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用心良苦
八月中旬,李如柏率領鴉鵲關的明軍抵達了沈陽城,受到了城內百姓的熱烈歡迎,此時鴉鵲關明軍攻下赫圖阿拉的消息已經傳遍了遼東,使得遼東軍民士氣大振。
為了等待李如柏的到來,李宏宇、熊廷弼和汪可受等遼東大員依舊留在沈陽城,并沒有返回遼陽,悉數出城迎接凱旋之師的到來。
李如柏的到來使得熊廷弼暗中松了一口氣,鴉鵲關明軍將士精神抖擻,士氣高昂,正好使得缺兵少將的熊廷弼手里有了一支可與后金一戰的部隊。
兩天后,熊廷弼和汪可受等遼東大員啟程返回遼陽,畢竟遼東才是他們辦公的場所,再加之沈陽距離后金太近,萬一后金出兵偷襲沈陽的話那么大明遼東指揮中樞可就完了,因此他們自然要待在遼陽了。
李如柏率領著鴉鵲關的中軍留在了沈陽城,而鴉鵲關左軍則隨著熊廷弼等人去了遼陽,遼陽的兵力先前已經快被李宏宇抽調得所剩無幾,此時自然需要補充。
既然李如柏選擇留在沈陽,那么李如楨自然沒有再待在沈陽的必要,率領著李家的子弟去了遼陽,等待著萬歷皇帝召他回京城的詔令。
李如楨之所以會來遼東,是因為朝廷的官員希望他能守住鐵嶺,如今鐵嶺已失,那么李如楨這個鎮遼總兵自然沒有再留在遼東的必要了,因為遼東有李如柏這個遼東總兵足矣,兩人的官職實際上是重疊的。
實際上,李如楨這次能從遼東全身而退要感謝李宏宇,如果不是李宏宇親自在鐵嶺坐鎮并下達了撤軍的命令,那么就該李如楨來守鐵嶺,如此一來鐵嶺淪陷的罪名就由李如楨來扛,肯定要被投進大牢。
熊廷弼離開沈陽的第二天,沈陽城迎來了京城的貴客,萬歷皇帝派來督察換俘事宜的欽差風塵仆仆地趕到了沈陽城。
李宏宇早就猜到萬歷皇帝會同意換俘,畢竟在薩爾滸大戰時俘虜的都是明軍的精銳,如果能換回來的話對增強明軍的力量大有裨益。<>
同樣,李宏宇也相信努爾哈赤肯定會贊同換俘,要知道七千多人占到了女真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間,努爾哈赤絕對無法忽視如此多的人數,他要想補充七千八旗兵可不容易。
不過令李宏宇沒有想到的是,此次帶隊前來遼東的督察換俘事宜的主官竟然是壽寧公主府的駙馬冉興讓,通常來說大明的駙馬都會渾渾噩噩的過完一生,根本不會被朝廷派遣差事。
當然了,冉興讓與別的駙馬不同,他有一個受萬歷皇帝寵愛的妻子,故而萬歷皇帝對他是另眼相待,進而被李宏宇說服同意讓冉興讓來執掌海關司。
萬歷皇帝把冉興讓派來自然有著深意,既然冉興讓將來要與李宏宇在海關司共事,那么就提前讓兩人在官場上接觸。
與此同時,萬歷皇帝不希望朝廷里有人在換俘的事情做文章拖李宏宇的后腿,故而讓冉興讓來送給李宏宇一個人情。
除了冉興讓外還有兩名皇差,一個是都察院的御史,另外一個是六科的給事中,其中都察院的御史是東林黨的人,而六科的給事中是浙黨的人。
朝堂上浙黨和東林黨的官員最多,在諸黨中根基最為深厚,勢力也最為強大,因此東林黨和浙黨要派他們的人來遼東督察換俘了,暗中都想找李宏宇一點兒麻煩,畢竟李宏宇現在還沒決定投靠楚黨還是東林黨,所以還是抓一些李宏宇的小辮子在手里為好。
另外,遼東的三名主官都是湖廣人氏,而汪可受和熊廷弼是楚黨的人,李宏宇又與楚黨走得很近。
這已經引發了朝堂諸黨的不安,從利益的角度來說沒有哪個黨派愿意坐視楚黨的崛起,故而一定會或多或少地找麻煩打壓李宏宇。
不過,讓那些想動李宏宇的人感到失望的是,萬歷皇帝對李宏宇非常袒護,不僅讓冉興讓擔任此次皇差的主官護著李宏宇,而且還以圣旨的名義肯定了李宏宇放棄鐵嶺是明智的選擇,如此一來鐵嶺的事情就無法傷到李宏宇。<>
冉興讓抵達沈陽城后向李宏宇宣讀了萬歷皇帝的圣旨,在圣旨上,萬歷皇帝同意與后金換俘,贊同李宏宇從鐵嶺撤軍,給李宏宇加官進爵讓其兼鴻臚寺右少卿。
而且,讓李宏宇沒有想到的是,萬歷皇帝在圣旨上還提到了娜仁托雅,同意李宏宇納娜仁托雅為妾,并冊封娜仁托雅為“彩霞郡主”,享受與皇室郡主一樣的待遇,以示對幫助大明打了鐵嶺之戰的內喀爾喀部的恩澤。
見萬歷皇帝同意了他與娜仁托雅的婚事,李宏宇不由得松了一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有人以后在娜仁托雅的事情上做文章陷害他,有了萬歷皇帝的這道圣旨他可就免除了好后顧之憂。
由于此次俘虜的后金軍戰俘太多,故而李宏宇將其分別關押在沈陽和遼陽,冉興讓等人已經查看了遼陽城關押的后金軍俘虜,都是青壯年的女真人,并沒有發現濫竽充數的現象。
“李巡撫,這次鐵嶺之戰你可是立下了大功,皇上要是知道有那么多的俘虜肯定龍顏大悅。”等查看完了沈陽城關押的后金軍俘虜后,冉興讓笑著向李宏宇說道,這些俘虜可以證明李宏宇在鐵嶺打了一場大勝。
“這是將士們奮勇作戰的結果,與本官沒什么關系。”李宏宇不以為意地笑了笑,向冉興讓說道,“再者說了,忠君報國是我們當臣子的本分,豈敢居功。”
“李巡撫,換俘的事宜還望盡快完成,皇上說了,等此事完結后讓你雖本駙馬回京述職。”冉興讓自然知道李宏宇是在客套了,于是笑著望向李宏宇,“不僅皇上,皇太孫也非常想念李巡撫。”
“駙馬放心,本官一定盡快完成換俘事宜。”
李宏宇聞言嘴角閃過一絲不易覺察的苦笑,看來他比預想的還要早離開遼東,隨后不動聲色地回答。<>
他原本還想在遼東多待一些時間安排好更多的事務,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了,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盡人事,聽天命。
等冉興讓查看完了沈陽城的戰俘,李宏宇給努爾哈赤寫了一封信,提議雙方換俘,七千多后金八旗兵換一萬六千多名薩爾滸之戰被俘的明軍。
李宏宇之所以知道后金薩爾滸之戰俘獲了多少明軍,得益于鐵嶺之戰,俘獲的后金軍將領清楚明軍的戰俘數。
值得一提的是,明軍的戰俘已經被努爾哈赤打散編進了八旗里,成為了八旗女真人的奴隸,過著豬狗一樣的困苦生活。
雖然這次換俘中看上去后金吃了虧,不過李宏宇知道努爾哈赤別無選擇,七千后金八旗兵肯定比一萬六千名明軍的戰俘對努爾哈赤更加有用,一旦錯過了那么努爾哈赤將后悔不已。
趁著等努爾哈赤回信的時機,李宏宇大力整頓沈陽城官府和軍隊的風紀,這也算他對遼東所做出的最后貢獻,沈陽城現在是抵御后金的橋頭堡,不容有失,否則遼陽將處于后金軍隊的威脅中,整個遼東都將危亦。
開原,總兵府,議事廳。
努爾哈赤召集了后金的高官權貴,把李宏宇寫來的換俘書信交給了他們,讓其逐一傳閱。
很快,現場眾人分為了兩派,代善和皇太極、額亦都、何和理、扈爾漢等正白旗和正紅旗、鑲紅旗的將領自然支持換俘,畢竟被俘的八旗兵屬于正白旗和正紅旗,他們當然希望那些俘虜能回來。
其余五旗的將領則明里暗里反對換俘,認為這樣做的話將增強明軍的實力對后金不利,實際上這不過是一個借口而已,由于那些戰俘已經編入了八旗中,故而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旗中少了兩千多年輕力壯的勞動力。
在他們看來,被俘的是正白旗和正紅旗的人,要換俘就讓代善和皇太極手下的正紅旗、正白旗以及鑲紅旗來換,憑什么要讓別的旗把那些戰俘給吐出來?
努爾哈赤自然清楚其余五旗將領的心思,把那些戰俘分給諸旗后就相當于諸旗的財產,故而他們自然不想把那些人給交出來了。
不過,努爾哈赤知道現在并不是計較這些蠅頭小利的時候,現在后金軍需要增加兵員以應對明軍將來的軍事行動,不得不說,李宏宇先前的一系列舉動給了他不小的心理壓力。
表面上,李宏宇用七千后金俘虜換取明軍一萬六千俘虜,后金好像吃了大虧,不過如果從雙方補充兵力的難易來看的話,后金其實還占了一個便宜,很顯然明軍補充一萬六千兵員要比后金補充七千兵員容易。
故而,努爾哈赤很快就叫停了因為換俘一事而爭吵不休的兩派將領,下令準備與明軍換俘,讓各旗把薩爾滸大戰后分到的明軍戰俘交上來,答應以后再有掠奪的人口優先分配給除正紅旗、正白旗和鑲紅旗以外的五旗,這才結束了眾人的爭吵。
為了避免在換俘一事上發生不必要的麻煩,努爾哈赤特意叮囑八旗的將領,讓他們如實把明軍戰俘送回來,在此期間不得虐待,否則要軍法從事。
李宏宇已經在信里說的很清楚,換俘前他會派員來來查看明軍戰俘的情形,如果明軍戰俘在努爾哈赤接到他的書信后被虐待甚至殺害,那么他將終止這次的換俘儀式。
如果換做被人,努爾哈赤絲毫不會把這個威脅放在心上,很顯然換俘是經過萬歷皇帝首肯的豈能輕易就終止了?
可李宏宇就不同了,不僅是萬歷皇帝面前的紅人,而且還非常有主見和魄力,說不定真的就會終止了換俘。
與此同時,李宏宇也歡迎努爾哈赤派人來查看后金戰俘的境況,看看他們是否受到虐待和殺害,雙方在換俘一事上所處的地位無疑是平等的。
努爾哈赤最為擔心的就是生性沖動的莽古爾泰,因此議事結束后特意留下他進行叮囑,讓他不要壞了換俘的事情,否則必當受到懲處。
由此可見,努爾哈赤對此次換俘一事異常看重,七千多后金戰俘在戰場上可是一支不容忽視的軍事力量。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388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