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女人,花 > 第255章 鳳城繭蛹

第255章 鳳城繭蛹


整個八十年代,甚至一直到90年代中期,大學生都是人之嬌子。

        地位高,受重視,包分配,提拔快。

        參加工作就是干部,不用說大學,就是大專都一樣,分配就是干部,比普通人多拿一份書報費。

        但是在東北,這個重工業的中心地區,人們一輩子被捆綁在工廠里,世界就這么大,眼界受限,信息遲滯。

        在絕大多數人心目里,廠子就是一切,孩子將來進廠當工人就是目標。

        考大學?大學是什么?白耽誤了好幾年時間,哪有中專好,上學就有工資。

        這就是時代性。

        ……

        大雪紛紛灑灑的落下來,漫長的冬季開始了。

        劉桂新的糖稀試制成功,還舉一反三,做出了黃瓜味兒,桔子味兒的,受到廣大小朋友的歡迎,一天能賣兩大鋁飯盒,有時候還不夠。

        其實就是把挑出來不好賣的黃瓜桔子擠成汁來熬糖,純天然無色素香精。

        一毛錢纏一小團,有大款學生一來就是五毛錢的,邊吃邊絞,拉出長長的糖線,在別的小朋友羨慕眼饞的眼神中得到一種滿足。相當牛氣。

        當然最讓人羨慕的是張興兵和毛軍,不用花錢。

        攤子上除了糖稀,還增加了新品種,繭蛹。這東西只有冬天才有。

        遼寧這邊的人愛吃蛹,這東西是高蛋白,三個蛹頂得上一個雞蛋,而且口喊好,做好了爆香,可以炒可以炸,還能做餡,很受歡迎。

        繭蛹的主要出產地在鳳城,是繭廠抽絲紡線后的副產品。

        蠶寶寶吐盡最后一根絲做成厚厚的繭,人們把繭采摘下來,經過烹煮抽絲成線,未化蝶的蠶蛹就失去了繼續成長的機會,變成了人們桌上的美食。

        東北這邊的蠶蛹比較大,和成年人的大拇指差不多。

        也有活蛹,繭殼直接被人工摘掉,蛹還是活的,這樣的價格要高一些,新鮮。煮蛹總有一點堿味兒。

        活蛹也是小孩子們喜歡的玩具,拿在手里,它的尾巴會轉來轉去,小孩子就叫它東南西北。

        張興隆并不知道老媽是從哪里知道了這條進貨路線的,隔著上百公里呢,不過他又多了一個任務,跟老媽一起去鳳城進貨。

        去鳳城進貨沒有專門跑線的貨車,要坐火車過去。

        火車是半夜的。要去的那天吃過晚飯就要早點上床睡下,半夜起來,跟著劉桂新走到南芬火車站。這個點兒沒有小火車也沒有公交。

        火車上人不多,甚至可以獨自躺一個座位睡覺,黎明五點過到達鳳城。只是車上有點冷,列車員也睡了,沒有人燒鍋爐。

        到達的時候開剛蒙蒙亮,到處都是黑沉沉的,正常人可能不受影響,但是張興隆就不行,在他眼里一切都是黑白的,也看不清楚,只能跌跌撞撞的拽著劉桂新走。

        從鳳城火車站進城還有一段距離,要坐小巴,吵吵嚷嚷的人把車里擠得密不透風,沒有座位的要半躬著身子忍著顛簸。

        清早的鳳城老城很熱鬧,這邊除了繭蛹還盛產豬肉,各地的商販集中在這邊看貨拿貨,人潮擁擠車聲轟鳴。

        這邊銷售的豬肉大多是沒有皮的,殺豬的時候會吹豬,把皮完整的剝下來,有廠家專門來收。

        等娘倆吃了盤炒(米叉)子出來,天光就大亮了,張興隆也終于能看得清東西不再天旋地圍歪三倒四,背著包跟在劉桂新后面順著污水橫流的舊街市走到繭廠。

        大量的繭蛹就直接堆放在水泥地面上,都凍的硬梆梆的,生蛹熟蛹分開。

        交錢,開票,繭蛹被裝到竹筐里上稱。

        拿了貨,劉桂新又帶著張興隆坐上車出城,把繭蛹弄到沈丹線公路邊,來回裝車卸車張興隆就成了主力,扛上扛下還得小心別弄灑了。

        這邊挨著公路立著很多鐵牌子,上面寫著帶貨,本溪有貨,沈陽有貨這樣的字樣。

        劉桂新帶著張興隆進入一家帶貨點,談好價錢,店主寫了牌子去擺到路邊,娘倆就坐在這等著,過路的貨車司機會自己看牌子停車。

        這年頭私人養車跑長途的還很少,都是單位國營廠的車,司機返程的時候順路賺點外快。

        一直等到臨近中午,一輛拖掛在牌子邊上停下來,店主過去和司機嘀咕了幾句付了錢,招呼娘倆裝車。

        司機爬到車上幫忙,張興隆把一筐一筐繭蛹扛上去,司機把竹筐擺好用繩子綁緊。

        這樣的車不用站在車斗上遭罪,可以坐到駕駛室里,也算是一種幸福了。

        從鳳城一出來就是山路,從雞冠山到南芬就沒有直溜道,不停的轉來轉去左晃右晃上坡下坡,彎道一個連著一個,等到了連山關更夸張,一面是懸崖峭壁,一面是山谷大河,一直到南芬南天門這邊。

        南天門這里路從山上下來,兩面大坡加陡壁,路邊上就是幾十米的山澗,冬天歷來是外地司機的絕地,這里從一落雪開始就蹲著一些本地司機,代開。

        這時候山里的路可沒人管,一到冬天路面上全是厚厚的冰雪,被來往汽車輾壓的明光锃亮,成了天然溜冰場,司機都是膽顫心驚的小心弈弈。

        也有外地司機不信邪的,就自己壯著膽子往前開,結果十輛有八輛會在南天門這里折戟沉沙,車翻貨散。于是代開那兩百塊就不夠了,卸貨吊車再裝車,沒有個五七八百根本下不來。

        周邊的農民每年冬天守在路邊都能掙上一筆。

        車走在山間,太陽順著山尖斜照下來,整個路面就像一面鏡子,在陽光下反射著奪目的光芒,沒裝防滑鏈的大山根本連坡都爬不上去。也不敢爬。

        一路上經常就在哪個坡底見到停下來的大車,司機皺著眉頭蹲在車邊上抽煙。

        劉桂新她們坐的這輛車的司機就笑:“又趴了,這些外地司機呀,也就能在大城市里得瑟得瑟,到咱們這邊就趴,根本玩不起來。”

        往沈陽方向走,一出本溪地界就是平原,那邊的司機跑山路的機會少。

        這個司機是本溪本地的,這條線都跑熟了,根本就不當個什么事兒,一溜煙兒開到郭家堡。


  (https://www.dzxsw.cc/book/100704/289861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