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1 原委
楊慧麗只覺得自己今天過得挺郁悶,她只覺得上班這幾年屬今天過得最累。
事前,她可沒想到這看似輕松愉快的活兒會這么麻煩這么悲催。
規范化培訓來得太突然,可以說對于方方面面的影響都挺大。早在規培通知文件下來的時候,省里幾家衛生系統的高校的頭頭腦腦湊一塊兒開了個會,最后給省衛計委和教育廳發了一份申請。畢竟規培實施會影響就業率,更悲觀的甚至讓醫學生看不到未來,甚至影響招生率也不無可能。
當然,是真的假的在乎這些不知道,但是他們肯定在乎自己的政績,但是這些硬指標完不成,那政績肯定差了很多。
這些人合計著這鍋不能只讓自己背,外加著畢竟是第一年規培,就想著跟上級主管部門政策和支持。
不過申請發上去,泥牛入海般沒了下文。打聽幾次,衛計委和教育廳的相關負責人都回復說他們把文件上報了,可是上面沒回音,他們也不能越級給什么答復。
各學校等不到消息,都以為這事兒沒戲了,所以都根據自身情況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相應地做出了各自的舉措。
就像中醫藥大學實施了增加留校名額,增加保送研究生的數量等來保障規培的順利實施。
這作用有限,卻也占著寒門學子以及高素質人才流失的大義,所以這樣的行為也被衛計委和教育廳認可了。
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各學校已經進入畢業收尾階段,馬上發畢業證了。省衛計委和教育廳給學校轉發下來國家衛計委和教育部聯合下發的文件。
文件上原則性同意各個學校的激勵方案,并表示衛計委與下級的委屬高校,教育部通過教育部與各部委溝通以后,從這些學校爭取到一些保研的名額,根據各校的情況配給這幾所高等醫科院校。
已經到這個時候,各單位的招生工作也早已結束。沒條件再增加招生的學校得跟主管部委說明理由,有條件的也得重列招生計劃什么的。
畢竟是跨部委跨部門的操作,所以盡管各個環節都已經加班加點地操作了,可還是拖得太久了。眼下各院校的畢業考試都結束了,激勵政策才真正敲定落地。
不過即便這是件好事兒,各個學校也都心照不宣地沒做大肆宣揚。
這天上掉餡餅的事兒百年一遇,總有些人會動些心思,外加著各單位也都有關系戶要照顧。中醫藥大學名義上分到了二十個名額,可是真到了醫務科這里,最后能落到普通學生頭上的名額,一共也只剩下了九個。
就算這點名額,也不包括那幾個委屬名列的醫學專業的名額,那些全都被一掃而空從后門發出去了。
至于剩下的九個名額,都是省內高校的名額。
當然,省里的高校也有兩家985,都是直屬部委級別的。不過這些學校倒也支持兄弟單位,都提供了大把的名額,哪怕所有的9個名額都報一家院校他們也肯接收,也沒對專業進行限制。不過雖然只要是省內的院校都可以申請,但是跨專業申請的話就很難申請免考了。文件上說了,具體招生考核方案由對方學校決定與實施。
反正這幾家學校都是醫學專業的,估計也沒什么人會跨專業報考,所以省內的各大院校都大方地表示同意只要能通過各自學校的招生考核,他們都無條件接收生源。
當然這不過是場面話。
沒一個教授愿意帶非本專業的考生,跨專業的考生缺少系統的基礎知識,帶起來麻煩。
說來,事倍功半的事兒誰愿意做呢?
所以所謂的考核方案就很微妙了,楊慧麗看到這文件,一下子就想到很關鍵的一點:這所謂的考核,說簡單也簡單,說難可能就比一月份的統考還難了。
要是沒門路的考生跨專業投報,不管是筆試還是面試,想把申請人刷下來太輕而易舉了。
刷下來,你還挑不出錯來,真要埋怨也只能埋怨自己笨。
人家學校態度很端正呀:機會給你了,我們不小氣也沒虧待過學生。但是你自己不爭氣考不過去,很遺憾沒能達到我們要求的標準,我們也不能委屈了教授不是?
所以,明智一些的學生想也知道肯定還是挑著省內的醫學院校報名,也意味著剩下這些名額基本也只能是省內這幾家醫學院校出了。不管留校讀研還是換個學校讀研,估計也就是這幾個學校的事兒。
所以,這幾天的院務會,不管是教務處還是研究生處都在為這個忙活著,調劑班級人數、調整教授
不管內定還是公平分配的名額,總得有個能看過眼的方案實施才行。至少表面上還得做到“公平”,哪怕是內定給哪個了,這也得讓人覺得這名額就該給他,至少也得盡可能不讓人懷疑到他才行。
所以教務處看著那些內定的名額。量身定做出一份像模像樣的方案,在校務會上通過以后,就抓緊時間統計情況,篩選出最終的結果。
除了這樣的表面功夫,還得再修煉“內功”,不是哪個走后門的都是學霸。甚至有些還有點不學無術,所以除了教務處還有學生管理處都加班加點地忙活著,從成績到檔案一一翻檢修正著,生怕被舉報了卻沒時間修改,那就被動了。
至于剩下的這幾個名額,那就簡單多了,按著條條框框,把學生綜合起來拉張表從上往下選就是了。
批文下來太晚,雖然像改畢業考試成績、改考績檔案什么的已經加班加點去做了,領導們卻也怕百密一疏再出點什么意外。
領導也明確表態,為保障畢業工作平穩有序地進行,把規范化培訓順暢進行下去,最終的名單在批準公示之前,相關部門以及相關人員必須要做好保密工作。尤其是各個候選人,不管是愿意接受推薦的還是不愿意接受推薦的,一律要求他們簽署保密協議——很簡單的法子,畢竟他們還有畢業證書學位證書以及有些在留校序列里面的,怎么都能拿捏得住他們。而且嚴防他們在公示前看到其他被推薦人的信息。
當然,等著名單批復以后,按照規定在網上和學校的公告欄都要進行公示,有心的話怎么也能查到相關信息。
不過網上公示這事兒自不必說,哪個人也沒可能整天盯著省廳和省衛計委的網站。
就算學校的公示欄,估計也沒多少人會去關注,甚至都到畢業了都不知道公示欄在哪兒的也大有人在。
公示期就那么幾天,過后公示撤下來就安全多了。這樣做,自然也就把出現風險的可能降到最低。
真要公式前弄得連掃地阿姨都知道詳情,指不定哪個心理不平衡的公示期就打電話舉報,最后倒霉出來圓場或者背鍋的還不是自己這些人?
不過公示期結束,成了既成事實,那誰再說什么也沒太大用了。
除了保密,再就是放出來的這幾個名額也必須得做到真正的公平有序,讓人完全挑不出錯來才行。
領導也發話了,按著名單一個個地往下排,不管是同意還是拒絕的,只要活著一律得到現場;哪怕真的死了,也得有復印的死亡通知書備案。
按著現行的政策,徐毅的積分高居候選人的前三甲,所以楊慧麗這才一遍遍地打電話聯系讓他過來。
不過時間太緊,她也聯系不上徐毅,所以她就自作主張先把徐毅的事兒放著,先辦別人的手續。
當然,保研這事兒看起來很美,可是楊慧麗也發現一個怪現象——今天被叫來簽署保研協議的人,大半對讀研這事兒并不很上心。
也就只有那些后門弄過來的,早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歡喜地拿著表格一板一眼地填好交上來。
說實話,那幾個最好的委屬院校的保研名額讓楊慧麗都覺得眼熱。那可是最好的醫科院校最頂級的專業,可想而知每年考研時候這樣的名額有多搶手。要是真憑實力,估計這些人沒一個真能考得上,他們原本就不愁工作的事兒,規培本來就難不住他們。這有機會獲得更好的資質,那自然也就不拿著那留校什么的當回事兒了。
排排坐吃果果的事兒說不上論資排輩,可也得挑著品學兼優的人來。最后根據方案篩選下來,除了內定的,剩下的名額大半都落到那些留校的學生身上。
畢竟既然要談到公平,總不能說因為這些人選擇了留校,就該把機會留給那些落選者吧?
所以綜合下來,能進這候選名單的大半都在留校名單里面。
想到這里,楊慧麗雖然理解,卻也有些恨恨不平。
這明明是好事兒,為啥一個個都這樣?
有背景的輪不到自己指手畫腳,只是拿著表格他們填寫完交上來就算完事兒,特省心。
剩下這么八九個名額,真的是公平分配擇優錄取,沒任何的黑幕。可是被叫過來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猶豫不決,東問西問的拿著文件摳字眼兒。
說來這保送研究生明明是好事兒,怎么一個個的都不領情呢?甚至有兩個人沖動點的,還一臉悲憤地問自己是不是留校的名額被取消了,是準備拿這玩意兒糊弄自己的!
楊慧麗是又好氣又好笑,還得耐心給他們解釋。
就這樣還有個出門時候看自己的眼神兒都不大對,明顯能看出他還有些懷疑。
害得自己趕緊再把他叫回來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免得這人想差了再搞出點事兒來。
這一個個受了委屈的是什么心態?這可是比當初他們得到名額留校免規培,來簽就業協議時候差遠了。
那時候一個個這叫滿面春光,喜氣洋洋,嘴里更是好話說了三千六,從學校到領導……就差著把CCTV也列入感謝名單了。
要是就這樣也還好,可是這些個留校的人只要是被叫來的,除了一個猶豫了好半天最后選了本校的心胸外科的研究生,剩下的就沒一個考慮保研這事兒。
除了聯系不上的徐毅還有這么個名額空閑著,剩下的八個名額就按著表單順序往下排,一個個地叫過來。結果自己叫來一個,解釋安撫個半天,人家就說自己堅持留在附屬醫院,暫時不考慮讀研究生。
合著自己這么一大氣,全白忙活了!
那就算,再叫下一個。
這有留校機會的這樣,可是大半沒撈到留校名額的,過來之后也都猶豫之后放棄了這難得的機會。他們寧可咬著牙接受規培,也不愿風風光光地再去讀書了。
就這么前前后后叫過來接近四十個學生,才把那八個名額分光。
至于這幾十號人,楊慧麗除了要解釋條款,還得跟這些人再簽保密協議,這才從早上一直折騰到這會兒。
這一天忙下來,楊慧麗感覺自己這嘴皮子都薄了一層。
她也暗自慶幸,幸好自己之前就考慮到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做候選名單的時候,備選人名單拉得夠長,要不然自己還得再去接著篩選候選人,那事情就麻煩了。
這一個個選擇就業放棄保研的情況要是讓外人知道,如果放在以前,估計會有哪個專家跳出來說什么短視……
不過放在以前的話,哪兒來的這么多麻煩?
留校的名額少,保研的名額更少。而且絕對用不到這么麻煩,想要這名額的學生真的能擠破了腦袋。今時不同往日,今年的情況,還是太特殊了。
這樣報送研究生的機會看起來誘人,卻也只是對往年而言。實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好工作的,有個繼續讀研的機會,那也算用技術和時間來換取一份希望。
今年的話,這保研名額看起來仍然可口,但更可能只是美味的毒藥。
各行各業就業難,畢業等于失業的大環境不是靠著各大高校公布的高就業率能改變的,醫療行業也免不了如此。
單從中醫藥大學的幾所附屬醫院來說,就算是兒科、皮膚科這樣的冷門科室,每年招人時候,博士生的簡歷都收到厚厚一疊,擠破腦袋想進來的人都能從科室門口拍到門診部的大門口。
如果真的保研出來也就是個小碩士,哪兒來的什么競爭力?
更何況那時候也可能規培全面鋪開,自己再熬完規培,找個還不如留校的工作那才虧大發了。
所以,這也是除了走后門的看不出什么,那些留校的大半看著挺心動,可猶豫了半天基本都拒絕推薦的原因。
沒辦法,一個嫌再讀書耽誤時間,還是免不了規培,自己現在留在附屬醫院,顯然更好,寧可以后讀在職的研究生就好了,畢竟那時候不管是經濟能力還是人脈都比現在好。在職讀研壓力小,醫院又承認學歷,真是賺著錢就把書讀了,一舉兩得。
現在是試點,不過接下來的幾年這規培全面鋪開肯定勢在必行。
哪怕讀個協和的研究生,出來也可能趕上規培,還得這么走一遭——更何況這些學生也沒選擇協和的機會。
而且,規培中心也沒可能留下所有的規培生。這規培結束之后,大部分人必將再次失業,還得找工作。
有幾個敢拍胸脯,自己肯定能找到比幾家附屬醫院更有吸引力的醫院?
學生最多也就是閱歷差點,沒哪個是真的傻子。不是根本不擔心工作的,哪怕免費讀研,也沒那么多人會繼續深造。
甚至對有些沒留校的,這也沒什么吸引力——畢竟讀研是三年,規培也是三年,但是規培還有機會留在規培中心。讀書也怕畢業還得再規培,也可能找不到工作。
但是,現在去規培,還有一個好處。
這要是三年后規培全面推開,那醫療崗位的缺口就會非常多,自己的就業機會就會明顯增加,這概率要比買彩票的中獎率高多了。讀研不可避免地給家庭增加負擔,出來萬一還得被抓去規培,那等規培結束出來肯定還是就業難。
這么折騰幾年下來,除了給學校創造了就業機會,給相應的領導創造政績,對自己有什么好處?
所以,這叫來的愿意選擇讀研的,基本上都是那些沒攤上留校名額,之前有考研經歷卻沒考上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這才是天大的好事兒。
這些人,或者家境殷實,或者壓根也不打算從事臨床工作,也未必拿著規培當回事兒,甚至某些人把讀書當成一份穩定的工作也說不定。
楊慧麗回想這一天的見聞,也不由得暗自感嘆——現在學醫真特么不是條好路。
本來就有上學周期長,讀書累,就業難的問題。再來個規范化培訓,算起來比起其他行業至少得讓家里多養個六七年。
現在這社會,有這條件的有多少呢,有著條件的又有幾個父母肯讓孩子學醫?
尤其醫患關系緊張的當下,動不動就來個傷醫事件,甚至是殺醫事件更是傷了從業者的心。
明明靠技術吃飯的醫療,也硬是被歪曲成了服務行業。
真是……服務你妹呀!
喜歡服務,你們都找特殊行業去看病呀。
只要你大方花錢,那些人服務態度絕對更好!
(https://www.dzxsw.cc/book/100710/535199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