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道田 > 0179 軟木

0179 軟木


  《道田》最新章節...

  看到黃檗有一個一般人比較陌生的名字叫做栓皮楮,栓皮層異常發達,能被剝下來當成軟木來使用,徐毅一下子想起來他們學校的圖書館來。請記住本站的網址:。

  圖書館的閱覽室鋪設的就是軟木地板,這么多年下來,徐毅覺得每次進圖書館都是一次奇妙的旅行。雖然這黃褐s布滿斑駁的斑點,看起來一點兒也不光滑的地板看上去異常單調,但卻別有一種堅實的厚重感。只是真的踏足其上,卻發現這粗獷風格之下,另有一種包容的細膩。

  完全沒有味道的軟木柔軟而彈ng十足,踩在上面猶如云端漫步一般,腳步落下,地面被踩下去,抬起腳又很快地恢復原樣,帶給人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而且不像一般的硬木地板踩上去叮當作響,軟木地板踩上去一點腳步聲都沒有。

  更妙的是即便不小心有什么東西掉到地上也不至于摔壞,甚至連太大的響聲都不會發出來。徐毅記得自己有次不小心把書掉在地上,地板被書砸出個小坑,以為把地板給砸壞了,懷著惴惴的心情去找管理員,結果管理員笑著沖他搖搖頭說沒事兒,果不其然,等他回來的時候驚奇地發現那地板很神奇地恢復了原樣。

  在圖書館呆了好幾年下來,徐毅也沒看到這地板哪里有破損的,看來這柔軟的背后,其實隱藏著另一種堅強。

  想到這個,徐毅對黃檗的期待也更高了,不過查找資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常見的軟木根本不是從黃檗樹上獲得的,而是從栓皮櫧上面剝離下來的、全世界廣泛使用的軟木主要產自栓皮櫧、黃檗、栓皮櫟三個樹種,但是相對而言,后兩者根本名聲不顯。

  全世界最大的軟木出產地在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牙,地處葡萄牙中南部的阿連特茹省生長著數十萬公頃的櫟樹,也是全世界最大的櫟樹林。

  阿連特茹地處歐洲南端,位于塔古斯河東南,有著廣闊起伏的平原,與非洲相隔地中海與大西洋的連接的直布羅陀海峽,氣候受北非影響,夏季干旱少雨,如此特殊的自然氣候條件,長期的自然選擇造就了這里的櫟樹生就一身厚厚的栓皮來保護水分不被蒸發,這就是栓皮櫧。栓皮櫧的拉丁名字叫西班牙櫟,是一種落葉喬木,能長到二十五米高,一米多粗,深灰s的樹皮上面布滿深深淺淺的縱行裂痕。

  每年夏天都是阿連特茹采軟木采集最繁忙的季節,當地的農工們乘坐拖拉機,翻過幾道丘嶺來到應該采皮的櫟樹下,用一把兩尺來長手柄的利斧將樹皮切割成一米多長一塊,用斧柄帶尖的的另一端一撬,一大塊樹披便剝離下來了。

  農工剝掉樹皮以后,便在樹干上用油漆寫上年份的最后一個數字,等到九年或十年以后,新生的栓皮增長到足夠的厚度之后才能再次取皮。

  剝出的樹皮經過半年的自然風干之后才能被運到加工廠,放在大鍋里,用沸水煮一個多小時,以便除去軟木中的鹽分、丹寧酸、膠質,并消滅害蟲,及細菌,同時也能使得蒸煮后的軟木變得更加厚密,富有彈ng,煮過的軟木需要壓平,展開放在室內n干,差不多二十多天以后,軟木變得平直,柔軟,極富彈ng,便于進行加工,生產葡萄酒瓶的瓶塞,軟木鞋底,地板磚等。

  阿連特茹的櫟樹所產的軟木,是葡萄牙重要的出口資源,全世界差不多有百分之六十的軟木都產自這里。

  栓皮櫧從種植,要生長二三十年才能第一次剝樹皮,到下次剝樹皮要隔九到十年時間。首次剝皮,是從地面十公分左右到齊胸的高度,下次剝皮時,再高一尺左右。第一次和第二次所剝下的樹皮都沒有經濟價值。第三次所剝軟木皮,才可以利用。從種樹到產生經濟價值,幾乎要等待五十年的時間,如此漫長的等待,以至于阿連特茹當地這樣一句諺語:“桉樹是為我們,松樹是為我們的子女,栓皮櫧是為我們的孫子。”

  厚實的軟木每立方厘米大約有四千萬個細胞,就像是含有著四千萬個小小的氣囊,這使得軟木非常柔軟,非常有彈ng,一個粗獷的外表包裹著一個柔軟而堅強的內心,這無疑是栓皮櫧最好的寫照了。

  相對而言,作為同種植物的栓皮櫟則是我國生產軟木的特有樹種,不過因為自然環境和種類差異,栓皮櫟的生長速度比較緩慢,采剝一次需要十五年以上才能再次采剝。

  徐毅隱約記得以前村長跟自己說過,老家那里聯產承包以前也曾有過種植蒙古櫟和栓皮櫟喂養柞蠶的歷史。

  當年還是生產隊的時候,村里幾個山頭上面都是種著這兩種樹,每年天時候都會輪流放養上桑蠶,等到結繭之后就用車子送到縣里的土特產公司,再由土特產公司送到市里的繅絲廠加工。

  只是后來市里的繅絲廠效益不好,全員下崗廠子倒閉了,這養殖柞蠶的任務也就沒有再攤派到村里面,這柞蠶自然也就沒有再養了,幾座山頭上的櫟樹自然也就被當成薪炭林放在那兒,再往后分給各人家之后,也都被砍掉栽上果樹或者是栽上了毛竹。

  栓皮櫟要這么多年才能采集軟木,徐毅也算知道為啥村里面曾經有栓皮櫟這種樹,自己卻從來不知道這樹能夠剝皮,采集下來軟木了。葡萄牙人歷經千年才發現了軟木最好的用途,自己村里種植這個前后不過幾十年的歷史不知道這個東西有這么大的利用價值,自然沒什么好遺憾的,而造成這個的還跟養蠶的栓皮櫟和專門加工軟木的栓皮櫟的種植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分不開的。

  別的樹都是種植下去期望著以后能夠長大成材,只有養蠶的櫟樹卻是個例外。

  即便是為了積材,別的樹都是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砍去樹尖,而養蠶的櫟樹小樹種下去之后,最多讓它長上五六年就得從根部把上面的枝干全都砍掉,只留下短短的一段樹樁,讓它再發出新的枝椏來,等著它再長上五六年,又要砍掉枝干,如此反復伴隨著這櫟樹的一生。

  所以這樣做,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櫟樹有個特點是年頭越久的的樹葉子越厚也越硬,長到一定年紀的樹葉子小蠶咬不動,無法攝取養分,這自然會小蠶耽誤生長,另一方面是樹太大的話,站在地上都找不到樹上的蠶和蠶繭,這還怎么管理?

  當初,村里冬天時候上山砍樁子,開的時候,櫟樹就會從根部發出紫紅s的新芽來,當然頭一年發芽的樹太嫩,沒太大的營養,而且枝椏也太少,不能拿來養蠶,要不然不止耽誤櫟樹的生長,也會影響蠶的產量。

  養蠶一般都是挑著砍樁子以后三年和四年樹齡的櫟樹才行,三年的櫟樹大概長到成年人的胸口那么高,長出的葉子都是嫩綠s的,正好適合養小蠶。

  蠶從卵里面孵化出來一共要脫皮四次才能結繭化蛹,脫皮一次叫做一眠。

  在這樣的小樹上養到小蠶三眠以后,村民就從樹上把它們搬家,分散開放養到差不多有grn身高,長了四年的櫟樹上面。這樣的樹長出的樹葉比三年的櫟樹葉子硬一些,但是葉子里的蛋白等營養成分也要高一些,這樣的樹葉才能滿足小蠶長大、累積蠶絲蛋白的需要。

  一直等到蠶寶寶長成大蠶,腹部甚至有些透明感覺,也不大喜歡吃樹葉了,村民就最后一次給它們搬家了。

  之前每次給它們搬家都是在小樹上面搬來搬去,讓它們能夠采集到更多的嫩葉吃,這作繭的時候,卻需要把它們挪到蠶場山上保留的那些大樹上。

  柞蠶是在室外養殖的,蠶作繭的時候,正好也是山里面鳥類活動的季節,長期的選擇使得柞蠶養成在大樹上面結繭的習慣,只要把它們放到大樹上面,它們自己就會找到安全的地方,卷起一兩片葉子,在中間結成黃褐s,手指粗細的蠶繭。

  南方都是養殖桑蠶,長大的桑蠶通體雪白,不過筷子粗細,一寸多長,柞蠶的個頭兒可是比桑蠶大得多了,通體綠s或者是黃褐s,差不多能長到七八厘米長,結出的繭子更是比桑蠶的蠶繭大上許多,不過柞蠶絲因為質地比桑蠶粗上一些,而且不易染s,也很容易變黃,所以賣價始終不如桑蠶絲。這蠶也差不多有兩寸多長,

  養柞蠶的時候經常得把小蠶從一棵樹挪到另一棵樹上,一方面是為了讓小蠶能吃到更多更新鮮的嫩葉,另一方面也是要讓這養過柞蠶的櫟樹能夠在剩下的r子里面好好生長,以免耽誤生長更加影響來年養蠶。

  以前不懂,因為積溫夠,村里往往一年在同一片林地上放養兩次柞蠶,結果來年的蠶產量始終上不去,還是農技站的下鄉指導,村里人才知道這樹也需要休息才行,所以再往后,村里面就沒有再在養過蠶的林地里放養秋蠶了。

  徐毅想著如果在自己這空間里面種植栓皮櫟,想必長勢也會不錯,就算不澆水栽上一年,想必也能夠試著剝皮了吧,而這空間里面是不是也能養些柞蠶呢?(未完待續。百度搜:“”或訪問“.”,更新快,,頁面清爽,無需注冊即可下載小說


  (https://www.dzxsw.cc/book/100710/535172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