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權馭大明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僵持不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僵持不下


  推薦閱讀:  ?  轉眼間,年關將近,京城里逐漸籠罩起了喜慶的氛圍,年味兒漸濃。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持續(xù)發(fā)酵,朝堂上的官員們圍繞著是否開啟海外貿(mào)易一事的爭吵達到了頂點,支持和反對海外貿(mào)易的官員都想在過年前取得壓倒對方的優(yōu)勢。

  雖然很多官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反對萬歷皇帝開啟海外貿(mào)易,但萬歷皇帝執(zhí)掌朝政近五十年自然也有不少親近的官員。

  所以在海外貿(mào)易一事上萬歷皇帝并非孤家寡人,那些與萬歷皇帝關系密切的官員自然會支持海外貿(mào)易的事情,與反對的官員們在朝堂上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辯,由于情緒激動雙方差一點就在御前大打出手。

  原本,支持萬歷皇帝的官員們由于人數(shù)上的劣勢在這場風波中處于下風,被那些反對的官員打壓得透不過氣來。

  不過朝堂上的局勢很快就發(fā)生了變化,在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情形下,齊黨忽然加入到了支持萬歷皇帝的陣營中,成為了支持開啟海外貿(mào)易的主力。

  緊跟著,楚黨和朝堂上的一些小派系也相繼成為了海外貿(mào)易的支持者,與反對海外貿(mào)易的浙黨、東林黨等派系的官員在朝堂上形成了對峙之勢。

  如果從大的地域方位來看,支持海外貿(mào)易的官員主要來自大明的北方和中部,而反對海外貿(mào)易的官員主要來自南方,以浙黨和東林黨為主的江南的官員為主。

  之所以會發(fā)生這樣的情形自然是因為利益的趨勢,江南的商業(yè)無疑是最為發(fā)達的,南方的商賈不僅在大明商界處于主導地位,而且也是海上走私商人的主體。

  因此,江南出身的官員自然要維護當?shù)厣倘说睦妫@也與他們自身的利益休戚相關,不希望海外貿(mào)易啟動,這樣一來將對江南商界形成巨大的沖擊,而且海外走私的生意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按照常理,海外貿(mào)易的主導者應該是江南的商人才對,可海關司這次卻出人意料地開出了配額,北方商人占八個,南方商人占十二個,大大削弱了江南商人的影響力。

  尤為重要的是,海關司成為了海外貿(mào)易的管理機構,掌管海關司的人是萬歷皇帝的女婿,這就使得偷稅漏稅變得非常不容易,官員們也無法從中撈取好處,自然會引發(fā)官場的反對。

  至于反對者們所秉持的各種反對由頭,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維護洪武皇帝定下的朝貢貿(mào)易這個祖制,以及大明帝國的威嚴,實際上不過是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的借口罷了,在利益面前那種真正想要維護大明禮法的官員已經(jīng)不多了。

  對于官場的各派勢力而言,在萬歷皇帝執(zhí)意要開啟海外貿(mào)易的情形下,最好的結果是把海關司交給戶部,由戶部和地方衙門共同主導海外貿(mào)易一事,這樣的話他們就能介入此事。

  當然了,萬歷皇帝肯定不會把海關司交給文官們,那樣的話他想要通過關稅來充實內(nèi)庫的愿望就會化為泡影。

  與后來年輕的天啟皇帝和崇禎皇帝不同,萬歷皇帝執(zhí)掌江山近五十年,早已經(jīng)摸透了朝中文武大臣們的秉性,自然不會被朝臣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有一年,大臣們曾奏請萬歷皇帝在京城開發(fā)水田,寫奏表的臣子妙筆生花,把開發(fā)水田的美好前景說的天花亂墜。

  結果萬歷皇帝問那些寫奏表的臣子,南方氣候溫和而北方氣候干燥,要是碰上干旱水田怎么辦?

  這使得那些臣子頓時啞口無言,一場鬧劇由此結束,倘若當時萬歷皇帝真的御準了在京城開發(fā)水田,那么后世的文官一定會把罪責歸咎于萬歷皇帝。

  崇禎皇帝登基后,在以東林黨為主的文官們的勸說下撤掉了由宦官擔任、“作惡多端”的稅監(jiān),結果浙江茶稅由數(shù)萬兩降為不足十兩,令崇禎皇帝是大跌眼鏡,后來不得不又重新啟用稅監(jiān),照樣要倚重宦官來辦事。

  故而,萬歷皇帝決然不會交出海關司的主導權,那樣的話他的心血可就要白費了。

  如果文官集團能眾志成城的話,那么還有可能迫使萬歷皇帝改變主意,把海關司劃歸戶部。

  可惜的是,文官集團內(nèi)部派系叢生,并非鐵板一塊,這就使得文官集團在對待海關司一事上自然而然發(fā)生了分裂,齊黨和楚黨等派系的官員自然不希望看見江南的商賈一直主導大明的商界。

  故而,這場是否開啟海外貿(mào)易的爭端逐漸轉變成為了朝堂上的黨派之爭,各派系都想趁著此事打壓敵對派系,并趁機從中壯大勢力。

  如此一來,萬歷皇帝的壓力肯定就減少很多,他非常樂意坐山觀虎斗,讓朝堂上各派系斗個你死我活,然后他在出面收拾殘局。

  故而,真正能駕馭天下的皇帝并不害怕黨爭,能游刃有余地通過黨爭掌控朝局,萬歷皇帝正是如此,那種一團和氣的朝局反而是皇帝們最為擔心的,這意味著朝臣們將會鐵板一塊,不利于皇權的統(tǒng)治。

  李宏宇對朝堂上的這番爭斗并不感興趣,因為他知道萬歷皇帝現(xiàn)在牢牢掌控著朝局,故而別看朝堂上各派系現(xiàn)在斗得不可開交,到最后肯定是萬歷皇帝一錘定音來結束這場紛爭。

  故而,李宏宇也就不理會京城的消息,專心投入到新軍的整編事宜里去,按照他的計劃軍營里的這三千名士兵將成為新軍的士官,是他從遼東部隊千挑萬選出來的兵頭。

  雖然貴為新軍編練使,不過李宏宇并沒有舒舒服服地待在房間里,而是跟隨著士兵們一起操練,一起吃大鍋飯,他很清楚一個健壯的體格對他日后的仕途大有裨益,否則很難承受住高強度的公務。

  很快,軍營里的士兵們發(fā)現(xiàn)李宏宇這個大明的新科狀元非常得平易近人,并沒有表現(xiàn)出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

  李宏宇不僅鍛煉體格,與此同時還親自給士兵們授課,教授那些目不識丁的士兵們認字,為此特意引入了西夷的字母作為漢語的拼音。

  士兵們學得很起勁,因為他們要想成為尉官的話必須要經(jīng)過考核,而考核中有筆試的部分,如果不識字的話就無法通過筆試。

  再者說了,能得到大明堂堂的狀元授課可是一項無限的榮耀,多少讀書人想求李宏宇賜教都沒有這個機會,士兵們自然不想錯過了。

  新軍之所以會分為兩支部隊,是因為它們的作戰(zhàn)方向和作戰(zhàn)目的不同,滿桂為首的部隊將在日后組成西征軍,主要練習西北和西域地區(qū)的作戰(zhàn),而白誠為首的部隊將組建水師,練習水戰(zhàn)和登錄作戰(zhàn)。

  隨著萬歷皇帝頒旨封李宏宇為新軍編練使,滿桂和白誠的兩支部隊也得到了正式的番號。

  在李宏宇的建議下,滿桂的部隊被萬歷皇帝命名為“振武”,軍旗是一只仰天長嘯的黑狼,白誠的部隊被萬歷皇帝命名為“鎮(zhèn)海”,軍旗是一條紅色的飛魚。

  李宏宇請來的那些教官來自西北和沿海地區(qū),都是有著豐富作戰(zhàn)經(jīng)驗的武官和士兵,不僅可以給新軍士兵們講解當?shù)氐臍夂蚝偷乩憝h(huán)境,教授他們作戰(zhàn)的技巧,還能知道對手的戰(zhàn)法和習慣。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薩爾滸之戰(zhàn)明軍之所以大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后金軍隊情況的不了解,以至于被后金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與大明其他的官員不同,李宏宇很重視情報和后勤的善意,為此特意在新軍訓練中開設了情報和后勤的課程,教授新軍這兩個方面的知識。

  在李宏宇設定的新軍軍制中,各級部隊的中樞為司令部,司令部下轄四大部門,即情報司、參謀司、后勤司和內(nèi)務司。

  其中,情報管探查敵情以及肅反奸細;參謀司管制定作戰(zhàn)計劃和訓練計劃;后勤司負責保障輜重物資;內(nèi)務司管理軍紀。

  對于李宏宇設定的這個軍制萬歷皇帝感到非常新奇,他還是第一次看見有人把軍隊各部的職責劃分得如此詳細。

  尤為令萬歷皇帝感到驚訝的是,李宏宇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晉升體系和流程,這就使新軍的部隊避免成為某個將領的私軍,武官們由此意識到他們效忠的是朝廷而不是某個將領。

  實際上,對于任命李宏宇為新軍編練使以及水師總督一事,朝廷里有些官員認為李宏宇雖然在遼東取得了兩場大捷,打得努爾哈赤遷都逃竄,但他畢竟太過年輕無法擔此重任。

  與文官們相比,朝堂上的武官尤其是那些都督一級的高級將領對此事頗有微詞,李宏宇的年紀和資歷都不合適執(zhí)掌新軍和水師,要知道打仗和治軍可是兩回事。

  不過,由于海外貿(mào)易的事情鬧得朝堂上風風雨雨,所以對李宏宇的質疑聲就顯得無關緊要,沒有引發(fā)京城官員們的關注。

  誰讓李宏宇在遼東戰(zhàn)場大放異彩,如果不用他來統(tǒng)領新軍和水師的話誰又能有這個資格呢?要想取代李宏宇,最起碼也要在遼東戰(zhàn)場打一場大捷才能服眾。

  先不說后金軍有多不好對付,單單李宏宇在遼東將士心目中的威望就使得那些想要染指新軍和水師的官員知難而退,他們很難代替李宏宇在遼東將士心中的位置,那么也就無法真正掌控全軍,屆時與后金軍開戰(zhàn)豈能打贏?

  看過《權馭大明》的書友還喜歡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390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