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托孤
щww{][lā}自從把崔升趕出了京城,泰昌帝的耳根子終于能清凈一會兒了,乾清門再也不會在夜深人靜時傳來哭聲,能夠安心睡上一覺
感到泰昌帝這次病得不輕,東林黨于是抓緊時間來擴充力量,在他們的運作下泰昌帝下詔,將當年因為上疏立儲獲罪的三十三名官員和為礦稅等獲罪的十一名官員重新錄用,并且召回在萬歷一朝因為上疏言事而罷免的官員
這些官員不是東林黨就是與東林黨走的比較近的人,像袁可立、鄒元標、王德完等人都是在這一時間被起用的,使得東林黨在朝的聲勢蓋過了齊楚浙三黨
李宏宇很清楚,現(xiàn)在正是東林黨反攻的開始,畢竟東林黨的不少骨干都已經(jīng)在上次的京察被貶到了地方上,他們被召回京城需要不少的時間
等到明年東林黨的人齊聚京城,那么屆時齊楚浙三黨將被其死死地壓住,尤其是葉向高回京后齊楚浙三黨根本無人能與這位前任內(nèi)閣輔相抗衡
不過,那個時候李宏宇應該已經(jīng)在揚州忙著海關司的事情,京城的派系爭斗他是眼不見心不煩
面對東林黨一波又一波的攻勢,齊楚浙三黨一時間顯得有些束手無策,以前萬歷皇帝在世的善后能夠一碗水端平,使得齊楚浙三黨與東林黨之間雖有爭斗但都沒有傷筋動骨
如今,泰昌帝寵信東林黨,竟然使得五名內(nèi)閣閣員有四個東林黨的人,朝堂上的派系均勢很顯然將會被打破
歸根結底,古代封建王朝的派系爭斗再厲害也難逃皇帝的制衡,一旦皇帝偏向某一派勢力的話,那么對手將遭受滅頂之災
李宏宇對泰昌帝打破朝堂之上勢力均勢的做法感到惋惜,如此一來的話以后朝堂上將無人能制衡東林黨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官場上的派系爭斗會嚴重阻礙朝廷的辦事效率,如果從這一點兒來看的話泰昌帝這樣做也無可厚非,如果東林黨取得壓倒性的政權后那么朝廷的政令會得到有效地執(zhí)行
如果泰昌帝能有萬歷皇帝的手腕,或許他能駕馭得了東林黨,可惜是他已經(jīng)沒有時間來證明他的決策是正確的,病情一步步惡化
九月二十日,正在詹事府辦公的李宏宇接到了泰昌帝的詔令,急匆匆趕往了乾清宮
等到了乾清宮,李宏宇現(xiàn)已經(jīng)有十三名武官員等在乾清宮東暖閣前,有英國公張惟賢,也有內(nèi)閣輔方從哲,皆神色嚴肅地立在那里低聲說著話
李宏宇敏銳地注意到,現(xiàn)場的官大多數(shù)都是東林黨的人,其勛貴有三個,一個是英國公張惟賢,另外一個是武國公穆崇風,還有一個是勇國公劉武,三人分別執(zhí)掌著京城的京軍和親軍,地位尊貴,連官集團都不敢招惹
在剩余的十一人,不是東林黨的人只有五個,一個是浙黨的方從哲,一個是被視為楚黨的李宏宇,一個就是立派的吏部尚書周嘉謨,一個是齊黨的兵部尚書崔景榮,還有一個是浙黨的禮部尚書孫如游
換句話而言,其余的六名官全部來自東林黨,如果再加上尚未到京的葉向高,那么東林黨的官員就有七人之多,其四人是內(nèi)閣閣員
由此可見,東林黨現(xiàn)在在朝的聲勢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齊楚浙三黨的官員加起來也比不上他們
“孫大人,皇上召咱們何事?”李宏宇與張惟賢和方從哲等人打了一個招呼后快步走到一名等身材的東林黨官員身旁,故作狐疑地問道
實際上,當看見趕到乾清宮的這些大臣,李宏宇就已經(jīng)猜到了泰昌帝的用意,病重的泰昌帝十有**是要托孤了,畢竟太子現(xiàn)在尚未成年,需要有人來輔佐,而現(xiàn)場的這些人正好是最佳的人選
“本官也不知”那么那個等身材的東林黨官員聞言搖了搖頭,然后嘆了一口氣說道,“希望是喜事!”
這名等身材的東林黨官員不是別人,正是詹事府的少詹事孫承宗,葉向高的弟子,泰昌帝最為信賴的官員
雖然孫承宗只是少詹事,以前在官場上沒有什么作為,但卻得以出席這種重要的場合,由此可見他在泰昌帝心的重要
由于與孫承宗同在詹事府任職,而且都是教授太子朱由校的師傅,故而李宏宇跟孫承宗的關系非常不錯
與一般的東林黨官員不同,進士出身的孫承宗非常喜歡軍事,對李宏宇在遼東取得的大捷非常欽佩,畢竟那種境況下李宏宇能力挽狂瀾取得一場大捷實屬不易,時常與李宏宇探討軍事知識
而且,孫承宗對新軍的操練非常感興趣,李府一戰(zhàn)使得新軍一舉成名,孫承宗也想訓練出一支如此精銳的部隊
“皇上有旨,宣諸位大臣覲見!”就在李宏宇跟孫承宗說著話時,一名內(nèi)侍走出東暖閣尖著嗓子高聲喊道
聽聞此言,立在門外的眾人紛紛按照級別排好了隊列,神色嚴肅地跟著那名內(nèi)侍進了東暖閣
東暖閣里,泰昌帝倚躺在軟榻上,太子朱由校和李選侍在一旁伺候著,其氣氛顯得有些凝重
“叩見皇上”來到軟榻前,眾位大臣紛紛下跪行禮
“眾卿家平身”泰昌帝蒼白的臉頰上擠出了一絲笑容,伸手示意眾人起身,然后一邊咳嗽著一邊說道,“朕這一病不知何時康復,如今太子年幼,一旦朕大行,諸位大人就是太子的輔佐之臣!”
“太子,給各位大人行禮”說著,泰昌帝向朱由校吩咐道
“見過諸位大人”朱由校走上前一拱手,向李宏宇等人行了一禮
“太子殿下”李宏宇等人連忙躬身,后退了一步給太子還禮,以示敬重
“皇上,您正值春秋鼎盛之際,又有天命護體,一定能安然康復”隨后,張惟賢向泰昌帝一躬身,宏聲說道
“皇上,您多憂了,以后太子由您親自教導,臣等從旁輔佐”方從哲聞言跟著說道,與萬歷皇帝相比泰昌帝實在是年輕
“朕的身子朕自己知道”其余的大臣剛要開口安慰泰昌帝,泰昌帝一伸手制止了他們,咳嗽著說道,“諸位以后就齊心輔佐太子,朕看來是無法實現(xiàn)先帝興大明的心愿,唯有寄望于太子”
“父皇乃真命天子,必將長命百歲”朱由校聞言連忙跪在軟榻前神色悲哀地說道
“太子,你還年輕,要多聽輔臣們的教導,只有這樣我大明才能繁榮昌盛”泰昌帝笑了笑,一臉慈愛地向朱由校說道,他只有兩個兒子活到現(xiàn)在,故而對朱由校和朱由檢倍加愛護
“兒臣明白”朱由校的眼淚頓時順著眼簾就流了下來,連連點著頭
“諸位大人,你們都知道,李選侍服侍朕多年,當年太子妃薨后朕就有意立其為妃,只是一直未能實現(xiàn)”
泰昌帝聞言微微笑了笑,然后抬頭望向了躬立立在軟榻前的眾臣,開口說道,“朕不想像先帝那樣,直到臨死也不能給李選侍一個名分,故而朕決定立李選侍為皇后,三日后是良辰吉日,舉行冊封大典”
“皇上!”李選侍微微一怔,好像沒有想到泰昌帝會做出如此決定,隨后眼眶一紅掉下了眼淚,看來泰昌帝是想要在臨終前給她一個名分,只有這樣以后在宮才不會受到欺辱
現(xiàn)場的眾臣聞言不由得相互對視了一眼,認為泰昌帝此舉太過意外,按照常理來說大行皇帝的大喪之年宮里是不辦任何喜事的,其自然包括冊封皇后的典禮
不過,如今泰昌帝病重,太醫(yī)院的御醫(yī)們束手無策,看樣子時日無多,如果此時以禮制為由反對的話無疑會加重泰昌帝的病情,這可是大逆之舉,必將受到外界非議和詬病
尤為重要的是,如果把泰昌帝氣出個好歹來,這可不是誰能承擔的責任
“皇上,三天期限是否太過著急了一些,皇后大典乃天下難得一見的盛典,需精心準備”作為禮部尚書,孫如游遲疑了一下后打破了現(xiàn)場的平靜,開口試探性地說道
“三日足矣,禮部現(xiàn)在即可籌辦此事,事急從權,一切從簡”泰昌帝搖了搖頭,咳嗽著向?qū)O如游說道,“孫大人,此事你多多操心”
李宏宇聞言臉上流露出一絲黯然的神色,泰昌帝之所以如此著急地給李選侍舉行冊封大典,很顯然是擔心他死后此事會被群臣抵制,而且還擔心活不到那個時候,天知道他的病情何時就惡化了
“臣遵旨”既然泰昌帝已經(jīng)下詔,那么孫如有此時已經(jīng)毫無選擇,向泰昌帝一躬身后應了下來
現(xiàn)場眾臣見狀再度對視了一眼,然后紛紛閉口不言,他們與朝堂上的那些官員不同,由于位高權重所以都有著各自的矜持和氣度,行事也都有分寸,很少做那種不計后果的事情
“孫少詹事留下,其余愛卿退下吧”泰昌帝見眾臣都沒反對,心不由得松了一口氣,然后開口說道,他現(xiàn)在想見的人自然是情誼深厚的孫承宗
李宏宇等人聞言躬身后退了出去,把孫承宗留在了東暖閣,每個人的心情都顯得有些沉重,泰昌帝的境況不容樂觀,估計是挺不過去這一關了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400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