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徐舒漫卷,如煙氣碎絮,飄蕩來回;
熒光若斷若連,似林間蛛絲,隱然成網。
羅南并不想給這些現象,做所謂的“形象比喻”,因為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
如果換上他原本的視角,不管怎么切分下去,肯定血肉還是血肉、器官還是器官,只是多幾個切入視角、多一些肉眼難見的聯系、可以用構形理論去解釋而已。
絕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幾乎徹底脫去了一切熟悉的概念形跡,仿佛進入了另一個維度的世界。
但這并不意外,畢竟“云母”的存在結構,與人類先驗的感知結構本就是天差地別。人類對外部信息慣常的解碼方式,與“云母”更是完全不搭。
所以,羅南意識聚焦到“云母”這邊,決不是簡單傾斜注意力而已,而是兩種認識體系的互轉互譯,更是兩種系統的深度耦合。
幸好二者之間仍具備一定的共性:比如構形,目前也只有構形。
構形可以充當二者之間的翻譯器,通過這個中間環節,羅南大概能猜到一些:
他所見的“陰影”,應該是大量海洋生物乃至游艇、海洋以及大氣等……以及各自輻射出來的氣息能量、乃至靈魂力量。
普通人乃至能力者可以看到的所有一切物質與精神層面的東西,也不過就是這些恍如背景的陰影煙云。里面當然還有一些細節區分,但已不是重點。
至于隱然成網的“熒光”,羅南猜測,這些應該算是某種“系統”所呈現的核心聯系架構。用“構形”或“超構形”理論可以解釋這個,只不過從“云母”的視角中,可以看到聯系存在、作用的更直觀結果。
羅南還能隱約感覺到,他目前觀察到的,應該還只是這些“熒光線條”的冰山一角。
在更可見“熒光”的更深層,應該還存在有更多的細節。只是目前的觀察和切分層次還不太夠,對于“云母”視角的理解以及應用的熟練度上也有欠缺,他需要更多時間去適應。
說到適應,沒有什么比實戰更有效的了。
此時的“云母”,已經基本將對面“慫貨”派到周邊海域的所有“血肉機芯”的宿主,完全圈在了億萬根“操縱線”所架設的無形天羅地網之中。
不計算那些普通的海洋生物,只論畸變種,其總數大概在六七千左右,其中具備c級和b級生命強度的,分別占了將近5%和0.5%。按照羅南所學的畸變種基本知識,這樣數量的畸變種,差不多已經是半徑兩三千公里的海洋生態圈,所能夠承載的極限了。
羅南就想,如果不是事先“慫貨”針對牛鬼追逐了一波,周邊海域還真未必能集合出這么多的宿主。
今天的麻煩,牛鬼肯定要背鍋的。
不過這也就是說,就算是那位“慫貨”有天大的能耐,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調動更多的高質量宿主,進入這個“深海邪眼”領域陣列。
羅南算是看到了“慫貨”一段時期內的峰值。
這勉強算是個利好。
既然盤點完畢,數字清晰,羅南再沒有耽擱的理由。
此時,他的意識層面中,再次閃過了早前在沸石海灘實驗期間,“蠢沙”與“云母”之間,那種微妙而緊密的互動。
這里面的絕大部分成果,都已經變成了“操縱線”的投射技巧,但還有一部分,也就是“操縱線”對“蠢沙”的實體沙粒進行干涉作用的那部分,出于一些考慮,一直沒有重新驗證。
其實這不應該。
畢竟“云母”的參照對象,那個“磁光云母”,絕不只是用靈魂磁化來控制“傀儡”而已,它的恐怖能力,還包括扭曲時空位面,跨界召喚強強大的“域外種”;更包括粘合拼接千萬種生命基質,形成不可思議的扭曲造物。
對于物質和生命層面的強大的扭曲重構力量,或許更接近于它的能力內核。
在這個方面,出于包括隱蔽性和倫理性的考慮,羅南的實驗是相對保守的。但也不能說是完全沒有,至少有一處:
即羅南未崩解之前的水氣假身。
羅南一直在參照“蠢沙”與“云母”的互動形式,讓水氣假身與“云母”也形成緊密聯系。這方面的用心,讓那具水汽假身,比較順利地與“云母”相融合,至少“蓄電池”的工作做得還不錯。
而現在,羅南不僅需要讓這種干涉方式用于“融合”,還要向“毀滅”的方向走一走。
對面的“慫貨”,之所以能夠隔著遙遠的距離,形成海嘯天災般的沖擊,絕對有相當一部分,是靠周邊這些“血肉機芯”的宿主搭起的架子。
羅南何必要直接對抗呢?把這個搭起來的架子直接掃平不就完了?
可以嗎?當然可以!
此時,幾乎每一束“操縱線”,都在其對應的海洋生物形神框架中,進行無休止的深度切分。每組框架的強弱、優劣,當然也包括寄生在這組框架中的“血肉機芯”的狀態,都從“云母”的感知系統中流過
即便在“云母”的觀察視角下,并不具備心臟、大腦、血管等常規意義上的生理要害定位,可它也不需要——直接讓系統框架崩掉,不就可以了嗎?
羅南是這么設計的,也是這么做的。
他像是一個謹慎的研究員,本著先易后難、分組對照、分類施策的原則,首先在一條尋常的海魚身上實驗。
嗯,毫無難度可言。
至少從“云母”的視角去看,是這樣沒錯。
代表海魚的那簇陰影,其內部微弱得可憐的熒光暗線結構,直接被“扯”斷了,然后……
然后是怎樣,羅南還真不知道。
他的實驗做得太徹底,說是專注于“云母”,就真的再不分心于其他,以至受限于“云母”的特殊視角,又沒有具體的參照,還真的搞不清楚,原本的結構被破壞掉之后,那條海魚的命運如何。
應該是死了吧……
“操縱線”仍然可以發揮作用,但在進行后續切分的時候,卻有一種奇妙的滯澀感,讓原本順暢的切分,變得“手感”全無。直觀的陰影部分則變得更為“蓬松”,本就微弱至無的“熒光線條”,幾乎徹底抹消。
這種狀態,也許可以將其定義為操縱目標的“死亡”?
此時的羅南,不能說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卻也像是抱著詞典就一頭闖進語言不通新世界的外國人……其實更像是保留前世記憶投胎到其他物種身上的可憐蟲,必須要一點一滴地將自身的新體驗,與“前世的概念”逐一對應起來。
有的可以做到,有的就怎么也找不著、也不可能找到準確的對接點。
羅南當然不適應,但經過知識學習后的理智告訴他:
這就對了!
當年幻想學派復原“磁光云母”的嘗試,進展到這個階段是如何向下推進的,單憑勾業尉官傳授給他的“幻想擬態”技術版本,羅南無法做出準確判斷。
但在這個已經隱隱約呈現出“生命基質”萌芽,又不太清晰的階段,幻想學派在其他幻想物種的培育上,仍具有相當豐富的經驗。
其基本原則,羅南也拿出來,給蒙沖洗過腦,給全球能力者上過課。
他逼著蒙沖去體驗,體驗“火獄暴君”那種極端的狀態,那種由生命基質決定,完全發自生命存續本能的欲望驅動。
現在,羅南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
在這種迥異于尋常感知模式的“先天格式”下,“云母”究竟是如何存在、如何感知,又會如何從生命基質層面躍升,產生怎樣的欲望驅動?
目前來說,還不算太清晰。
“云母”向海洋生命投放的以億萬計的“操縱線”,固然有些獨特構形賦予的天然模式存在,但施放本身,仍然有羅南的意志作用在其中,不算是自發的、求存續的驅動力量,倒更像是一種設計了程序之后,機械式的推進機制。
所以,還差得遠呢……越是這樣,就越要下死勁兒折騰。
羅南并不焦慮,相反,他樂在其中。現在的實驗,不正是幫助他快速理解云母視角下,“生”與“死”之間的尺度劃定嗎?
普通海魚試驗完了,還有遭寄生的普通海魚;后面是普通畸變種、遭寄生的普通寄變種;還有c級、b級……逐層對比對照。
呃,差點兒忘了,還個“慫貨”在一側虎視眈眈呢。
羅南的“實驗”做得很快,也是難度不高的緣故,幾個對照組下來,手底下已經解決了幾十上百個c級以下的目標。
完全沒有任何波折,甚至不用考慮什么構形、系統,就是通過操縱線,“扯斷”那些“熒光線條”就可以了……
簡單到讓羅南本人也心中生寒。
某種意義上,這甚至體現了“云母”與羅南既往熟悉的生命的差異——層次上的差異。
這樣的發現,坦白講,感覺不太舒適。
然后羅南就覺得,與其做這些簡單工作,不如瞄準“血肉機芯”,直接與那邊碰觸,還更有挑戰性,當然也更有實驗意義。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