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方向
現在沒了人頭稅,有農業稅,不過籽種化肥,乃至農藥柴油什么東西都漲價了。
農業的低收益,連農民都看不過去了,村里能蓋起新房的,沒一家是單靠著種地來的。
這樣的背景下,靠村民自己來投資基礎建設什么的,無疑太過困難了,畢竟這基礎建設不能產生經濟效益,而設施建設又面臨著投資回收慢的特點這更使得投資顯得難上加難。
徐毅想的是,自己這店怎么也能創造一定的價值,那樣再把額外的收益投入到家里的建設。
至于虧本,有著空間的存在,徐毅不相信自己真的能有任何的虧損。
今天的每一分投資,總會在不遠的將來連本帶利地收回來。
假設真的沒了空間,那只要自己誠信經營,合法經營再不濟也能稍有斬獲吧。
相比而言,這春種秋收的農業勞作,風險未必就比開這么個店鋪小了多少。
畢竟自然環境可不是空間里面,能夠風調雨順無病無災地保證收獲,更不是今天種下,澆一瓢水等到明后天就能有所收獲。
只有依靠技術,以及良好的種植管理技術才能把農業生產的風險降低,獲得豐收。
徐毅這樣想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相比而言,常平村的總面積并不小。
當初動員了山里的山民出山,安置到全縣的各個村屯以后,縣里一股腦地把村子周圍一大片山林全都劃給了常平村。
那時候,可以說常平村這里就差不多有上百平方公里的土地——盡管大多數都只是山地。離著村子近的這些更是因為大煉鋼鐵被砍伐殆盡。
不過等到保護區成立以后。現在的村界基本上就是以白龍河為界。以西以北的一片山地,外加著村子周圍的一小片平地,差不多十幾二十平方公里的范圍。
比起別的鄉村而言,這樣的面積已經相當大了,可惜這么多年來,山多地少能夠有效利用的面積不足,這反倒成了常平村致富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了。
村里的地在徐毅回家的路上,上下游可以分成兩片。
上游不過三四百畝的面積。而下游則是當初攔截水庫以后,低洼的沼澤地被開墾出來的低洼地——差不多面積有五百多畝。
總的耕地面積連一平方公里都不到,只占了村面積的不到百分之十。
所以,村里才對修建水庫有這么大的熱情。
他們都以為這水庫修好了,下游也能用水,這樣就不用指望那點兒地來種植谷子和玉米來填飽肚子了。
不過讓村里人沒想到的是剛剛斷流,一場大雨造成水庫的嚴重淤積,這水庫沒發揮作用就已經失去了作用。
生產隊的年代,因為沒水源,所以這地大多都只種植一些黃豆和玉米之類的作物。而且趕上雨水多的年頭往往這還容易因為積水而爛根、倒伏什么的,造成嚴重的減產。
這些年水稻收益高了。所以村里這些低洼地直接也改成了水田,不過沒有水源這地只能靠著抽水來灌溉。
尤其這幾年,每到水稻插秧的時候,大多天干地旱,一年下來,光抽水一畝地都得差不多百來塊錢。
同樣的道理,等到雨水多的澇年頭,這地里的積水又放不出去了。
基本上各種支出加起來,這一畝地差不多就得個七八百塊,這要是承包地的話,又得個六七百塊的地租款。
一畝水稻的產量在一千斤左右,就算好點的地塊也不到一千一百斤。
按著現在的水稻價格基本上也不到兩千塊錢,本地一般是油菜和水稻兩作,再加上油菜一年能收入差不多三四百塊,一畝地能給農民帶來的收益也不過才一千多塊錢,再多也不到兩千塊錢。
這要是承包來的田,那最好的結果也才五六百塊一年。
而且這樣的計算還只是一種理想化的計算結果,沒算上農民自己吃用的消耗部分。
所以單靠種田的效益,別說投資,就算在這個物價飛漲的社會生存都存在很大的問題了,所以自己村里那些荒山也只能由著它們繼續在那里撂荒,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可想而知對于資金的需求會有多大的缺口,只靠自己一個人,只怕去搶銀行都賺不到這么多的錢。
當然,窮有窮的過法,富有富的過法。
就像最初,他想著的是自己考個醫科大學,能夠保障村民們更加健康,再用自己的工資想辦法來建造一個苗圃,栽培出一些速生樹種,在實現荒山綠化的前提下能盡快地給村民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來。
相對而言這樣的做法雖說有些慢,不過總歸是在潛移默化地給村民們增收。
或者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總能讓自己和身邊的一部分人擺脫貧窮,過上相對體面的生活。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而現在,有了空間的存在,徐毅就有了更多的想法,用更少的的投入更快地讓村民們實現富裕。
不過現在有了空間,很顯然一個至少能夠種植的空間將對自己的計劃有著重大的調整和改變,如果不怕這空間暴露,那么只要很短的時間就能讓周圍的山上種滿經濟作物。
當然,這樣的風險是徐毅不能承受的,那樣只怕不被送去切片也落不到什么好的結果——一切還得從長計議。
不只是貧困,村里自然還有別的問題——比如說勞動力的流失、環境以及居住、出行等等問題。
這些都得一點點地解決,遠不是一時三刻就能解決的,也不是徐毅這一個店能夠賺到的錢就能解決的。
所以。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群策群力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村里的事情籌劃了半天。徐毅又想到自己以后在這樣的發展路線上應該扮演什么角色的問題。
總歸要在村里發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而要做好這些,自己所欠缺的一些相關知識,總要有個辦法來解決。
或者之前有些決定,自己也有些倉促了。
不過還好,這機會應該還有,到那時候再做決定吧,而這就得看這店里收益情況是否能夠滿足自己的需求了。
而且還有幾個月的時間。這總得有時間來準備相應的考核才行。
想到這兒,徐毅不禁苦笑一聲——這繞了一圈,最終的問題也同樣回到這店里的發展上面,還真是……
繁華、奢靡的省城總歸不是自己喜歡的地方,自己卻為著考試又或者開店的目的不得不留在這里,現在更是給自己留在這里多填了一個理由!
原先想的只是這店開了,給空間的產物提供個安全的銷路,再給自己回家發展能提供第一桶金。
現在這更是多了一條不得不開好的理由了。
自然,自己想得美,這畢竟屬于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這店虧本可能基本沒有,到底能賺多少。這還真的很難去估算。
不過不管怎樣,這店開著,至少能解決自己在家發展的投入問題。
有著空間的存在,哪怕沒這個店面,自己干脆回家種田,只靠著春種秋收,在收獲的作物里面摻進去一些糧食,這肯定也能獲得一些資金來建設和發展。
糧食出產從來不是一個準確的數字,只要自己小心謹慎,把握好量和度的問題,只要不至于出現大躍進時候畝產萬斤的神話,那就絕對安全。
有這個店在這里當成幌子,只要不虧損,那就更是無比的安全,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稅務局的,而且兩地經營兩地營收,自己這收入多少的問題就更沒人能徹底搞清楚,這樣在家投入也就更加的安全了。
所以就算為了要讓村里有個更好的未來,還有自己的大蒜,這也得更好地把這店開起來,開好了。
至于前期投入太多的問題,想必除了造成現在手頭緊一點以外,真正開業了自己遲早也能夠賺回來。
雖說因為公款消費一點點地壓縮,所以這飯店甚至酒廠越來越不景氣,不過自己壓根就沒想過這個方面的問題。
畢竟自己這東西以后要走的是健康飲食,走的是平民路線,哪怕普通老百姓也吃得起。
生活條件好了,這花點錢吃喝,一般人家也吃得起,外加著這是旅游區還有一部分旅游的人,想來這客源也不會有什么問題。
胖子對自己選擇的這個方向都認可,他家也是開飯店的,再怎樣這眼光也比自己強,想來這店的盈利就沒問題了。
更何況,江邊這么多飯店、酒店都能生存下去,恐怕不是哪家都是自有房產的。人家承受著高昂的租金都能生存下去,自己這開個小店又有什么難的?
從小在農村長大,因為過往的生活,徐毅比同齡人多了些敏感,也多了一些與年紀不符的堅忍,更知道農村生活的不易。
自己想要回去容易,想要養活自己也不算太難,只不過想要實現自己的目標,讓村里走上富裕之路哪兒有想的那么簡單。
從失去工作,到得到空間,再到這段時間忙活著準備開店,徐毅并沒忘記自己到底想要做些什么。
所以雖然現在忙活著這些事兒跟自己的專業無關,更跟自己目標沒有直接聯系的事兒,最多也不過就是讓徐毅稍微覺得疲憊和膩歪,還不至于真正有做不下去的煩躁與不安。(未完待續。。)
ps: 早上下雨,懶得出去,還是明天再去,改出來一章。還是那句話,明天有木有布吉島,就看下午有木有心情接著改了。
...
(https://www.dzxsw.cc/book/100710/535195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