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袁術稱帝
大漢再起之無限征途亂世風云第二百五十九章袁術稱帝卻說孫策一連拿下江東四郡,如今只余豫章陳友諒,廬江劉勛未下。豫章背靠荊州,陳友諒有有劉表相助,實力強大。劉勛亦是久居廬江,兵力雄厚,二處皆難迅速攻下。
故此孫策從張昭之策暫時先停止進軍,好好消化了四郡,再圖他地。
卻說袁術聽聞孫策入江東之后,一路之上連戰連捷,橫掃江東諸路諸侯,以三千之眾到如今數萬之師,儼然已成氣候。
更兼近日來,袁術此處來了黃巢的使者。說是黃巢愿奉袁術為帝,以青州兵馬遙相呼應。
袁術也是聽聞近日劉備領兵討伐黃巢,可黃巢麾下兩員大將朱溫、朱元璋二人合力,遏止住了劉備的兵鋒。
起初劉備兵分三路,分別由關羽、張飛、還有自己三人各領一支兵馬,三路一齊共伐青州。誰知張飛這一路卻被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夜襲大敗,死傷慘重。
劉備這一路對戰朱溫,絲毫沒有優勢。關羽那一路也一樣遇上了葛從周,打了幾個月,也是各有勝負。
不過青州本就被黃巾肆虐的殘破不堪,自是比不得徐州富庶。徐州雖遭曹操屠殺一次,可畢竟底子還在,要比青州強出太多。
黃巢三路兵馬雖然都不劣勢,可卻也禁不起劉備這般消耗。故此朱元璋向黃巢獻上一計,讓黃巢假意奉袁術為帝,請袁術封自己為齊王,并且求袁術從后領兵北上討伐徐州,兩面夾擊,共破劉備。
袁術本人志大才疏,野心勃勃,偏偏家世又好。如今占據江淮富庶之地,麾下兵馬三四十萬。近日其麾下大將孫策又入江東,討平江東數郡之地。
而且坊間早有傳聞孫策乃是袁術義子,而且當年孫堅搶先攻入洛陽,將傳國玉璽藏起。后來孫策將玉璽獻給袁術,請袁術稱帝,并且想讓袁術收自己為義子,將來自己好有機會成為太子。
故此袁術說是現在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也不為過。而且袁術要稱帝的事情,近兩個月來也是傳的頗兇,袁術亦是不停找些陰陽師來查看風水,似乎準備定都修殿,登基稱帝了。
黃巢此間若是認袁術為帝,到時候說不定還能獲得袁術的資助。而且青州與江淮壓根不搭界,袁術根本管不到自己,自己還是青州的土霸王。而且自己頭頂上還有個袁術吸引火力,這可比自己單干強太多了。
于是黃巢也就從朱元璋之策,派使臣前去勸袁術登基稱帝,并且表達了想要投靠袁術的意愿。
袁術也因為此事,將麾下諸位大臣全都召集在一起,想要商量商量關于稱帝一事。
卻說袁術將麾下大臣盡聚在一起,當先出言道:“昔漢高祖不過泗上一亭長,而有天下;今歷年四百,氣數已盡,海內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歸。更兼麾下帶甲百萬,上將千余,霸有南方。吾以為當應天順人,正位九五。爾眾人以為何如?”
主簿閻象聽袁術所言連忙跪地言道:“主公萬萬不可!昔周后稷積德累功,至于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猶以服事殷。霸王宰執天下,一朝殺義帝,逐高祖,而諸侯俱背,身死人手。明公家世雖貴,未若有周之盛,亦未有霸王之威。漢室雖微,未若殷紂之暴也。況且漢帝劉協,霸于北方。近聞其收二都,平賊逆,實有光武之相,此事決不可行!
袁術大怒道:“吾袁姓出于陳。陳乃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應其運。又讖云:代漢者,當涂高也。吾字公路,正應其讖。又有傳國玉璽。若不為君,背天道也。古語云: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合該我袁家代漢而立也!”
史思明此時聽袁術所言出列跪地道:“稟主公,如今漢室衰微。自劉協即位以來,天怒人怨。十三州各地兵禍不斷,更兼天災頻發,實乃亡國之相。先有黃巾之賊叛亂,又有董卓奸佞造逆,實乃炎漢將亡之意。今劉協小兒雖偶有小勝,滅得李傕、郭汜等董卓余孽?蓞s如秦二世平陳勝、吳廣一般,實乃回光返照,氣運將盡。陛下德才兼備,實力雄厚,更兼應和讖緯,實乃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全據。吾以為主公當盡快登基稱帝,以安天下百姓苦思明主之心,吊民伐罪,平定偽漢。”
史思明此言一出,當真是一言激起千層浪,袁術麾下不少大臣紛紛進言袁術當登基稱帝。
袁術聞言大喜,便從史思明之言于壽春登基稱帝,遂建號仲氏,改元青龍,又立臺省等官,乘龍鳳輦,祀南北郊,立馮方女為后,立子為東宮。
接著袁術又封兄長袁紹為趙王,青州黃巢為齊王,徐州劉備為魯王,漢中張魯為宋王,成都劉紀為蜀王,荊州劉表為楚王,幽州公孫瓚為北平王,兗州呂布為陳王,兗州曹操為魏王。又封麾下史思明為燕國公,袁崇煥為越國公,孫策為吳國公。
接著袁術又差人送詔書于晉陽,令劉協退位,自降漢王,則自己可不發兵北伐漢國。
袁術登基之事一出,天下大驚。劉協麾下皇甫嵩、朱俊二人連上數奏,求發兵直搗壽春,執袁術于殿前。
劉協對此也頗為無奈。畢竟袁術離自己太遠,根本飛不過去打袁術。而且袁術這個人向來自以為是,袁術稱帝這件事劉協絲毫不奇怪,反而還在意料之中,只是沒有想到袁術會稱帝的這么快罷了。
不過劉協暫時打不了袁術,也不代表會放任袁術這么囂張。劉協當即令狄仁杰擬詔給懟回去,稱袁術乃篡漢逆賊,所有漢室忠臣皆當奮力討之。
放開劉協這里不談,再說其他勢力。袁術大封各路諸侯,詔令一下,青州黃巢、兗州呂布二人搶先呼應,受詔稱臣。而曹操、劉備二人卻直接將使者逐出,當即向袁術宣戰。
至于袁紹、劉表等與袁術不合者,卻都不作反應,既不受詔,亦不宣戰,模棱兩可。
而張魯、劉紀等離得較遠的勢力,則是對于袁術的詔書置若罔聞,只管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至于江東的孫策,則卻不同于歷史上那般直接與袁術撕破臉皮,反倒是受封吳國公,奉了袁術為帝。
隨著袁術稱帝事件的持續發酵,局勢變得更加詭異起來……
(https://www.dzxsw.cc/book/100752/53642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