趙欣走上前從李宏宇的手里接過襁褓,神色有些黯然地說道。
她雖然在小琉球但對京城的局勢還是非常清楚的,現(xiàn)在大明內外能讓李宏宇收到加急信件的事情只有京城局勢生了巨變。
而巨變的唯一可能就是魏忠賢開始反擊東林黨,畢竟東林黨彈劾魏忠賢已經鬧了這么長時間,也到了結束這出鬧劇的時候了。
趙欣和李宏宇都很清楚,魏忠賢只不過是天啟皇帝的一枚用來駕馭朝臣的棋子而已,如果沒有天啟皇帝的肯魏忠賢絕對不會貿然動東林黨的人。
換句話而言,天啟皇帝已經吹響了反擊東林黨的號角,而東林黨肯定不會坐以待斃,這意味著接下來京城官場肯定會有一輪腥風血雨。
李宏宇也想到了這一點,嘆了一口氣后打開信封查看,信上內容顯示,受皇上御命審理熊廷弼行賄一案的錦衣衛(wèi)指揮僉事許顯純已經把涉案的左光斗和楊漣六人抓進了詔獄審問。
為此,東林黨的官員紛紛組織營救,希望能幫左光斗和楊漣等人度過這一劫。
“楊大人他們好糊涂呀,魏忠賢可是皇上的人,他們想要動魏忠賢豈不是在跟皇上作對?”
見李宏宇神色黯然,趙欣不由得開口說道,“他們彈劾魏忠賢二十四條大罪的第一條就觸犯了皇上的忌諱,皇上即便是想網開一面恐怕也被逼痛下重手!”
雖然趙欣現(xiàn)在不知道信上說了些什么,但從李宏宇的神色變化上知道東林黨這次肯定是要倒霉,故而有了先前的這局感慨。
楊漣彈劾魏忠賢的二十四條大罪的第一條,說魏忠賢是市井無賴出身中年凈身入宮當太監(jiān),以大奸大惡之事亂政。
根據(jù)祖制草擬圣旨和批閱奏章的事情只能由內閣來作,可魏忠賢不僅可以擬圣旨而且竟以太監(jiān)的身份批閱奏折,觸犯了祖制,其心懷不軌,禍亂朝綱。
這里所說的批閱奏章并不是指的司禮監(jiān)的批紅,而是像內閣閣員一樣,代替天啟皇帝批閱一些朝臣們上奏的重要奏章,這等于分散了內閣的權力。
顯而易見,這一條大罪的意思是魏忠賢干政,實際上內閣草擬圣旨和批閱奏章并不是祖制,所謂的祖制是明太祖時期定下的規(guī)矩,可當時還沒有內閣。
內閣是永樂皇帝創(chuàng)立的,當時不過是皇帝身邊的一個秘書機構罷了,里面的大學士只是正五品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永樂皇帝的時候大明還沒有流行后來的加銜制度,宣德皇帝登基后為了強化內閣的權威故而給內閣大學士加銜成六部尚書或者侍郎,使得其官階可以跟六部的堂官相抗衡。
換句話而言,即便是創(chuàng)立內閣的永樂皇帝以及推動內閣的宣德皇帝都沒有說過草擬圣旨和批閱奏章是內閣的職責,只不過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慣例罷了,與祖制什么的無關。
這意味著皇帝自然可以讓別人來做這兩件事情,例如身邊親信的宦官,完全就是皇帝應有的權力。
楊漣的這條大罪先從根本上就錯了,內閣只不過是為皇上服務的一個機構罷了,豈能反客為主獨攬草擬圣旨和批閱奏章的權力?
在天啟皇帝看來,這擺明了就是向君權的挑釁,故而心中自然感到異常惱火。
“唉!”
李宏宇聞言嘆了一口氣,不得不說楊漣實在是太過沖動和偏激,這不僅觸怒了天啟皇帝,而且也給了朝堂上那些反東林黨的官員們動攻擊的口實,到頭來倒霉的還是東林黨。
畢竟,東林黨剛剛執(zhí)掌了朝政大權,此時在朝堂上的根基未穩(wěn),大明官場上還有眾多齊楚浙等派系的官員,故而他們這個時候向天啟皇帝動攻勢實屬不智,應該穩(wěn)固勢力后再做圖謀。
可話又說回來了,天啟皇帝會坐視東林黨在官場上展壯大,最后足以威脅到皇權嗎?
因此,當東林黨在天啟皇帝的支持和默許下對齊楚浙等派系趕盡殺絕時,他們的命運已經被決定了,一個分裂的文官集團如何跟皇權來斗?
“相公、姐姐,京城的局勢很糟糕嗎?”見李宏宇和趙欣神情凝重,幽蘭不由得關切地問道,她很少見到兩人的心情如此沉重。
“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李宏宇聞言微微頷,然后無奈地說道,“看來相公這個月底就要趕回海城了,京城出了這么大的事情,十有**相公會受到輔大人的求助。”
“東林黨這次要倒了?”
幽蘭聞言頓時面露詫異的神色,萬萬沒想到如日中天的東林黨會遇上這么大的麻煩,竟然會使得葉向高向李宏宇求助,這意味著葉向高已經被逼至了絕境,否則不會向李宏宇開口。
“也不能說它倒了,皇上乃睿智明君,從萬歷爺那里受教匪淺,清楚朝堂上勢力均衡的重要,因此不會把東林黨連根拔起,不過東林黨以后沒有如今這么大聲勢。”
李宏宇聞言搖了搖頭,沉吟了一下后說道,“這次倒霉的是東林黨內那些行事偏激被皇上所惡的人,其余人則會有驚無險。”
“咱們的這位皇上雖然年輕,但心智比萬歷爺還要厲害,萬歷爺當年為了遼餉一事讓朝臣們妥協(xié),可皇上卻要以雷霆之勢威服百官,使得朝臣們不敢再有逾越之舉。”
趙欣自然也清楚京城的局勢是天啟皇帝在幕后推動的,不由得感慨了一聲,“可惜東林黨的人是當局者迷,無法看清早已經掉進了皇上設下的圈套,被皇上牽著鼻子走。”
“怪不得相公和姐姐這兩年老是被皇上派往外地公干,原來皇上不愿意相公和姐姐牽扯進朝堂上的爭端里。”
幽蘭聞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從東林黨主持京察開始李宏宇和趙欣就被萬歷皇帝“配”到了外地,外人看來還以為兩人失寵,實際上則是萬歷皇帝對兩人的保護,不希望兩人涉及朝堂上的黨爭。
“相公,既然皇上不希望你介入京城的事情里,如果輔大人向你求助的話,你回還是不回京城?”隨后,幽蘭意識到一個問題,不由得關切地問向了李宏宇。
“相公當然要去了,京城官場經歷這次浩劫后肯定人心惶惶,皇上需要相公來穩(wěn)定人心。”
李宏宇聞言頓時苦笑了一聲,頗為無奈地說道,他并不擔心自己涉及到這次的朝堂紛爭里去,等他到了京城的話想必京城的爭斗已經到達了尾聲,他不過是前去收拾殘局,安撫東林黨那些受到驚嚇的官員罷了。
這也正是天啟皇帝希望李宏宇做的事情,天啟皇帝之所以動這場政治攻勢,其目的并不是打垮東林黨,而是使得朝堂上的派系勢力變得平衡,這樣才對君權和朝廷最為有力。
實際上,早在京察的時候李宏宇就已經知道了天啟皇帝的用意,故而主動要求去朝鮮,天啟皇帝自然也清楚李宏宇看出了他的圣意,故而順水推舟地讓李宏宇離開了京城官場的是非漩渦,兩人對此是心照不宣。
天啟皇帝并不怕東林黨,認為東林黨的人目光短淺、狂妄自大,很容易就能牽著他們的鼻子走。
他真正擔心的人是李宏宇,別人或許看不穿他大力扶持東林黨的用意,但李宏宇肯定能看出來,如果李宏宇摻和進這件事情的話那么形勢就復雜了。
令天啟皇帝感到欣慰的是,李宏宇果然不愧是大明最為忠于君權的臣子,也不愧是他最為信賴和器重之人,看出他的用意后立刻進行了配合,進而使得他的計劃能完美實行,使得天啟皇帝對李宏宇是更加信賴和倚仗。
“官場上真是太復雜了,讓人霧里看花難以明白!”幽蘭感覺到京城的局勢比她所想象的還要復雜,柳眉微微一蹙后感慨了一句,雙眸浮現(xiàn)出擔憂的神色。
雖然李宏宇和趙欣可以游刃有余地駕馭官場上的爭斗,雖然兩人有天啟皇帝的支持和信任,但官場險惡如履薄冰,她不得不為兩人感到擔心。
李宏宇和趙欣見狀不由得相視一笑,兩人倒并不怎么感到擔憂,只要忠于皇權那么足以保證兩人在官場上安然無恙,既然無法躲避這種勾心斗角的日子那么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以應對將來各種可能遇到的危局。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3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