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六章 嬌俏小公主
“哼,你想讓我死,那咱們看看誰先死!”
當王安得知李太后離開乾清宮時對他的那番告誡后,雙目頓時閃過一道兇光,陰沉沉地低語了WwW..lā
王安知道李太后心中對他有著很深的怨念,兩人之間的這個梁子很顯然已經無法解開,成為了不共戴天的仇敵。
由于做賊心虛,王安對李太后的那番告誡十分敏感,認為李太后以后不會放過他,這使得他心中感到非常惶恐。
雖然李太后現在失了勢,但她畢竟是大明的太后,而且曾經養育了朱由校一年,雙方之間怎可能沒有一點兒母子之情?
這可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再怎么說朱由校和李太后也是一家人,而王安只不過是個奴才而已,與朱由校的關系并不算密切,萬一哪一天朱由校和李太后重修母子之情,那么他將遭受滅頂之災。
李太后不會想到,她的這一番肺腑之言會帶來一場性命攸關的災難,不過命運也隨之迎來了轉機。
其實,李太后的那番告誡確實是在警醒王安,雖然她痛恨王安但是卻不希望大明朝局不穩。
在李太后看來,王安并沒有意識到其已經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過錯,既然連她都能意識到王安與東林黨勾結,那么天啟皇帝又如何不知道他所干的好事?難道紫禁城的宮禁就真的如此不堪?
王安更沒有意識到,萬歷朝的馮保就是他的前車之鑒,顯而易見,無論以任何名義想要繞開皇帝而凌駕于君權之上的行為都會招來滅頂之災。
張居正可謂是大明的一代名臣,可結局卻異常悲慘,究其原因就是越過了紅線,與馮保聯手架空了年輕的萬歷皇帝,觸動了萬歷皇帝的君權。
當然了,后世的文人自然不會說張居正凌駕于皇權之上,只會說他當內閣輔之時立下了多少功績,而他之所以會落得一個凄慘的下場是因為小人作祟,以及對萬歷皇帝過于嚴格而使得萬歷皇帝懷恨在心。
這種說法看起來冠冕堂皇,實則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古代封建社會是君為臣綱,萬歷皇帝即便年齡再小也是天子。
張居正先是臣子而后才是輔臣,可他卻對萬歷皇帝乎尋常的嚴格,甚至呵斥和懲戒,哪里還有臣子的本份?
畢竟,萬歷皇帝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那種“不打不成才”的理論如果用到他的身上的話與謀逆何異?能這樣對皇帝的臣子不是權臣又是什么?
從明太祖廢除宰相開始,注定了在大明當權臣的結局是悲慘的,這也是為何有了內閣和司禮監的原因。
明朝的皇帝對政權的態度采取的是分權治國,優待文士,這也才有了文人們施展才華的舞臺,出了眾多的名臣。
明朝的官員可以抗旨甚至頂撞皇帝,但通常都安然無恙,可如果換在高度中央集權的清朝,恐怕早就被砍了腦袋。
別人或許不清楚朱由校,但李皇后可謂是看著朱由校長大的,知道朱由校自幼聰穎,否則不會得到萬歷皇帝的喜愛直接被立為皇太孫。
如果說瑕疵的話朱由校當然也有,與別的皇帝不同他喜歡木器,畢竟皇帝也有七情六欲,這也成為了后世之人攻擊他的罪證,蔑稱其為“木匠皇帝”。
不過,朱由校雖然喜愛木器但還沒有到癡迷的程度,試問天下間有誰沒有自己的小愛好?
經歷最初的驚愕后,朱由校肯定能想到闖宮事件并不簡單,一系列的巧合都表明這是內侍和外臣里應外合的結果。
因此,王安以后的表現就至關重要,要是他能為朱由校忠心耿耿地辦事,那么朱由校會網開一面不計較他在闖宮案時的罪責,可如果王安不知好歹想要效仿馮保,那可就是自取滅亡了。
登基大典結束時已經是下午,年輕的天啟皇帝在眾臣的簇擁下去了清寧宮,接受文武重臣的朝拜。
雖然李太后已經離開了乾清宮,但天啟帝并沒有住進乾清宮而是準備在清寧宮里住上幾日。
天啟皇帝本無意讓李太后去噦鸞宮,可由于以東林黨為的文官集團的反對,他一時間也沒有更好地安置李太后的去處,故而心中倍感歉意,以實際行動告訴世人他沒有逼迫李太后離開乾清宮的意思。
“大人,我們抓到一個冒充內侍的女孩,她自稱是樂安公主,認識大人。”
當李宏宇與周嘉謨等輔臣在清寧宮的便殿里聊天,等待天啟皇帝召見的時候,負責紫禁城防務事宜的滿桂忽然急匆匆地趕了過來,低聲向他稟報道。
由于事關李太后,所以滿桂不敢聲張,親自前來向李宏宇進行匯報。
“樂安公主?”李宏宇聞言微微怔了一下,朱徽媞現在不是應該與李太后一起去了噦鸞宮,怎么會出現在這里?
不過下一刻,李宏宇就不由得搖頭苦笑了一聲,朱徽媞自幼受寵,故而自然有些刁蠻任性,而且膽子也大,因此還真的可能做出這種出格的事情,冒充內侍跑出來湊熱鬧。
考慮到目前李太后的處境,朱徽媞私自離開后宮的事情自然不宜宣揚開來,而且也不適合把朱徽媞帶來清寧宮,否則的話必將使得李太后的處境更加艱難,無論是王安還是東林黨都會因此而緊張,更加猛烈地向李太后起攻勢。
因此,李宏宇悄悄找到與人談笑的趙欣,把朱徽媞的事情告訴了她,讓她幫著在天啟皇帝找他的時候打圓場,然后快步領著滿桂離開。
李宏宇對紫禁城非常熟悉,出了清寧宮后徑直去了協和門外一處親軍值守的四合院。沿途的官員、內侍和宮女紛紛向他躬身行禮,望向這位年輕輔臣的眼神中充滿了敬畏和羨慕。
“告訴你們,你們的編練使大人當年去遼東的時候與蒙古的勇士比武,三場比試下來大獲全勝,打得那些蒙古勇士是落花流水……”
進了院門后,遠遠的李宏宇就聽見了一個銀鈴般的清脆聲音從前方的大廳傳來,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一絲無奈的苦笑,這添油加醋地夸大他當年蒙古之行的聲音的主人無疑就是朱徽媞。
大廳里,一名模樣俊俏的小內侍雙腿盤坐在一張桌子上,興致勃勃地給屋子里圍著的一群新軍將士講著李宏宇的英勇事跡,由于其講述得繪聲繪色,故而那些新軍將士們聽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沒人看見李宏宇進來。
“編練使大人到!”跟著李宏宇進們的滿桂見狀連忙沉聲喝道。
“參見大人!”屋里的軍士聞言這才回過神來,紛紛向李宏宇躬身抱拳行禮,對李宏宇敬畏有加。
由于新軍主要由當年遼東戰場當過后金俘虜的將士組成,故而沒人能想到有朝一日他們能進駐紫禁城成為天子的禁軍,足以揚眉吐氣,光宗耀祖。
當然了,新軍將士們知道帶來這一切的人是李宏宇,李宏宇對他們無疑有再造之恩,使得他們以后能挺著胸膛回到故鄉,不至于因為被俘的往事而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這使得新軍自從建立起就深深地打上了李宏宇的烙印。
李宏宇向眾將士微微頷,然后屋子里的人就紛紛離開,滿桂也知趣地退到了門外,像一尊鐵塔似地守在門口處,他能以一個蒙古人的身份成為守護天子的近臣,已經是大明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公主,您怎么這副裝扮?”等滿桂等人離開后,李宏宇向朱徽媞一躬身,不動聲色地開口問道。
“母后不準本宮出來看熱鬧,本宮只好出此下策。”
朱徽媞笑盈盈地從桌上跳下來,拍了拍小腹后忽閃著一雙靈動的大眼睛可憐兮兮地說道,“大學士,你這里有沒有吃的,近來乾清宮里的飯菜實在是難以下咽。”
“公主稍等。”
李宏宇聞言眼神頓時一黯,他自然已經聽說了李太后在乾清宮里過得并不舒心的事情,因此向朱徽媞一躬身后抬步走到門外,讓滿桂找人去清寧宮給朱徽媞拿些吃的食物來,李太后身邊那些下人的手藝如何能跟宮里的大廚相比。
等李宏宇進門,趁著滿桂的人拿吃的東西過來的時間,朱徽媞纏著他講述海外的奇聞異事,她最喜歡聽李宏宇講海外那些新奇的事情。
李宏宇身為輔臣現在自然忙得不可開交,哪里有心情給朱徽媞講故事,不過既然朱徽媞已經開了口他自然無法拒絕,于是耐下性子給朱徽媞講著海外的風土民情。
朱徽媞雙手支著下巴趴在桌子上,聽得津津有味,她很好奇李宏宇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竟然還知道許多海外的事情,知識異常淵博。
沒多久,滿桂派去清寧宮的人帶了兩個食盒回來,一盒是飯菜,另外一盒是糕點,是趙欣幫著張羅的。
朱徽媞也不客氣,拿起碗筷狼吞虎咽地就吃了起來,絲毫也不顧及她公主的儀態,畢竟她只有九歲只是個孩子,哪里會刻意在乎宮里那么多的條條框框。
另外,朱徽媞在李宏宇面前感到非常輕松自在,故而絲毫不感到拘謹,自然而然地就釋放了天性。
李宏宇見狀不由得暗自搖著頭,認為王安行事有些出格了,再怎么說李太后都是大明的太后,他這樣刁難實在是令皇家的顏面難堪,同時也是一種僭越之舉。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0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