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權馭大明 > 第六百八十二章 禍起督撫

第六百八十二章 禍起督撫


  接風宴結束后,李宏宇沒有留在山海關,而是與袁崇煥一同前去難民營查看,他想要在援軍到來前把難民營好好規劃一下。

  前去難民營的路上,李宏宇和袁崇煥在馬車里聊著天,兩人是同科進士自然關系密切了。

  袁崇煥能成為寧前兵備僉事,既有機遇同時也有他自身的努力,當年金榜提名后他沒能考上庶吉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

  與一般的進士不同,袁崇煥跟孫承宗一樣都喜歡軍事,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從邊塞退伍的老兵就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故而對邊塞的狀況比較了解。

  天啟三年袁崇煥進京述職,因為他是東林黨人,故而得到了東林黨御史侯恂的破格提拔,使得其能在兵部任職。

  天啟四年,廣寧被后金軍攻陷,朝廷商議派人鎮守山海關。

  袁崇煥得知后隨即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回京后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因此,在朝中東林黨官員的支持下,袁崇煥不僅沒有因為私自出關而受到懲處,反而被破格拔為寧前兵備僉事,督關外軍,撥給帑金二十萬讓其招兵買馬。

  自此,袁崇煥踏上了一條完全不同人生的道路。

  “元素兄,你來山海關時日已久,可知為何官軍在遼西敗得如此之慘?”

  談笑間,李宏宇語峰一轉沉聲問向了袁崇煥,神色顯得頗為嚴肅,雖然他知道熊廷弼與王化貞不和,但不知道其中究竟生了什么,“元素”是袁崇煥的字。

  “唉!督撫不和,禍起蕭墻!”

  袁崇煥聞言不由得嘆了一口氣,他跟李宏宇私交甚好,故而將其知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宏宇,反正李宏宇以后也會知道這些事情。

  遼東失陷后,東林黨人雖然贊同楚黨出身的熊廷弼復為遼東經略,但同時也推薦東林黨出身的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對熊廷弼進行制約。

  李宏宇為遼東巡撫時與熊廷弼配合密切,兩人可謂相得益彰,把遼東治理得井井有條,后金不敢越雷池一步,這里面既跟兩人是同鄉有關也跟他們惺惺相惜密不可分。

  雖然李宏宇年紀輕輕但卻打了一個鐵嶺大捷,這令熊廷弼頗為欣賞,而李宏宇對熊廷弼也是恭敬有加,這使得兩人合作愉快,少了很多齷齪。

  熊廷弼與王化貞之間的矛盾,既與朝堂上的黨爭有關,也跟兩人的性格和行事風格有關。

  王化貞到任遼東巡撫后想大干一場立下功績,于是坐鎮廣寧城后立刻進行了一番軍事部署,想要層層設防阻擋后金。

  等王化貞把此事上奏給朝廷后,得知消息的熊廷弼認為不妥,不過他并沒有與王化貞溝通而是也給朝廷上書,認為應該著重防守廣寧城,不應該分兵。

  熊廷弼上了這道奏章后天啟皇帝對此非常贊同,特意下詔嘉獎了熊廷弼,廢止了王化貞的計劃。

  王化貞因為此事顏面盡失,故而恨透了熊廷弼認為熊廷弼故意給他難堪。

  其實,在此之前兩人之間就已經有了小摩擦,明廷從各地調來的軍隊抵達廣寧后,王化貞改部隊名號為“平遼”,這使得遼西和遼東的百姓很有意見。

  于是熊廷弼以遼人沒有叛亂為由,讓王化貞改為‘平東’或‘征東’,以安撫遼人,這令王化貞心中感到頗為不滿。

  而奏章的事情使得王化貞與熊廷弼有了私人恩怨,經略、巡撫不合的苗頭已然顯現了出來。

  說起來,王化貞與熊廷弼之間的矛盾之所以會激化,還與毛文龍有關。

  天啟二年熊廷弼上書朝廷,準備實施他三面圍困后金的策略,希望朝廷能聯絡朝鮮征朝鮮八道兵力備戰。

  與主張圍困后金的熊廷弼不同,王化貞傾向于進攻,鎮江大捷后向朝廷上書,說后金放棄遼陽不加守備,而河東失陷地區的將士日夜盼明軍前來,再加上西邊的蒙古人也愿意助戰。

  因此,考慮到后金駐守海州的兵力不過兩千人,要是派遣明軍前去偷襲,必能一舉攻克。

  在遼東的南部地區防守的后金軍得知遼陽失守一定回兵增援遼陽,明軍可以憑借險要的地勢來打伏擊,將其一舉殲滅。”

  王化貞的上書得到了兵部尚書張鶴鳴的認可,于是奏請天啟帝派熊廷弼進駐廣寧城,薊遼總督王象乾移駐山海關。

  天啟帝最終同意王化貞出擊,王化貞隨即率軍度過了遼河,熊廷弼迫不得已出了山海關駐兵右屯,上奏說海州打下容易守住難,王化貞不應冒險行事。

  最終,熊廷弼一語成讖,王化貞無功而回,兩人之間的恩怨又進了一步。

  王化貞為人有些剛愎自用,生性有些狂妄,好大喜功,雖然其不通軍事但對文武將吏的在軍事上的規勸一點也聽不進去,尤其討厭熊廷弼,因為之前的恩怨跟熊廷弼簡直水火不容。

  說起來,王化貞也有幾分“可愛”,他甚至妄想投降后金的李永芳會做他的內應,并且相信蒙古人的話,以為林丹汗會派四十萬蒙古兵幫他助戰攻打后金。

  而熊廷弼與王化貞一樣性格強硬,并且氣量有些小,火氣一觸即,平時也喜歡盛氣凌人,因此朝臣大多都厭惡他。

  鎮江大捷后,立了大功的王化貞頗為得意,將此大捷視為奇功,其重要性直追李宏宇的鐵嶺大捷。

  可熊廷弼卻不合時宜地潑了王化貞一頭冷水,說三方兵力尚未集合毛文龍就倉促動進攻,致使后金大怒把鎮江周邊四衛的軍民屠戮殆盡,使東山軍民灰心,讓朝鮮君臣膽寒,令河西軍隊喪氣,擾亂了三方并進的計劃,耽誤了聯絡朝鮮,實為奇禍。

  不僅如此,熊廷弼還送信到京城竭力批評王化貞私自讓毛文龍攻打鎮江,進而擾亂了他的計劃。

  但是滿朝文武正為鎮江大捷歡欣鼓舞,認為熊廷弼是在嫉妒王化貞。

  熊廷弼不單單對王化貞不滿,而且還杠上了袒護王化貞的兵部尚書張鶴鳴,上書給天啟帝,說他空有經略之名而無經略之,手下沒有一兵一卒,遼西的戰事都是張鶴鳴和王化貞一起辦的,這使得張鶴鳴也惱恨熊廷弼。

  比較搞笑的是,王化貞一直相信答應與他一起進攻后金的林丹汗會派四十萬大軍攻打女真,故而一直向兵部文請求出兵與蒙古兵一起夾擊后金,他哪里知道四十萬人已經相當于林丹汗統治下的人口總和了。

  熊廷弼為此挖苦道:“撫臣靠著蒙古人,想不虞而收戰功。我不敢輕視敵人,不敢說能不戰而勝。”

  結果,王化貞所期望的四十萬蒙古大軍沒來,他自然也不敢進兵了,此事不了了之,成為了一個笑話。

  熊廷弼雖然有才華但處事太過剛硬,性格也頗為火爆,使得他很難跟同僚相處。

  如果說熊廷弼不滿王化貞還情有可原,他得罪頂頭上司張鶴鳴就非常不智,可謂愚蠢,又或者說自大。

  明朝中后期,將領在外打仗通常都要先把作戰計劃奏請兵部,兵部核準后才能執行,如今東林黨掌權,張鶴鳴是東林黨,熊廷弼理應為了大局退讓忍耐,可他卻反其道而行激怒了張鶴鳴。

  故而,張鶴鳴對東林黨出身的王化貞所請之事無不答應,而對熊廷弼則異常冷淡,頗為刁難,兩人之間相互怨恨,可謂事事爭吵。

  王化貞這個遼東巡撫在廣寧坐擁十四萬明軍,可熊廷弼這個遼東經略后來在山海關上卻無法調動一兵一卒,經略只是個虛名而已。

  由于王化貞用兵反復,猶豫不決,其指揮的明軍屢進屢退,使得后金早就看透了他的用意,故而熊廷弼上書給天啟帝,希望王化貞行事慎重,不要當成兒戲。

  王化貞得知后頗為不滿,立刻飛章上奏為自己辯解,并夸下了海口,說只要給他六萬兵就能保證把后金一舉蕩平,就是無法剿滅后金也一定能做到雙方死傷相等,使敵人一蹶不振,管保它不再成為河西之憂。

  這也是熊廷弼在廣寧失陷后為何要挖苦王化貞了,王化貞的那番言論可謂大言不慚,結果被硬生生地打臉。

  不僅如此,王化貞還以李宏宇當年在遼東時擁有臨機決斷權力的往事為例子,希望朝廷也能給他便宜行事的大權。

  很顯然,王化貞也想在遼地取得李宏宇一樣的功績,自視甚高的他并不認為后金有多難對付,在他看來不過是一群尚未開化空有幾分蠻力的蠻夷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既然李宏宇能在少年時擊敗后金他也一樣能做到。

  結果,還沒等王化貞得到朝廷就此事的回復他就丟了廣寧城,這簡直成了朝廷的一個笑話。

  要知道李宏宇當時可是在薩爾滸之戰后前去收拾殘局,把勢頭正盛的后金打了一個落花流水,豈是手握十余萬大軍但卻難進一步、甚至指望蒙古人相助的王化貞所能比得了的?

  王化貞也想讓蒙古人幫著作戰,為了請林丹汗出兵他可是送了不少錢財,結果還是被放了鴿子,單單這一點兒就足夠被人嘲諷。

  :。: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26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正镶白旗| 博罗县| 石家庄市| 静宁县| 长沙县| 伽师县| 阳西县| 聂荣县| 大港区| 建始县| 峨山| 兰考县| 平利县| 兰西县| 台州市| 长寿区| 久治县| 高平市| 新宾| 怀远县| 磐安县| 巴林左旗| 广丰县| 枣阳市| 大丰市| 成安县| 商南县| 四会市| 霍邱县| 北川| 曲靖市| 湘潭县| 霍州市| 河东区| 徐闻县| 大名县| 云阳县| 汉沽区| 汝南县| 米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