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頭緒紛亂
李宏宇率領著新軍來到文華殿時,文華殿前已經聚集了眾多奉召而來的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以及內侍、宮女,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低聲議論著,氣氛低沉WWw..lā
由于文華殿大殿無法容納下太多的人,故而那些品級較低的官員唯有在殿外恭候的份兒。
人群中,一些衣帽破損、鼻青臉腫的官員顯得頗為意氣風,聚在那里眉飛色舞地談論著,與周圍妝容肅穆的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宏宇知道,那些衣容不整的人肯定就是闖到后宮搶朱由校的東林黨官員,要不然此時也不會擺出一副勝利者的姿態來。
一想到堂堂的朝廷命官與后宮的內侍、宮女廝打在一起的混亂場面,李宏宇就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這哪里還有朝廷命官的威儀?簡直就是斯文掃地!
文華殿內,各部院大臣、勛貴和言官齊聚一堂,聚在一起嗡嗡地低聲議論著今天生的事情,每個人的臉上都浮現出震驚的神色,誰也想到東林黨會來這么一手,而且還成功了。
大殿的御座前,眾托孤輔臣躬身立在朱由校的面前,紛紛對今日東林黨闖宮一事表看法。
方從哲等齊楚浙三黨的輔臣表示要懲處闖宮之人,不過看在其一心為主的份上可以酌情開恩,否則朝廷禮法何存?
何宗彥和韓爌等東林黨的輔臣自然極力為闖宮的楊漣和左光斗等人爭辯,認為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楊漣和左光斗忠肝義膽,為了大明皇權不旁落他人而不顧生死奮勇闖宮,忠心可鑒,不應該懲罰反而予以獎賞才對。
不過,同為東林黨大佬的孫承宗則出人意料地陷入了沉默,雖然他也是東林黨的人但是事先并不贊同硬闖后宮以及誣陷李皇后,畢竟他與泰昌帝感情深厚豈能做出對不起泰昌帝的事情。
可此次行事是東林黨幾大元老共同做出的決定,其目的是挽救東林黨于水火之中,不至于在朝堂上被齊楚浙三黨壓制,故而孫承宗也唯有贊同大家的意見,畢竟他要為東林黨的未來考慮。
朱由校神情冷峻地端坐在御座上,心亂如麻,作為一名十六歲的天子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堪稱優秀,并沒有表現出驚慌失措來,這可是君王的大忌,要歸功高于萬歷皇帝昔日的調教。
對于如何處置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朱由校也沒有拿定主意,作為被擁立的君王,東林黨的這些人自然是有功之臣。
不過,如果就這么放過楊漣和左光斗等人的話如何能服眾?國家立法何在?倘若日后他人效仿的話豈不是會天下大亂?
綜合來看的話,如果用一句話來評價東林黨此次闖宮的事情,那么就是“雖罪無可恕但卻情有可原”,這注定闖宮的東林黨人不會受到嚴懲,而如何拿捏其中的尺寸是關鍵。
由于身后跟著幾名頂盔貫甲的新軍將領,故而李宏宇進入大殿后立刻吸引了殿內眾臣的注意,紛紛轉身望向了他,這使得殿內一時間安靜了下來。
“臣李宏宇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來到朱由校面前后,李宏宇鄭重其事地下跪行禮,心中暗自感到一陣無奈,現在朱由校可是連年號都沒有確定下來。
“臣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跟在李宏宇身后的滿桂等將領紛紛跪在了李宏宇的身后,山呼萬歲。
“李學士平身,從即刻起,紫禁城防務由新軍暫時接管!”見到李宏宇,朱由校心中頓時暗自松了一口氣,無形中感到踏實了許多,然后沉聲下達了諭令。
這并不是朱由校不相信守衛紫禁城的親軍,實在是今天生的事情太過驚世駭俗,令他脊背上涼氣直冒,萬一那些東林黨人懷有敵意的話那么他這個大明儲君可就要死得不明不白了。
因此,朱由校決定對親軍進行整頓,在此之前他需要新軍來護衛紫禁城的安全,實在是不想再度生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
“臣遵旨。”李宏宇聞言向朱由校一躬身,然后站起身向身后跪著的滿桂等人說道,“皇上有令,爾等去接管紫禁城防務。”
“臣等遵旨。”滿桂等人向朱由校磕了一個頭,然后站起身急匆匆地離去,準備接手紫禁城防務的事宜。
“李學士,你是先帝任命的輔臣,如何看待今日之事?”等滿桂等人走后,朱由校開口問向了李宏宇,想聽聽李宏宇的意見。
現場眾人聞言紛紛看向了李宏宇,別看李宏宇資歷淺薄,不如大殿內的眾臣資歷豐厚,但他是狀元出身又相繼立有大功,再加上是朱由校的授課師傅,故而意見對朱由校有很大的影響。
“皇上,臣覺得此事的要點在于闖宮之人有無謀逆之心,以及如何進了紫禁城,只要查清了這兩點那么如何處置也就好辦了。”
李宏宇知道自己這次是躲不過去,像這種重大朝政他身為泰昌帝的托孤輔臣必須要拿出一個態度來,故而沉吟了一下后鄭重其事地回答。
“你覺得何人來查此案為好?”
朱由校聞言不由得微微頷,李宏宇一言直中要害,無論東林黨和齊楚浙三黨如何爭執,說到底還是要徹查此事給天下一個交待,故而開口問道。
“此乃御案,由皇上圣裁!”李宏宇一躬身,神色嚴肅地回道。
顯而易見,李宏宇不想卷入到這次的闖宮事件中去,此事牽涉太大,很難有一個兩全其美的結果,因此屆時肯定不是得罪東林黨就是得罪齊楚浙三黨,這可不是他想要的面對的局面。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李宏宇越少介入到朝堂之上的爭斗越好,這樣的話他就可以在海關司過逍遙自在的日子,京城的那些勢力才不會注意到他。
尤為重要的是,闖宮一案跟其他的案子不同,里面牽涉到了皇權正統的問題,還涉及到了李皇后,因此根本就沒辦法查清楚。
難道要大張旗鼓地去查李皇后不成?李皇后畢竟已經晉升為太后,這樣做法理何在?大明的顏面又何存?
“皇上,臣覺得此案復雜,若要查清的話需要一個處事沉穩、德高望重的人來操辦!”
李宏宇的話音落后,立在殿前的趙欣向前一步,神色嚴肅地向朱由校稟報道,她自然知道李宏宇不宜介入到這起案子中去。
“皇上,臣認為趙學士言之有理,此案若想辦得眾人心服口服,必須啟用資歷豐厚之人。”孫承宗聞言猶豫了一下,然后向朱由校說道,不動聲色地暗中幫了李宏宇一把。
李宏宇、趙欣和孫承宗同為朱由校的授課師傅,又都是狀元和榜眼出身,故而相互間走得比較近。
雖然孫承宗比李宏宇和趙欣年長,但對這兩個后起之秀非常敬佩,尤其是文武雙全的李宏宇更是得到了他極高的評價。
孫承宗曾經對萬歷皇帝和泰昌皇帝說過,他認為年輕有為的李宏宇和趙欣是大明的中興之臣,由此可見對兩人的器重。
如今,闖宮一案牽涉復雜,孫承宗自然不想李宏宇年紀輕輕就涉入到這種注定沒什么結果又極容易在官場樹敵的案子里去。
“臣附議!”英國公張惟賢此時已經看出李宏宇不想介入闖宮一案,因此走上前一步,向朱由校躬身說道。
“臣附議!”緊跟著,武國公和勇國公站了出來,向朱由校表明了各自的觀點。
作為托孤輔臣中僅有的三名勛貴,張惟賢三人自然支持李宏宇,李宏宇再怎么說也算是半個武臣,而且雙方之間關系融洽,在這種時候他們當然要幫李宏宇一把。
“臣附議!”
見此情形,吏部尚書周嘉謨和內閣閣員何宗彥等中立派和東林黨的輔臣也紛紛躬身向朱由校表明了態度。
周嘉謨自然是為了保護李宏宇,而何宗彥等東林黨的輔臣則是對李宏宇比較忌憚,不希望李宏宇介入此案,從李可灼一案中人們已經領教了李宏宇查案的厲害。
方從哲和孫如游等齊楚浙三黨的輔臣聞言不由得暗中對視了一眼,一時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們自然愿意讓李宏宇來查這個案子,不過李宏宇好像并不愿意接手,畢竟沒人愿意成為一枚跟東林黨火并的棋子,尤其李宏宇的利益跟東林黨現在并沒有沖突,恐怕楚黨也不愿意看見李宏宇這個后起之秀卷進這種賣力不討好的案子中去。
“眾位愛卿言之有理。”朱由校環視了一眼周嘉謨等人后微微頷,開口說道,“此事就廷推決議,選出一名德高望重的之臣來審理此案!”
廷推是明朝中后期決定一些重要職位必須要走的流程,其本質自然是臣權與君權的博弈,熊廷弼就是經朝中重臣廷推后選出來的遼東經略人選。
朱由校初登大寶,自然不適合指定人選來審理闖宮一案,故而最好的結果就是交由廷推來決議,讓朝臣們選出一個合適的審案人選來。
“臣遵旨!”立在殿前的輔臣們聞言紛紛躬身應道,不得不說,廷推是解決此事的最好辦法。
對于這個結果,輔臣中自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各自有著自己的心事。
其實,對于東林黨而言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勝利,是一個非常好的兆頭,意味著朱由校并沒有認為東林黨闖宮之舉是謀逆,否則豈會進行審理?直接將楊漣和左光斗等人打入詔獄。
而對齊楚浙三黨來說,這很顯然不是他們希望看見的一個結果,可他們現在又無能為力,畢竟東林黨闖宮之后擁立了朱由校,這就使得事態變得非常復雜,只有在審理案子的時候下工夫。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03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