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8 姜花
其實這老板娘看著徐毅長得白凈,也挺斯文的,只當他是個什么地方的小白領,根本就沒想過徐毅買姜的目的根本就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栽。
雖說徐毅挑的是發芽的生姜,其實他也是有講究的,挑的大多數都是只有一個兩個小芽的生姜,而且這生姜發芽以后,失水也比較厲害,這一斤生姜差不多都有二三十塊那么多了。
徐毅打定主意,自己這回只要這么大點兒的就行!
這東西在空間里面栽下去,以后再挖出來以后,再挑大的慢慢選種就行了。
再說,看著這些都是小塊兒的生姜,誰能說這個就一定不是大塊的生姜上掉下來的,自己怎么也不至于為了栽幾棵生姜試驗下,就去買上幾十上百斤的生姜吧?
不過這畢竟是在菜場,這怎么也跟良種站有區別,這畢竟面向的是兩個市場,不過良種站的生姜肯定保管得非常小心,怎么可能會有發芽腐爛的生姜呢?
再者一個年輕小伙子,在菜堆里面翻檢半天,然后來一句“老板,這些都給我包起來,我全要了!”這話靠譜。
要是挑上半個鐘頭,然后說一句“這些、這些,我都不要,給我稱下這兩小塊,別拿那塊,太大了……”這不是找抽的節奏嗎?
所以這自然選得沒那么仔細,徐毅也基本上就是挑著沒有明顯腐爛變質,芽頭沒有明顯畸形的就撿了回來,這要再栽了,自然得重新再把它們檢查一遍才行。
畢竟不是為了栽培而培育的芽頭,所以這些生姜的芽頭長短不齊,有些甚至剛剛冒出個比米粒還小的小白點兒。
徐毅在每塊生姜上面只留下一個大些,沒畸形的芽頭,多余的全都用手給抹去了。
畢竟過多的芽頭會加速生姜營養的消耗,而且這生姜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塊生姜上面如果只有一個芽頭的話,那就會長成一大坨的生姜,但是如果有兩個芽頭,也就就只能長出兩塊生姜來。
將所有的生姜都處理完以后,徐毅去倉房里面把镢頭找了出來,再拎著兩個袋子進了空間。
畢竟長時間不用,再加上最近的天氣也比較干燥,所以這镢頭的頭子都有些松動了,現泡水顯然也沒那么多時間,徐毅干脆直接找了個小木條砍成了個薄木楔,拿著斧子敲進原先的木楔和镢頭把之間。
空間里面現在面積最大的就是那一大片紫椴,高大的椴樹長得筆挺,上面的枝椏因為沒有修整過,倒是非常的茂盛,不過枝椏位置畢竟有些低,這樣長出的木材只怕長出的木結會很多,這木材質量自然就不會很好。
不過徐毅在乎的自然是這蜜蜂的口糧問題,哪兒顧得上這木材好不好呢,反正真的想要的話,到時候再拿著種子種了再修整就好了,這就算想要百年大樹,連五年都用不上。
自然,自己是不敢真的讓這樹長到那么粗的,到時候自己一個人怎么來砍,砍下來又怎么搬呢,這耽誤下去的話,這木頭不得被地面全給吸收了呀?
徐毅走進樹林檢查了一遍,深深地呼吸著清香的椴花味道,抬頭看看,徐毅不禁為當初留出生長空間來感到明智,這樣再發展下去,遲早還得再把這些樹間伐開,不過至少短期之內不用去頭疼這些事情了。
當然間伐這事兒徐毅是不怕再把蜜蜂餓到的,畢竟真的非間伐不可的時候,一棵樹至少比現在八九棵樹上的花還多,現在都夠蜜蜂采蜜的,那時候怎么可能會把蜜蜂餓到?
檢查中,徐毅看到有兩棵椴樹的樹根下發出手指粗細的細杈來,拿著鋤頭毫不留情地就給砍掉了,這如果任由它們長下去,說不上啥時候這林子里就再進不來人了呢。同樣再巡視了一片竹林,再把長勢太密集的竹筍都給砍掉之后,徐毅就準備把打算和生姜栽下去了。
徐毅走到青菜地的邊上,拿著镢頭在地上輕輕地勾出一條條差不多五六公分的淺溝,然后把蒜瓣按著半尺遠一顆的距離擺在淺坑里面,之后在用鋤頭在這蒜瓣上面培上差不多兩厘米的土,之后就再踩在這上面將這土仔細地踩了一遍,這是為了避免大蒜朝下扎根的時候,把蒜瓣從地里面給推出來。
一斤蒜掰開以后裝在袋子里看著挺多的,不過算起來連三平米都沒有,徐毅看著這一小片蒜笑了笑,這還是自己第一次種這么少的蒜呢,以前家里如果栽蒜的話,總得栽上三分兩分地的,要不然,只怕冬天還沒過去,這大蒜就都被吃光了。
當然,徐毅對大蒜和生姜的期待還是相當高的,從櫻桃和青菜的結果來看,這大蒜和生姜起出來以后,味道應該也相當不錯。
徐毅準備如果這次實驗成功,就打算把所有能用空間種植的材料全都在空間內自己種植一遍,畢竟市場上買來的調料味道不如這個不說,更是各種各樣的假貨屢禁不止,自己可不希望自己的店里面會有這些東西出售。
徐毅把之前買來的那個土壤采樣器找出來,直接在桿上面裝上那個直徑十厘米的頭子,旋緊之后,就在蒜地的旁邊旋了下去,然后把采出的土樣去掉,之后再向下重新旋轉進去,一直到把這個坑挖到一尺多點兒才停下來,如是反復,挖了足夠自己栽下生姜的坑穴才停了下來,再找了塊空地,在地上旋了個同樣規格的洞穴才把采樣器給拆開,重新裝好。
徐毅如此做純屬出于無奈,自己沒有姜夾,在倉房里也沒找到這東西,老人家以前很可能種過生姜,家里沒置備這個家什。
沒有姜夾,自己無法完美地做出姜窩,只能用這個采樣器將就著弄了,幸好自己要栽的生姜不多,要不然,只怕就是不知道這樣的話,這生姜長勢會怎么樣了。
坑做好以后,徐毅就把生姜小心地放到窩子里面,讓上面的那個小芽頭朝著下面立在坑邊上,這樣做可以增加以后的姜塊長度,然后徐毅想著坑里面培上三四厘米的土就隨它去了。
徐毅直起腰來,看著眼前更少的生姜,不由得想起以前的兩句老話來,這還是以前栽生姜時候,干爹跟自己說過的。
第一句是“姜夠本”,就是說這老姜種下去,肯定不會虧到了,如果發芽,肯定會長出一大坨的生姜,而這個都是當年新長出來的生姜,至于老姜,這都在小苗出土以后,直接再挖開這根部被從土里挖出來了,有趣的是,當時栽下去的生姜多大塊,這挖出來的就還有多大塊,所以這種姜總是不會虧掉本錢的,就算沒長新姜這姜母該多大還會是多大,這叫“姜夠本”!不過這話傳來傳去,以訛傳訛就一點點地變成了“將夠本”或者是“剛夠本”。
其實對于這兩點,早在元代時候就有農學家把這個特性給記下來了,王禎在《農桑通訣》里面寫到:“四月爬開根土,取姜母貨之,不虧元本。”
當然這種做法在很多地方現在還有這樣干的,而徐毅把這生姜芽頭朝下栽也是出于這個目的,其實這不過有樣學樣,照著當年老道的種植辦法學著做就是了。
只不過自家栽的生姜很少,徐毅雖說這樣種過生姜,可是就連姜芽也沒取過,更不用說取姜母這活兒了。
第二句話叫“姜是老的辣”也是指的這塊老姜的味道更濃。本地吃生姜大多吃鮮姜,只有留種的才挖老姜,相比較而言老姜纖維增多,味道比鮮姜更加辛辣得多。
種著生姜,徐毅想起從前,鼻子仿佛也被這生姜的味道嗆到一般,有些酸酸的。
只是這生姜畢竟比較少,一種就是一大塊,一共二三十塊,連半條壟都沒栽下就已經就完事兒了。
徐毅沒有冒然地直接給這些姜蒜澆水,畢竟看著這兩種東西根本就不是用種子種植的,這個只怕會再有些出入,還是先做個實驗再說,而這也是為什么徐毅在地上單獨地打了個坑的原因。
徐毅去“浴盆”邊上打了一桶清水拎著,再帶著特意留出的一瓣蒜和一塊生姜走到剛剛打好坑的地方。
把生姜栽到坑里面,培好土,徐毅又讓出差不多一米遠的地方,在地上挖了個坑,直接把大蒜栽了進去,再拎著桶,都給澆了半桶清水上去。
兩棵嫩芽很快破土而出,向著上方迅速生長起來,大蒜是老哥一個單打獨斗地穿出一棵青蒜,很快長到接近半米高,然后抽出一根蒜苔來。
而那棵生姜顯然不止是這樣,同樣是一根姜苗長出來以后,也是迅速長大分蘗,很快地從那從生姜的根部長出一個差不多有一尺多長,周身包著一層如同一層貝殼一般的小葉子緊緊地扣在上面的一根花穗,這差不多有四厘米長,有些像是松樹塔一樣,周身生滿了綠色鱗片的花穗,一朵朵紫色色的小花,散發著濃郁的生姜味道。
徐毅看得目瞪口呆,這什么情況?
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https://www.dzxsw.cc/book/100710/53517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