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中產階級才有望上名校
自從開完家長會后,李明軒老人就期待著老師能來家訪。可是一直沒有接到電話通知。他實在等不到消息就給王一薇打來電話。
“什么?訪過了?那他們為什么不到我家來,我女婿還專門讓我和老師討論一下當前的中國教育……”李明軒說。
他說,“那天回家后,我們全家先開了一個會,我們把問題分成了幾大類,我還在筆記本上一一做了整理,他們為什么偏偏不到我家來?”
“叔,老師不去說明你家淵博學習好,表現好。老師家訪的學生大都是差生還有中上水平段的學生。”王一薇在電話里勸慰著老人。
“這些老師,真是……唉……”李明軒嘆了口氣,頗感失望。
他們居住的三室兩廳兩衛的新式樓房,是學區內四年前才蓋起的新房,是這一帶有名的天價樓盤,名叫“未來之星”。
小學入學前,他們全家在這里買了房子,這套房子的價值遠遠不止房子本身,而是背后有紫華市實驗小學的指標。
有了這個指標,陳淵博的小學求學之路順風順水。
在未來之星小區里,學生成群,他們來自國各地。小區里大大小小的托管班、培訓班、補習班無孔不入,這里每天都充斥著童年的歡聲笑語。
一旦遇到孩子放學,嘰嘰喳喳的吵鬧聲真讓李明軒老人有些受不了。這些孩子就跟一窩蜂一樣涌向電梯間,好幾次他都沒能擠進電梯。
“孔融從小就知道讓梨,你們上個樓都要搶著上……唉,現在的孩子怎么越來越沒禮貌了……”有時李明軒在電梯外抱怨著。
“孔融是誰?孔融是誰……?你們知道嗎?”有個高個子男生故意問電梯里的同學。
“不知道!”異口同聲。電梯門合上時傳來他們咯咯咯的笑聲。
李明軒哭笑不得。
一放學小區院子里就沸騰了,操著全國各地口音的人們跟遛狗一樣會下樓遛孩子。未來之星小區到底有多少孩子?業主也頗為好奇,可打聽了一圈,有人說有4000多個,有人說比這個數字還要多。
物業公司只統計住房并不統計孩子,未來之星小區居住的人年年有走的,年年有新來的,這里的孩子究竟有多少,沒人能說得清。但這里的歡聲笑語卻從未中斷過。
給王一薇打電話時,李明軒已將外孫送進了智超補習學校,在寬敞明亮的三居室里,他先是翻看了一會報紙,然后才通了電話。
陽光透過明亮的窗戶灑向房間,植物無聲的進行著光和作用,美好生活的因子就像一個個小精靈,在陽光里交歡著,舞著。老人看了看金邊手表,接孩子的時間還早,便索性下樓到小區院子里去吸新鮮空氣。
人工湖邊的健身器材上幾位老人正在聊天,他們說和都是方言,你一句我一句從新聞說到養生,從保健說到教育……李明軒駐足聽著。
一位精神矍鑠體型偏瘦的老人說:“如今中國農村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了。我兒子在農村上小學時,一個學校幾百名學生,而現在到了孫子上小學時學生卻少得可憐。”
這位老人說:“村辦小學都合并了,那校園建設得跟城市都沒區別,教學樓、塑膠操場、健身器材應有盡有,非常漂亮。可是學校里沒人啊,幾個村的小學合到一起,六個年級才7個學生、8個老師……”
“現在農村對教育資源浪費太嚴重了。你看,新建的小學哪個不是村上最好的建筑?可是,怪了!沒人……”一位胖老頭說,“很多事情都是牛噎馬不噎,有鍋盔沒牙,有牙沒鍋盔……”
胖老人繼續說:“現在別說村里沒孩子,就連大人也都進了城,整個村子一個接一個看不到人,家家大門緊鎖。我上次回了趟老家,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到處都是半人高的野草,一個人走,心里還蠻害怕。”
“人都進了城,自然就把娃帶進了城。城里好學校是有限的,娃們到城市上學能不成問題嗎?然后咋辦……就開始拼爹。哪個爹能靠得住?是進城的農民工嗎?”瘦老頭問。
“野葡萄栽進花盆——山氣未褪。”胖老頭笑了笑說,“農民工肯定不行。”
“中產階級!只有中產階級才能在大城市擁有資源。”瘦老頭說,“所以,也只有這個階層才在教育資源上,享受到得天獨厚的條件。”
“這就決定了他們能比農村孩子走很多捷徑……讓這些連名小校、名中學校門都找不到的農村學生考名大學,這不就是天方夜譚嗎?”瘦老頭反問。
兩位老人鏗鏘有力的討論,吸引了好些人的圍觀,除老人外,一些孩子的媽媽也參與其中。李明軒聽得很認真,他覺得兩位老人說得都不無道理。
“如果孩子出生后連受教育都不公平了,那么,將來一定是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還是那句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瘦老頭兒說。
他接著說:“現在看來,這種教育想再扳回去是很難了,以前,家長還沒有覺醒,對孩子學習的管理很松散,現在,幾乎所有家長都跟瘋了一樣,非要讓孩子躋進名小學。”
“名校就那么幾個……再說,上名小學真的就那么重要嗎?以前的孩子小時候成天都在玩……”還沒等胖老頭兒開口,另一位老人插了句嘴。
“這是兩碼事,玩和學是兩個時代的童年生活,不能拿過去的孩子和今天的孩子做類比,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情景。”瘦老頭兒立馬反駁。
他說:“如果現在去一般的公立幼兒園和小學,小初升時,根本就沒有機會進好的中學!在紫華從公立中學考上北大、清華這類名校的機會,基本都被壟斷在幾家重點高中里。
現場的人都在認真地聽著,這瘦老兒喘了口氣接著說:“而這些重點高中的名額,又基本被民辦初中的孩子提前預定了。所以,只有上好的小學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這樣以來,那農村孩子就不會有太多機會了……”李明軒終于忍不住了,參與到討論當中。
“是啊,好學生也得遇到好老師。好學生在找好老師,好老師也在找好學生。”瘦老頭說,“問題是,城里的好老師和農村的好學生,根本不可能相遇,他們從一開始就在兩個軌道運行。”
“農村最好的老師早都進城了。農村的好學生也被好老師挖到城里了。”胖老頭兒說。
“不對!你說的是初中和高中,我說的是小學……”瘦老頭兒說。
“唉!人生不外乎三個階段:小時候活的是父母的人;長大后活的是自己的人;老了后活得是子女的人……你說,這么小點孩子不靠父母靠誰?”胖老頭兒有些無奈。
他半開玩笑地說:“以后這農村人就別生娃,應該讓中產階級去生孩子。你說,農村人生那么多孩子干啥?連個好學校都上不了,長大后又是新的睜眼瞎,難道這些家長一輩子農民沒當夠?還要再生個農二代、農三代……”
現場一片唏噓。話說到這個程度就再也沒人反駁了。
李明軒突然想起了清代文學家、史學家趙翼的一首詩: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努力就能改變命運嗎?努力充其量也就算那“三分人事”,對外孫陳淵博而言,另外的“七分天”到底是什么?
李明軒看了看表朝智超補習學校走去。路上,他仍然琢磨著那幾位老人的談論的話題,如果真是“三分人事七分天”的話,那么,和那些農村孩子們比,他外孫樂樂顯然是優秀的。他覺得,外孫身上流淌著中產階級最為優秀的血液……
“嘎!”一輛送快遞的電動三輪車猛的將車剎住。“
老大爺,您走路怎么就不看路呢!”快遞小伙出了一身冷汗。
“噢!對,對不起……”李明軒這才將思緒拉回現實。
在補習學校擁擠的樓道里,李明軒并沒有看到外孫陳淵博。而是看到了正要下樓的付子傲。紫華市實驗小學考完期末試后,還沒有正式放假,補習班的課程已經開始了。
“付子傲!”他叫住他問:“樂樂呢?我怎么沒看見他?你們不是一個的班嗎?”
“樂樂?”付子傲撓撓頭有些疑惑,然后問,“是不是陳淵博?”
“是。陳淵博!”老人說。
“他被老師留下了,罰他錯一改三。”付子傲指著另一個教室說,“我們教室下節課別的班要上課,他在隔壁9號教室。”
李明軒輕輕推開9號教室的門,外孫和另外一名男生正被老師罰做作業。他一臉委屈,眼里含著淚水,一個勁的用筆在作業本上胡亂劃著,對老師的處罰他顯然是排斥的。
“樂樂……”李明軒走到他跟前問,“你作業沒做完?怎么回事?老師為什么就只罰你們兩個?”
一連串的問題讓陳淵博不知如何回答。一滴滾燙的淚水掉在作業本上。
這時,剛接了一杯水的女老師陸梓萌走了進來。短發,金絲邊眼鏡,皮膚白皙,格外干練。
“陸老師,我家樂樂,不,陳淵博他怎么了?是作業沒完成嗎?”李明軒問。
“是的。我們除了課堂作業和練習冊外,每天還要發兩道‘每日一練’的題目,他上周練習冊里面的錯題太多,按我們學校的教學要求,需要改正并再練習三遍,‘每日一練’也得補做。”陸梓萌說。
“可是,孩子他似乎有些不愿意……都掉眼淚了……”李明軒說,“他長這么大,從來還沒有因為學習哭過。這孩子內向,臉皮薄……”
“叔,我們是以‘學習為主、成績為王’的。”老師說著走到陳淵博跟前問,“陳淵博,你有什么問題嗎?是不是哪道題不會做?不會就隨時問……”
陸梓萌說:“讓你們留下來把作業做完,其實是幫助你們還賬,要不,這和下周的作業積攢到一起,你們肯定就做不完了。咱們每節課都有知識點,一節課跟不上,以后就都跟不上了……”
陸梓萌又轉身給李明軒說:“現在他們在我們學校學習的內容,已達到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和六年級第一學期的程度,要是他們都能跟上,那么三個學期之后的小升初點考,也就不會有什么問題。”
“老師是幫助你們完成作業的,不要難過。小升初考試時,在考場上可是誰也幫不了你啊……”陸子梓說著在陳淵博頭撫摸了一下,又對李明軒說,“叔,你看,家長是不是到外面先等一下……”
他看了看默默掉淚的外孫,只好走出教室將門帶上。
(https://www.dzxsw.cc/book/100723/535498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