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七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推薦閱讀: ? 鐵嶺城,總兵府,后院會客廳。
金臺石跪在大廳中央,雙手反綁在身后,神色顯得異常嚴肅,引得下人們遠遠地張望著,交頭接耳,竊竊私語。
“金貝勒,你這是何意?”
李宏宇走進大廳后把金臺石扶了起來,招呼跟在身后的滿桂給金臺石松綁,安慰金臺石說道,“勝負乃兵家常事,本官不是那種不通情理之人,貝勒勿需如此。”
“巡撫大人,卑職有罪。”
金臺石聞言臉上頓時面露愧色,再度跪了下來,不無慚愧地說道,“巡撫大人神機妙算,努爾哈赤的兩個兒子確實逃回了赫圖阿拉,卑職犯下了大罪,私下放了他們離開。”
“什么?”李宏宇聞言裝出吃了一驚的樣子,“貝勒為何要如此做。”
“稟巡撫大人,皇太極是卑職的妹妹的兒子,卑職實在無法向他下手,故而放他們走了。”金臺石苦笑了一聲,以頭觸地說道,“卑職自知犯了大錯,故而愿意接受大人的任何懲處!”
原來,金臺石按照李宏宇的命令,率領一千葉赫部士兵在從鐵嶺通往赫圖阿拉的路上設伏,成功截住了狼狽向赫圖阿拉逃竄的代善和皇太極,而兩人身邊加起來也不過三四百八旗騎兵而已。
由于代善和皇太極手下的騎兵已經在鐵嶺之戰中打得精疲力竭,故而根本就不是金臺石的對手,只要金臺石一聲令下,以逸待勞的葉赫部士兵就會把代善和皇太極的手下全殲。
不過,皇太極畢竟是金臺石的親侄子,金臺石對皇太極下不了死手,經過皇太極的哀求后,看在妹妹的份兒上最終網開一面放了他和代善。
顯而易見,皇太極不可能拋下代善,否則即便回到赫圖阿拉也會受到外界的鄙夷和非議,金臺石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成全了皇太極。
“本官只知道布楊古貝勒與努爾哈赤有著殺父之仇,沒想到努爾哈赤是你的妹夫!”
聽了金臺石的解釋后,李宏宇故意表現得十分意外,隨后沉吟了一下后扶起了金臺石,一邊解著他手上的繩子一邊鄭重其事地說道,“此事的責任在本官,如果本官知道皇太極是你的親侄子絕對不會派你前去設伏,這種甥舅相殘可不是本官所希望看見的。”
“謝巡撫大人開恩。”金臺石聞言心中頓時一陣感動,知道李宏宇沒有追究他罪責的意思,連忙開口道謝。
“金貝勒,你一路奔波辛苦了,回去歇息吧,伏擊的事情莫要再提,就當代善和皇太極沖出了你們的伏擊。”
李宏宇笑了笑,安慰道,“本官已經向朝廷上了奏表,此次鐵嶺之戰你們葉赫部與喀爾喀部當居首功。”
“謝巡撫大人。”
聽聞此言,金臺石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去,向李宏宇一躬身后離去,他最為擔心的就是自己放走代善和皇太極影響到葉赫部,不過由此看來他的擔憂是多余的,李宏宇并不是那種落井下石的人。
望著金臺石離去的背影,李宏宇的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絲笑意,如果金臺石向他撒謊的話,那么他肯定要趁機敲打金臺石一下。
不過,既然金臺石老老實實地向他坦白了一切,那么他自然要好生安撫,與放走代善和皇太極相比李宏宇更在意的是金臺石的忠誠。
實際上,李宏宇豈能不知金臺石與皇太極之間的關系?他之所以讓金臺石去伏擊就是為了讓其放皇太極一馬。
皇太極可是后金的第二位大汗,滿清的開國皇帝,如果他在鐵嶺之戰死了或者被俘的話那么肯定將引發一連串不可預知的連鎖反應,這或許是好事,但也可能是壞事。
努爾哈赤晚年最寵愛的是第十四子多爾袞,多爾袞的文韜武略比皇太極更甚一步,皇太極一旦有事,那么屆時無人能制衡多爾袞,多爾袞肯定會登上汗位。
而且,皇太極一死的話努爾哈赤勢必更加小心,那么其在位時間很可能會延長,這就給年幼的多爾袞繼承汗位創造了有力的條件。
相對于皇太極,李宏宇更忌憚現在比他還要小上幾歲的多爾袞,當年滿清之所以入關逐鹿就是多爾袞力排眾議定下的決定,乾隆皇帝稱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如果不是努爾哈赤死的時候多爾袞才十五歲,那么以皇太極的出身很難奪得汗位,畢竟皇太極的母親是金臺石的親妹妹,葉赫部與建州部可謂是一對不死不休的老冤家。
實際上,努爾哈赤死之前最中意的繼承人是次子代善,代善不僅諸子中最為年長,而且戰功赫赫,手握兩紅旗重兵,在當時后金軍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可惜的是代善與多爾袞的母親有些不清不楚的關系,又沒有什么太強的名利心,為了私心也好,為了后金的大局也罷,他選擇支持與其并肩作戰多年的皇太極繼承汗位,這才使得皇太極脫穎而出。
因此,無論是皇太極還是代善,李宏宇都不希望現在就滅了他們,那樣的話事態的發展將變得不可控,失去了代善和皇太極的制約后勢必將多爾袞推到后金大汗的寶座。
這才有了金臺石前去設伏的事情,雖然金臺石和努爾哈赤水火不容,但私下里與皇太極的關系卻不錯,否則歷史上皇太極也不會在金臺石陷入絕境的時候苦勸他投降。
所以李宏宇知道金臺石肯定不會殺了皇太極,十有**會放走皇太極和代善,這樣一來金臺石就有把柄落在他的手里,他再大度地安撫一番勢必令金臺石心生感動,為之效力。
除此之外,李宏宇既要通過此事向努爾哈赤示威,告訴他自己能夠輕而易舉地除了他手下的兩大貝勒,同時也是表達出善意,為將來的換俘做準備。
李宏宇相信以努爾哈赤的智商,一定不會認為他事前不知道皇太極與金臺石之間的關系,很顯然李宏宇是故意放了皇太極和代善一馬。
金臺石離開后不久,李志忠和柴時秀來向李宏宇辭行,他們要趕回鴉鵲關參與李如柏對赫圖阿拉發動的進攻,是明軍騎兵的主力。
“切記,此次出戰不可輕敵,一切要以火器部隊為主,保護火器部隊是你們的第一要務。”
李宏宇有些不放心,鄭重其事地叮囑李忠在那個和柴時秀,免得兩人年輕氣盛爭功冒進,少了兩人麾下騎兵的保護李如柏手下那些火炮的處境可就危險了。
“大人放心,我等定當謹記教誨,以任務為重。”李志忠和柴時秀聞言向李宏宇一躬身,高聲抱拳回道。
原本,李志忠和柴時秀心中頗為輕視李宏宇這個年輕的遼東巡撫,不過鐵嶺一戰使得兩人對李宏宇刮目相看,心服口服,這可是明軍在遼東取得的戰果最為輝煌的一場大捷,兩人對李宏宇的用兵佩服得五體投地。
除了李志忠和柴時秀,鐵嶺的游擊將軍吳貢卿也來向李宏宇辭行,負責押送第一批后金軍俘虜去沈陽城。
按照李宏宇的安排,鐵嶺的駐軍將與沈陽等地的駐軍換防,畢竟鐵嶺一戰使得參戰的明軍一方的部隊傷亡慘重,故而李宏宇當然要進行換防了。
被俘虜的那七千余名后金軍俘虜也要分批被押往沈陽等地看押,李宏宇特別進行了強調,要好生安置那些俘虜,千萬不能讓那些俘虜死了。
當然了,李宏宇這樣做并不僅僅是因為人道主義,還因為以后的換俘,多一名后金俘虜至少能多換一名明軍俘虜。
另外,李宏宇也想在后金軍中樹立起善待俘虜的名聲,畢竟他與后金遲早會有一戰,屆時他的這個名聲無形中能瓦解對方抵抗的斗志和決心。
雖然如此,但李宏宇也并不是一味地善待后金軍,他也有他的底線,對于那些手上沾有無辜百姓鮮血的后金將領和士兵自然不會放過了,準備在沈陽城將其公開處決。
令李宏宇感到有些遺憾的是,雖然此次鐵嶺之戰也俘虜了一些新附軍,但新附軍的兩大將領李永芳和劉愛塔則在混亂中逃走,沒能將其抓住,否則這一戰就完美了。
駐軍輪換的同時,喻成名也緊鑼密鼓地對開原和鐵嶺地區的百姓進行遷徙,開原城雖在后金軍隊的手里但城里的后金軍隊卻閉門不出,生怕明軍攻城,這使得明軍可以從容轉移開原地區的百姓。
原本,按照后金軍一貫的做法,攻下一地后首先掠奪當地的百姓。
不過開原是遼北的軍事重鎮,努爾哈赤要在開原進行經營自然不會劫掠一番離去,否則的話開原地區可就沒人供后金軍驅使了。
再加上那個假遼東巡撫在開原城失陷后率軍去了鴉鵲關,吸引了努爾哈赤的注意,故而努爾哈赤并沒有掠奪走開原地區的百姓,只是派人到各個村鎮去管理。
隨著鐵嶺之戰的結束,那些派到各村鎮去的后金官員紛紛逃進了開原城,任由明軍把當地的百姓帶走。
看過《權馭大明》的書友還喜歡
(https://www.dzxsw.cc/book/102229/531387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